精选102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1、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随后爆发了南郡之战。几经战乱,吴栋一方带着周瑜的半条命击落南军。在这场战争中,刘备功不可没,关羽多次阻止曹骏南下,周瑜得以顺利攻占南郡。为了安抚刘备,孙权把长江以南的江油借给他定居。

2、刘备并没有要整个荆州。他要不了,孙权也给不了。南阳和南郡的一部分在曹操手上”,认为“刘备借的只是南郡,而且只是南郡的一部分,即江陵,所以,这不叫借荆州”,也觉得不能叫做借江陵,“按照继承关系,荆州原是刘表的,后是刘琦的,刘琦死该是刘备的,江陵和南郡当然也是。只不过江陵被周瑜占著,得去讨要而已,因此,《资治通鉴》就不说‘从权借荆州数郡’,而使用‘求都督荆州’的说法”,“刘备要江陵,只能说是索荆州

3、不久刘表病逝,小儿子刘琮束手投降曹操。曹操驱兵南下,到达新野,刘备当时屯兵樊城。刘备得知刘琮投降,只好弃城南逃,在长坂坡这个地方被曹操骑兵追上,双方发生激战,刘备惨败,抛妻弃子。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演义中著名的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军,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

4、至于说到南方四郡的重要性,除了人口多以外,就没有什么战略上的作用了。

5、赤壁战后,荆州分别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家所分

6、这样一来,孙权一方自然要极力鼓吹,荆州本来就是他们的战果,只不过借给了刘备而已,实际上是将“南郡”偷换成了荆州。(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7、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刘表虽然是荆州刺史、荆州牧,但是荆州下属各郡归属也常有变动,像南阳郡就先后被袁术、张绣等人占据过。在官渡大战前夕,张绣归降了曹操,南阳郡也就归属了曹操。在刘表临死前不久,孙权又击败了黄祖,夺取了江夏郡南部的地区。

8、2017年3月,中兴通讯在德克萨斯州一家联邦法院认罪,承认违反了美国的制裁规定,向伊朗转售了美国商品和技术。中兴通讯与美国司法部达成了的和解协议,一次性支付了8.9亿美元的罚款。另外还有3亿美元的罚款是"缓罚",即自协议之日起七年内若中兴不再违反美国的制裁法规,则这3亿罚款就会被免除,否则就一分不少照罚。此外,中兴还承诺将按美方要求开除4名与这笔交易有关的高管,以及行政处罚另外35名员工,包括削减奖金等等。

9、刘备逃往江夏投奔刘表的大儿子刘琦。至此,荆州把郡基本上处于曹操的控制中,曹操整顿兵马,水陆并进,沿长江而下,打算一举消灭刘备,剿除孙权,统一长江南北。面对曹操二十万大军的逼迫,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

10、只不过因为孙刘联盟的需要,孙权不想散伙,刘备不敢散伙,所以一方说“借”,另一方也就打个哈哈,不承认“借”,也不承认“没借”,这才出现了历史上“借荆州”这一段公案。

11、所谓了刘备借荆州,只是借了南郡的江陵部分,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从刘璋手上夺取益州。孙权知道了刘备夺取了益州的消息,希望收回荆州的南郡。但是南郡对于刘备集团的战略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南郡,被南郡隔断益荆联系的荆南四郡如同鸡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九州春秋》)。更无法实践隆中对中“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战略规划。(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12、为了说服第一类有战略眼光的人,安抚第二类因他向曹魏称臣而愤怒的人,孙权最佳方法是把偷袭荆州罪状全放在刘备头上,指责刘备无赖。这样,就有了前面所引的孙说法,说鲁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既然是借的,取回当然是合理的,错在于刘备该还不还。这样能不能安抚那些人,不清楚,但在逻辑上是能说通的。

