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0句安全知识内容资料大全
安全知识内容资料大全
1、乘坐火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车次。乘坐火车要照章购票,按时剪票。未剪票乘车的,列车一旦发生事故将得不到保险赔偿。乘车不能携带易燃品、易爆品和危险品。
2、(4)设有信号机的铁路道口,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稳定亮时,表示火车接近道口,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3、(6)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着火: 切勿用水浇,只能用灭火器、细沙、湿毛毯等扑救。
4、切勿贪图方便走捷径,应尽可能走照明良好的繁华街道。
5、(3)浏览BBS等虚拟社区时,有些人喜欢在网上发表言论,有的人喜欢发表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论,或者反动、迷信的内容。有的人是好奇,有的人是在网上打抱不平,这些容易造成自己IP地址泄露,受到他人的攻击,更主要的是稍不注意会触犯法律。
6、让中暑病人立即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解开衣服,呈平卧姿势,同时让患者多喝含盐饮料。对于先兆中暑者,可不进行特殊治疗,让他自然恢复正常。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7、(4)知道电源总开关的作用和位置,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救人,应呼喊成年人相助。
8、钢瓶压力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说明灭火器失效,指向黄色、绿色区域的可以正常使用。
9、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10、2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不足
1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2、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13、(4)不使用热的快等大功率电器或劣质电器。
14、②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15、。一般来说,许多司机根据自己驾驶车辆的车型和性能,经过实践和测试,大都能摸索出自己最喜爱、感觉最自如的一种车速。如果这种行车速度能够符合交通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和交通环境,即可把这种车速定为自己的安全车速。
16、三同时:即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7、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18、手自一体的车,在下雪天最好使用手动模式,选择适当的档位可以更好的控制车速。
19、下山不要放空挡,上山不要急冲坡。下雨行车条件差,容易打滑最可怕。
20、不宜久煮。有人将牛奶煮沸时间过长,其实这样不好。因为煮牛奶一般要放白糖,煮时过长,奶的赖氨酸与白糖在高温下产生果糖基赖氨酸,而这是一种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
21、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用完后要切断电源。
22、(2)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
23、(1)行人和车辆在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及平过道处,发现或听到有火车开来时,应立即躲避到距铁路钢轨2米以外处,严禁停留在铁路上,严禁抢行超过铁路。
24、车辆在没有设置中心分隔护栏的道路行驶,与前方来车交会时,应适当降低车速,并选择比较空阔、坚实的路段,靠路右侧缓行交会通过(在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会车时,要降低车速,开近灯光,即使是在路面较宽的双车道,也应该慢车交会)。
2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通行。
26、未建立应急设施,未配备应急装备、物资,未按规定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和管理等。
27、进入实验室必备: 熟悉规章制度 熟练操作规程 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熟知实验室的风险点 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和救援方法 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会应急处置方法(应急预案并演练)
28、未按规定制定制度编制、发布、修订等制度,或未按照制度执行,如制度编制、发布、修订等过程不规范,制度(文件)试行、现行有效或过期废止标识不清,过期废止回收销毁等规定不明确,制度(文件)发布后宣贯、执行检查不到位;记录(台账、档案)的数量、格式、内容不明确,填写不规范等。
29、设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区域,不横穿马路。
30、电视机着火用毛毯,棉被窒息灭火时、人要站在电视机侧后以防显像管爆裂伤人。
31、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32、(3)冷却法:用水或其他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迫使物质燃烧停止;或将水和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温度,避免火情扩大。
33、家里的电暖气等,在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关闭电源,待冷却后收起来。
34、(3)翻窗入室:作案人翻越没有牢固防范设施的窗户、气窗等入室行窃。
35、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如未戴安全帽,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佩戴呼吸护具,未戴防护手套,未穿防护服,未穿安全鞋等。
36、充分利用各种车灯(如雾灯、尾灯、应急灯)提高自身车辆的视认性。
37、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38、不论有无中心线,车辆都不要超过道路中心行驶,以免迎面来车避让不及,同时,须注意路面行人,非机动车动态,防止意外。
39、 火灾紧急疏散逃生自救(1)熟悉环境,记清方位,明确路线,迅速撤离;门不上锁,确保畅通。(2)通道不堵,出口不封。(3)听从指挥,不拥不挤,相互照应,有序撤离;不拖时间,不贪财物。(4)发生意外,呼唤他人。(5)自我防护,低姿匍匐,湿巾捂鼻,防止毒气。(6)直奔通道,顺序疏散,不入电梯,自制绳索,安全逃生。(7)保持镇静,就地取材,湿布塞封,防烟侵入。(8)烟火封道,关紧门窗,就地打滚,压灭火苗。(9)火已烧身,切勿惊跑,让人救援,脱离困境。
40、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限速行驶,千万不可开快车。因为视线不清,开快车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严禁超车和抢行,以免发生意外。雾越大,可视距离越短,你的车速就必须越低。
41、(5)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信息。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
42、搬运伤员要平稳,避免颠簸和扭曲。有条件时及早输血、输液。
43、特别常见的火灾事故:我们的生活处处与火打交道,但火又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所以我们不要玩火,平时不要携带打火机、火柴、鞭炮。
44、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45、(3)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6、 过马路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过往的车辆。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排队上车,不要将头伸出窗外,禁止向窗外乱丢垃圾,因为这样不仅会使用环卫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更加的危险,而且垃圾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驾驶人员行使,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47、不强行上下车,做到先下后上,候车要排队,按秩序上车;下车后要等车辆开走后再行走,如要穿越马路,必须要确保安全的情景下穿行;
48、☞首先应做好安全防护设施,比如设置好安全围栏、铺满跳板、挂好安全网等
49、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校外活动,一定要事先经学校负责人研究,做出周密计划,严格组织,并有学校负责人或教师带队。要事先派人勘查活动场地、环境。要建立大型集体外出活动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制度。
50、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它负荷超限。
51、 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5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3、拐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拐弯;
54、防烟。用湿毛巾3——8层捂住口鼻(只能防3——5分钟),没有条件可以在衣服上洒上小便进行防烟。
55、 扑救金属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目前我国还没有定期型的灭火器产品。
56、(5)通过胡同(里巷)、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下陡坡时。
57、严禁在站内或区间内铁路上逗留、游逛、穿越或捡拾物品。
58、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通行。
59、驾摩托车时切勿将手袋斜挎肩上或挂在车把上。
60、 在外出旅行的时候,外出旅行要将自己的行踪告诉亲人朋友。在外面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他人,也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也可给自己的食物上做上记号。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收到有大额钞票,要注意看是不是假钞。
61、不宜饮结块奶。牛奶中若出现块状或絮状性物质,即不宜再饮用,因为这样的牛奶已变质。
62、幼儿园活动安全:遵守运动和游戏规则,遵循安全规则,不做危险动作,不相互推拉等。扩展资料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63、起重装卸、吊运用设备的下面严禁站立、通行和玩耍。
64、救人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65、未落实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落实不足,作业完毕未确认安全状态等。
66、集体乘船应注意:要有老师带队,指挥,上下船要排成队,不得打闹、走动;要服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维护好船上秩序。
67、☞通勤车辆应不得人货混装、不得超员、不得超速行驶
68、未按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检测结果未公示等。
69、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