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7句网络语言的利弊
网络语言的利弊
1、 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
2、与其去白费力气遏制流行语的发展,不如加大力度培养年轻人的文学品味,肚子里多存点墨水。去消灭一种兴趣是很傻的,而培养另一种兴趣,不也是一种“曲线救国”。这,也正是文学家们希望看到的。(网络语言的利弊)。
3、小编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刚开始基本不明所以,懵逼的状态,后来是不明觉厉,然后是或拍案惊奇,或不以为是,但网络热词横空出世,对某个受众来说,你是不重要的。一些热词热得快,冷得也快。等某些人明白了,早已经昨日黄花了!如,蓝瘦,香菇;老司机;北京瘫。
4、但在流行语逐渐繁盛的过程中,传统词汇的地位似乎急剧下降。很多年轻人似乎都陷入了“满嘴流行,不知传统”的境地。近来流行的词语信手拈来,端端正正说话写文章,却一窍不通。这也引来许多学者的不满,他们认为,现代中国语文正在被这些糟粕污染。
5、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6、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了解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或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那样难以弄懂。
7、网络语言也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一些网语趣味低俗,许多就是现实生活中粗话脏话的翻版。它们主要来自游戏、聊天、网上论战等网络活动,而上网的人群多以自控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为主。
8、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多用短句,甚至有的网络字体单单一个字就可以表达出使用者所想表达的语言。在网民使用聊天软件打字交谈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9、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存在缺点与不足,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因噎废食只是下下策。今天我们这番唇枪舌战,只不过为了发现问题。令辩友们欣喜的是,我们发现了问题。但应令我们思考的是,解决问题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不会抛弃一个还不会走路的襁褓中的婴儿,因为他终究会走,终究会跑。我们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创造一个支点,想办法撬起一个地球,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让每一位人献出自己的力量,等待着它飞奔的那一天。网络语言的利与弊作文篇3当你登录QQ时,许多好友都来向你问好,“嗨某某某”“作业写完了吗?”云云;当你有一个百度账号,到贴吧和别人聊天时,网络表情、网络语言喷涌而至,“QUQ”“汗颜”“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元芳,你怎么看?”等等。我想,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脑,它可以为你提供资料,也可以让你娱乐放松。21世纪,是一个网络和信息时代。
10、户人数已达到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11、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是人所看不懂的。
12、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
13、网络语言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
14、每年年底前有好事者评选年度的网络热词,看来,语言的现象,是生活的丰富多样快速变化的必然产物,也说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电光火石,常有新意,正负能量,不免碰撞。
15、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T"表示"流泪"的表情;|||表示"黑线"。这种表情型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
16、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网络使用者呈现低龄化、高学历化。这样的人群就决定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的特点。即使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相貌平庸、沉默寡言,却毫不影响其在网络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7、网络语言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网络语言被很多中小学生变相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就会不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我国的汉字是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不仅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而且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18、语义上的歧义,成千上万的解释。网络语言中同音异义替换、外国缩略语、图形符号、数字同音异义词的随意使用,导致表达牵强,理解上存在障碍。
19、当然,上网也不都是坏处连连的,懂得珍惜时间的同学当然会利用上网来查阅更多的资料,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网络还能帮助我们与距离远的朋友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20、我认为,专家们说的,也实在不假。身边很多同学,每天嘴里说出来的都是一些甚至我也不明白的流行语,但是听写语文词语的时候,也写不出什么来。我想,人们用这种方式说话,对于一些肚子里有些墨水的人来说,这些人的言辞可能有些粗鄙,没有修养。这会影响别人对你的浅层看法。但是,现在公众媒体也开始变得活泼,也会用一些流行语,这又提醒我们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其实,词语都只是工具而已,关键在于用的人。有文学修养的人用起流行语,你也会觉得他说话很有修养,而“文盲”说流行语,你都会想:他也只能说得出这些了。
21、肢体语言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更亲切一些,这是简单的说话不能表现出的。
22、网络用语的出现会使人们更不会表达自身。普遍的情况是,人们可能大概了解这个网络用语的含义,但是无法和他人讲清楚。还有的会出现提笔就忘的现象,因长期的接触网络用语,而导致原来词语不会写的情况。
23、有时候使用肢体需要是对交流双方的一种尊重,比如握手、拥抱、贴面礼这都是一种礼仪。
24、网络用语有好处也有坏处,网络语言简洁方便,并且生动形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可以更好地娱乐。但网络语言频繁使用,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一些词语、成语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5、首先,为了省事,比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只用数字“88"代替,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其次,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要是直截了当去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是“这个真是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26、语言是非常奇妙的,一方面相对的稳定,另一方面,又处在变化之中的。
27、“专业的‘冷’和‘热’是相对的,大学本科4年的学习周期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行业需求在这期间可能会发生变化。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各有特点与优势。”吕处长说。
28、其实网络用语是会对现有的词汇污染的。长期的使用会使我们认为网络用语和原来的词语之间能划上等号。其实是不能的,它们之间不能随意替换,比如在报纸上就不能出现网络用语,因为接收报纸信息的人的年龄段不同,年长的理解和接收能力较差,且大多数网络用词都带有调侃的意味,而像在报纸上,媒体中使用的词汇大多为中性且严肃。
29、记得曾经还是孩童是,我对网络还没用概念,甚至在听过大人网络这不好,那不好的熏陶下,还有些抵触。但当我真正碰上电脑,去感受网络是,我就变得恋恋不舍,说好了玩一个小时,过了时间在托个半个小时仍不觉过瘾;因此随之而来的,我的视力也快速下降,于是我带上了眼镜。当这眼镜却并没有阻挡我继续接触网络的兴趣,甚至更胜从前;网络能帮我查找资料,省去许多麻烦,但正是这点让我失去了动脑的机会,长久以后,我便没有了动脑的习惯,一有不会做的就上网查一查……
30、谐音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荡=download(下载)等等。
31、总之,我们要善于使用网络,要正确使用网络,学会拒绝网络中的种种不良诱惑,这样才能对我们起到好的作用!网络语言的利与弊作文篇2今天我们举行了一场网络用语的利与弊的辩论会,在本场辩论中,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认为:网络语言过于粗鄙,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侵害,是一种污蔑。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会犯错,但人会。车不会犯错,但人会。”如果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吗?所以,如何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对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就不会伤人。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而且,正因为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制它。网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别人,语意模糊种种恶果。所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32、“同学朋友之间聊天,总不能还是之乎者也,经常引用诗歌和典故呀。日常生活中,我如果夸同学‘杰出’‘卓越’,不但生硬,被夸的同学也感觉十分尴尬,但换一句‘你真给力’,那感觉可好多了。”王鹤说。
33、标新立异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
34、他的出现比较符合年轻人的气质,有些词语很生动,活泼,也很有意思,比如纳尼(什么)1314(一生一世)酱紫(这样子)喜大普奔,老司机,然并卵,等等吧,细细想来,每个词语都都来意,或谐音,或热门事件的衍生词,或缩写,或旧词新释。他充分反应了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生动、形象的网络流行语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他的出现也契合了现在时代发展,求新求变的发展规律。而且,这些很词汇也多也是融合了世界的语音,而演变出来的,丰富了整体的汉语言文化,有些词语甚至被新华字典收录。
35、网络语言的弊:粗俗泛滥。网络语言有部分很粗俗,甚为轻佻。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36、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