13、答案很明确,至少在以讲规矩、重信用为主流的美国市场和其他相似的地方,你必须要遵循前一条。

14、荆州七郡(或为八郡、九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北还,但依然手握襄阳、南阳,孙权只取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南郡剩下的一部分以及零陵、桂阳、长沙、武陵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再加上其原本的势力江夏,可以说荆州大部分城池都是属于刘备势力的。

15、荆州北有汉水、大洪山,南有五岭,西有巫山,东有大别山、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形成天然屏障,《读史方舆纪要》评其“山川险固,自古称雄武焉”。鲁肃曾言““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下,外带江汉,内阻山险,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安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矣。”,诸葛亮亦言“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对于当时的任何势力而言,荆州都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16、用权、用谋、用战甚至偷袭,凡是可以得到荆州,孙权可以都去尝试,所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成了孙权用谋毁灭刘备人设的前沿阵地,以此争取百姓的支持,可是也确实看出了孙权的不厚道。无奈“君王之道,霸者行迹”。

17、偏安东南只能逐渐灭亡,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无论是晋朝的永嘉南渡,还是宋朝的靖康之耻,亦或者是南明的建立,历次南渡都无一北还,很能说明偏安江南地区是不足以成就王图霸业的。

18、当时刘备是发起人,帮助刘表镇守樊城。曹操大举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在没有通知刘备的情况下投降。刘备得知消息时,曹操已经在宛城,离樊城不到三百里。幸好刘备跑得快,和张飞在长坂桥会合,刘备逃到夏口和刘启会合。曹操占领了长江以北荆州的所有地区。

19、在民间老百姓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可以说是最有名的三国题材歇后语之也是《三国演义》在民间巨大影响力的体现。但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与小说《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并不一样。那么历史上的“借荆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因为曹操大后方受到马超、韩遂的威胁,曹操退兵北上,留下曹仁、徐晃守南郡,文聘守江夏,乐进守襄阳,满宠守当阳。赤壁之战后期孙权率大军北攻打合肥,被张辽击败;周瑜则率兵进攻留守南郡的曹仁,双方隔江对峙。

21、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08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准备率领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病故,曹操大军攻占新野,荆州新主刘琮投降。当时除了江夏还掌握在刘琦手中,荆州大部已经被曹操控制。

22、之后刘备又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给了孙权,要是东吴真是重视同盟深明大义,便可就此罢手,唇齿相依,不在进攻荆州,而事实上东吴还是趁机偷袭了荆州,所以说可见东吴早就惦记荆州全郡,并很有可能编造出“借荆州”一事来说明东吴是有理有据的取回荆州的。

2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俗语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我们知道,荆州原属刘表,刘表去世后曹操南下攻占荆州,荆州就此归曹。直到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开始发动对荆州的进攻,其中刘备夺取的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而孙权夺取了江夏,南郡两地;曹操在荆州的势力被压缩到南阳一郡。三方割据在荆州已初现端倪。

24、赤壁之战后,周瑜利用担任项目组负责人的有利条件,指挥孙权所部迅速抢地盘。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孙权的势力范围最初只到柴桑一带,也就是九江;而刘备、刘琦在夏口地区,也就是武汉——在周瑜的统一指挥下,从柴桑到夷陵一线全部让孙权给占了,范围相当于从九江到宜昌,为了让这些获利合法化,孙权一口气任命了3个郡太守,正式接管上述地区。

25、本来这是为孙权争“孙刘联盟”的原创权,却暴露了一个基本事实:当时孙权更需要刘备的帮忙,而刘备原计划去江陵,并没有要借力孙权的想法。

26、208年11月,根据《三国志曹操传》,刘备率领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根据《孙权传》和《刘备传》,刘备和周瑜、程普共同于赤壁击败曹操,战后,面对南下收荆南与西进收战略要地南郡的选择,周瑜选择逆江西进占领战略要地南郡,包围南郡首府江陵(即现荆州市),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周瑜苦战不下,曹仁打出天人之勇之美称。

27、赤壁之战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私放曹操?诸葛亮打了一手好牌

28、此时,坐拥荆南四郡的刘备俨然是荆州最大控制者。实则不然,荆南四郡由于远离中原,深入南方,经济发展十分之落后,相比较曹操控制的南阳及孙权控制的江夏,南郡两地来说差距巨大。而且孙权与曹操控制的三郡几乎将刘备与中原隔绝。而志在一统天下的刘皇叔怎么可能甘心困守于此?更何况当年孔明为其谋划的三分天下是需要刘备入川方能实现的战略。所以刘备必须西进益州!但现实就是周瑜控制的南郡恰巧就挡在了刘备西进蜀地的路线上。

29、但与刘备一路凯歌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孙权的连连受挫。孙权军在进攻南郡的时候遭到了曹仁的殊死抵抗,孙权军伤亡惨重,已无力再单独进攻南郡,于是无奈下,孙权只得求援于刘备。后刘备接受了孙权的出兵要求,他先让关羽在北道切断曹仁的粮草供应(《三国志.李通传》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后让张飞去协助周瑜夺取南郡,最后刘备亲自率领大军绕道夏水兵围南郡(《吴录》载:“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30、曹操南征,刘琮等人一时害怕,就以荆州为资本,投降了曹操,一班文臣武将也都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人才,比如中了反间计而被杀的水军首领蔡冒等人。

31、曹操统一河北以后,南下攻取荆州,刘表病死,刘表之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得到消息以后原本想退往江陵,但是在当阳被曹军追上击败,逃往汉津,和关羽、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汇合后一起退守夏口。曹操随即占领了襄阳、江陵,并派人招降了荆州南部地区。

32、此战曹操大军虽还未彻底的伤了根基,但也无力再去控制整个荆州,同时孙刘联盟也没有能力灭的了曹操。于是曹孙刘三家开启了对荆州的争夺战,先是孙权是南下收荆南,还是西进收战略要地南郡的方案中选择了西进收战略要地南郡,而刘备则就选择了南下守荆南并最终顺利的拿下了荆南四郡,即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和武陵郡。但是与刘备顺利拿下荆南四郡不同的是,孙权的大军却在收复南郡的过程中陷入了与曹仁的对峙局面,且伤亡惨重,曹仁更是在此战中打出了“天人之勇”的美誉,可想而知孙权的大军是遇到了多么顽固的抵抗。

33、可是,这并不能满足孙权的野心,谁都知道荆州的战略重要性。鲁肃曾向孙权这样描述荆州:“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也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所以荆州这块地儿没有谁不想得到,曹操想得到,因为他想要统一全国;刘备想得到,因为他要立足发展;孙权想得到,因为他要全据长江。

34、而孙权一方另一个人甘宁也曾经提出过类似看法:

35、这个举报后来被FBI查证属实,中兴通讯遂遭到美国司法部(DOJ)的起诉。

36、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37、结下梁子另说,单说孙权得到的这个南郡。从图上可以看出,南郡不仅地方小,而且还处于处于被刘备和曹操夹击的状态,战略地位十分不利。周瑜在时,一心想要夺回荆州,而周瑜病故后战略家鲁肃接任,他选择了继续跟刘备结盟。顺便送了一个人情给刘备,就是把南郡这个易攻难守的山芋送给了刘备。而刘备也愿意加强两家联盟,于是礼尚往来刘备同意攻取益州后就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主权交给孙权。其实这算起来孙权非但不亏,而且还赚了很多地盘,一郡换三郡,不动一兵一卒,孙权实在是赚大了。

38、刘备借南郡,用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交换,至此也就双方两不相欠,也就不存在什么“借荆州不还”一说了。但是刘备占领的南郡、夷陵等地,处于东吴上游,沿长江直下,随时都对东吴都城建邺构成威胁。关羽镇守荆州,孙权的头上,好比悬着一把刘备的剑。孙权能开心吗?在孙权看来,这把剑必须拿掉,因此关羽必须死。

39、孙权应该知道如果动粗,他是保不住江陵的。当时刘备驻公安,在长江南边,距江陵很近;张飞是宜都太守,在江陵西边;关羽为襄阳太守,驻长江以北。这简直是对江陵三面合围之势。江陵东部的土地,也并不尽在东吴手中。原刘琦驻夏口(现汉口、汉阳一带)也在刘备手中。这样,刘备则对江陵可以四面合围。东吴虽可用长江水道与江陵联络,不过,相对于东吴主力军队驻地,江陵颇为窎远。

40、再者又有很多人说刘备的确是向孙权借过,只是借的不是荆州,而是江陵。这里我只能说这根本就不是借,而是孙权根本就没能力守住江陵,最后只是为了面子所以才说是借,其实就是撤退。要知道当时刘备在公安,张飞在宜都,关羽在襄阳,可以说整个江陵的周围都是刘备的人,孙权的江陵完全就是在刘备的包围中,可以说如果刘备要打孙权绝对守不住,而当时孙权又需要刘备的帮助,最终孙权顺坡下驴就将江陵给了刘备,既然守不住那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呢?所以说江陵根本就不是刘备借去的,只是孙权守不住才不得已退兵让给刘备的

41、赵云一世英雄,忠勇兼备却为什么始终不得重用,难以封侯?

42、孙权即便有再多的不满又能怎么样?那个战争年代,谁有地盘谁就拥有战略的纵深,刘备好不容易连哄带骗得把长沙、武陵、桂阳、零陵这四个郡,还有江夏郡纳入了自己的口袋里,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让给孙权呢?所以,赤壁之战以后,面对战利品的分配问题,孙刘两家结下了梁子。

43、特辑--低音王子李春丰先生华府首场个人演唱会

44、此外,其实当时孙权愿意借给刘备南郡半部,实际上不是因为什么大方,而是另有所图,首先孙权根本就没能力守住南郡的领土,要知道当时刘备在公安,张飞在宜都,关羽在襄阳,可以说整个江陵的周围都是刘备的人,孙权所占据的地盘完全就是在刘备的包围中,也就是说刘备随时都可以直接拿到南郡。

45、在东吴大将周瑜的统率下,孙刘联军在赤壁、夏口一带和曹操形成对峙。因为曹操的军队不习水战,投降的刘表旧部又军心不稳,加之北军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曹军战线无力推进。同年十二月,周瑜部将黄盖献计诈降曹操,火烧赤壁的作战策略,周瑜采纳。周瑜主动进攻,与曹操展开决战。黄盖假借投降火烧赤壁,曹军大乱,无法组成有效防御,被孙刘联军砍瓜切菜一般杀得大败亏输。曹军伤亡十数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所幸曹仁及时引兵接应,曹操才逃得性命。

46、一是因为曹操征伐的重心放在了淮南这边,二是让刘备代替东吴直接面对曹操的兵力,三是东吴半个南郡都在刘备的包围之下。因为种种原因,孙权同意了这项提议。于是刘备就有了完整的南郡,往北抗击曹操,往东和孙权暂时和平相处,努力发展自己的势力。

47、当时鲁肃已死,于是孙权派大将吕蒙偷袭取荆州,断了关羽退路。南郡太守糜芳,也就是刘备的小舅子投降东吴。关羽进不能下樊城,退不能回荆州,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士卒离散,十二月,与子关平遇害。

48、说到这里你还认为刘备是“借”荆州吗?是有“借”无还吗?所谓的“借”只是孙权的谋,所谓“有借无还”只是孙权毁坏刘备形象的措施。刘备其实不欠孙权什么,要说欠,只能说刘备实力不足,不足以碾压孙权,面对江东的盛气凌人,刘备只能迫于无奈地忍。

49、不过,这真的是历史的真相吗?答案是否定的。三国演义中,多有虚妄不实的内容,所谓的“借荆州”就是其中之一。刘备在赤壁之战胜利后,的确向孙权借走了一块地,但不是完整的荆州;

50、但是后来刘备在夺得益州后,违约了,改口说"等我夺了凉州再还吧"。东吴无奈,就降低要求,荆南四郡,你先还三个可好?还是不行。

51、特辑:枪击惨案发酵--全美来复枪协会开始受到抵制

52、首先,在《三国志》等正史中,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对于曹操来说,虽然迟到了赤壁之战的败仗,但是,其依然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所以给孙权和刘备带来了比较大压力。对于孙权来说,只得到了江夏郡和南郡,也说说法孙权得到的是半个南郡和半个江夏郡。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还有说法刘备获得了半个南郡和半个江夏郡。

53、你们不是在关掉联邦政府大门,其实是在关掉美国的未来!

54、汉末三国初期,荆州最初当然属于汉朝朝廷所有。三国初期,荆州牧刘表占据了此地,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割据一方,事实上成为荆州的第二任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刘表此时已病死,他儿子刘琮主持荆州大举。刘琮是个十足的废物,就此归降曹操,荆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55、赵翼考证史书前后记载,发现“借荆州”的说法都是出自东吴人那里,所以他认为是东吴捏造借荆州一说,用来解释自己偷袭荆州杀死关羽的合理性。

56、换成别人,早就大闹股东大会了。但刘备已经成长为老江湖,不公平的事亲身经历得已经太多了,他没有闹,也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揭批孙权的不义行为,而是很善意地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车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刘备只是个左将军,相当于战区司令,他这么搞有依据吗?有没有意义呢?

57、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在未来的7年里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禁售的理由是,最初中兴通讯(ZTE)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在被发现遭指控之后,又继续违反与美国司法部达成的和解协议。于是美国商务部才拿出了这一大杀招!

58、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鲁肃规划当中,“三分天下”的主人公是曹操、孙权和刘表,进军的路线是先灭刘表取荆州,再灭刘璋取益州,最终和曹操二分天下,完成一统。

59、东汉末年的荆州涵盖了如今湖北省、湖南省全境与河南省南部的广大地区,共分为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也是曹刘孙三方争夺的焦点。注:汉末荆州曾短暂设立过一些新郡,故有“荆州七郡”和“荆州八郡”两种说法。

60、而正好孙权也担心打不赢刘备,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61、吕思勉、易中天等人认为即便是借,也只是南郡一处,而不是整个荆州。因为荆州大部分地方是由刘备掌控的,不属于孙权。《三国志·刘备传》中有记载,“先主(表)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璇、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62、东汉末年荆州为荆州牧刘表占据,辖南阳、南、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襄阳、章陵等九郡,故有“荆襄九郡”一说。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可谓是天下的中心。它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当时东汉最富庶的产粮地区就位于洞庭湖平原,正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因此当时的荆州可谓十分富饶。

63、那么,东吴一方为何一直要强调“借荆州”呢?这要从孙吴一方为自己定下的战略规划说起。“荆州”对孙吴来说,是必须要取得的地盘刘备一方有《隆中对》,诸葛亮曾经这样给刘备规划: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也就是说,荆州实际上是蜀汉政权的发力点,一切都要从占据荆州开始,这也从后续的历史走向里得以证实。

64、要知道此时的荆州,七郡之中已有四郡归属刘备,那又何来刘备借荆州一说呢?且听小编说细细说来。

65、如果中兴管理层能够认真总结、反思和改进,而不是找借口、推卸责任,那么,这十来亿的罚款也值了!

66、而最终在经过长达一年的混战下,荆州最终被曹孙刘瓜分完毕,其中曹操虽失去了荆州大部,却也牢牢占据了荆州最大最富裕的南阳郡,及襄阳郡;孙权则因当时收复南郡遇困不得已只能求救刘备,虽在最后也打败了曹仁,但是却是靠刘备的帮忙所以最终只得到了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而此战刘备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不但占据了荆南四郡,同时还占据了除被孙权占领外的所有荆州土地,包括大部分的南阳郡和一部分的江夏郡。

67、后来刘备夺取益州,曹操夺下了汉中,刘备倍感压力,于是与孙权达成“湘水之盟”,以湘水为界,将长沙、江夏刘备占据的一部分、桂阳让给孙权。于是荆州就变成了曹操控制南阳,刘备控制南郡、武陵、零陵,孙权控制江夏、长沙、桂阳的局面。

68、接下来曹操头脑发热,发动赤壁之战,想要一统江东。孙权和刘备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背水一战,与曹军展开殊死搏杀。最终意外地逆转战局,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曹操势力范围被迫向北方收缩,退出荆州。

69、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70、鲁肃极具战略眼光,他的目标不是东吴偏安一隅。在他和孙权见面后,就提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和诸葛亮隆中对异曲同工,且早于隆中对。

71、在赤壁之战前,荆州是由刘表控制着。孙吴虽然屡次进攻荆州,最终也仅获得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在刘表死后,刘琮成为刘表的继承人,而刘表的长子刘琦为了防止遭受迫害,则带领荆州的一部分部队前往夏口镇守。曹操南下之后,刘琮投降,荆州六郡(南阳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在名义上都属于曹操的统治之下。而赤壁之战的争夺,则是被曹操、刘备(刘琦)、孙权一分为三的江夏郡。

72、而正好孙权也担心打不赢刘备,于是双方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73、孙权不管,一再讨要,甚至武力相威胁,最终利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机会,派重兵渡过湘水直接来抢。刘备迫于无奈,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江南的3个郡划给了孙权,孙权这才满意。

74、而随着大量荆州人士前来投奔,刘备觉得所占地区太小,难以安置,于是向孙权求借南郡。孙权原本想以南郡为跳板攻打益州,但是随着周瑜去世,孙权无力西进。而南郡又夹在曹操和刘备两大势力之间,等于孙权帮刘备挡住了曹操的军事压力,可以说对孙权很不利,南郡就有些鸡肋了。

75、这半个郡,说实话也不算借的,是刘备应得的,是他对赤壁之战风险投资的应有回报。而作为孙权认可的荆州牧,他甚至应该拥有更大的地盘。

76、刘备有没有过借荆州(或者说江陵)这回事吗?是值得探讨的。江陵怎么会转到刘备手中呢?没有确切记载,只能试着猜一猜。一种可能是刘备当时已经为此作了些补偿,也就是刘备交给孙权一些他自己占领的土地,以换取江陵,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也符合情理,因为刘备的占据的夏口在刘备取得南郡江陵这段时间,到了孙权手上,历史上并未见有孙权派兵取得此地的记载、但史书上没这样记载,只能存疑。

77、围绕荆州,刘备和孙权可谓明争暗斗,你来我往。最终,孙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赤壁之战后刘备很不地道的行为,用现在的话来讲,遭了报应。所以说做人,不要老想着占便宜,要讲江湖道义。

78、湘水划界之后,刘备所借的荆州也算是还干净了。最终的荆州势力划分是这样的:

79、积分互动最高按消费金额1:1赠送积分,1积分=1元,可在线上线下任意消费。

80、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同意把南郡交给刘备,一来巩固孙刘联盟,二来则想借助刘备分担曹操的军事压力。所以刘备实际借的,只是南郡一个郡而已,并非整个荆州。此时荆州除了曹操占有南阳郡和江夏郡一部外,其他地区应该都在刘备手中。

81、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大败,留下曹仁镇守南郡,乐进镇守襄阳,自己率军回许昌。周瑜趁势率孙刘联军攻打南郡,经过一年激战,终于夺取了南郡。不过此战刘备也出力不少,所以周瑜将南郡南部公安让给刘备驻守。

82、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83、就在此时,曹操出兵进取汉中的张鲁。汉中被成为“巴蜀咽喉,益州门户”,一旦曹操夺取汉中,则益州门户洞开。刘备急忙提议与孙权讲和协议瓜分荆州以回师抵御曹操。

84、在名分上占据道理,实际上也是为了最终以武力夺取造势。

85、此时荆州一分为三:曹操占据了南阳郡、襄樊和江夏郡一部,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南郡的公安和江夏郡的夏口,而孙权则占据了南郡大部和江夏郡的南部。这种形式对于孙权来说非常尴尬:南郡位于荆州中部,恰好将曹操和刘备所占据部分隔开。这么一来曹操的军事压力全部由孙权承担,而他还需要担心背后日益壮大的刘备。

86、别看刘备似乎吃了亏,南郡作为荆州通往蜀地的门户,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偏隅于南方的长沙,桂阳两郡。其南郡保证了刘备的领土连续性。其拥有南郡等于有了继汉中之外的另一个北伐出口。

87、襄樊之战的结果,孙权占领荆州六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江夏,消除了来自刘备的威胁,巩固了西方的安全,吴蜀联盟破裂。一年之后,刘备入侵东吴,发动夷陵之战,被东吴陆逊击败。

88、首先,曹操虽然兵败,但并不是孙刘任何一方可以抵抗的,孙刘联盟还必须保持住,暂时不能散伙;

89、然而历史上,刘备真的是借了荆州之后不愿意归还么?历史上荆州原有七郡,包括荆南四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和荆北三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只保有南阳郡,江夏郡的小部分和南郡的襄阳地区(后分南阳郡南部和南郡襄阳部分设襄阳郡),刘备占领荆南四郡,孙权则占领江夏郡大部和南郡的江陵部分。

90、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91、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

92、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所以位于荆州北部的南郡和江夏郡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都强于南部四郡,特别是南郡的重要性几乎等于整个荆州。曹操在撤回北方的时候基本上放弃了南部四郡,但命大将曹仁率重兵驻守南郡

93、荆州的这笔买卖,刘备最终还是没亏。当然,两年之后,关羽还是把家给败了……那是后话,暂不讨论。所以说,你要问刘备借荆州,到底借的是什么?他借的是南郡,他更借的是一张夺取天下必须的入蜀门票。

94、刘备出兵汉中,就足以威胁到曹操势力,荆州地区无论是北伐曹魏,还是东取孙吴,都是合理选择。

95、这时候刘琦已经死了,刘备、刘琦的人马已不在夏口,因为他们得听项目组负责人周瑜的安排,周瑜给刘备找了个栖身之处:油江口。

96、然而刘备的回答是:“等我取得凉州后,一定奉上荆州。”不过这个时候局势变了,曹操进取了汉中,刘备的益州很危险,就派人去和孙权谈判。

97、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占据南阳郡、南郡、江夏郡北部。刘琮以荆州南部四郡投降曹操,从而荆州归曹操,刘琦与和刘备在一起占有江夏重镇夏口,孙权占据江夏郡江南大部。

98、孙刘不和,最高兴的自然是曹操。他趁刘备专注于荆州,便率军袭取汉中张鲁。刘备深知汉中被曹操夺取后的巨大危害,于是与孙权议和。孙权倒也和气,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定荆州势力版图。这样,孙权虽然未能重新掌控荆州南郡,但却将长沙及桂阳大部归入了东吴版图。

99、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100、而刘备等人自然不会降曹,于是拥立了刘表长子刘琦,在荆州的地方与曹操作战,最终大败,不得不逃向东吴,寻求联盟。

101、所以综上所述,当时的荆州,刘备所占据的地盘皆为自己所得。而反观孙权,若不是刘备的帮忙,恐怕他连南郡一部都得不到。所以实际上,刘备虽的确有跟孙权借过荆州之地,但却只有南郡一部,其余地盘皆为刘备自己打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