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9句关于马的成语故事50字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50字

1、三马同槽成语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泛指阴谋篡权。

2、后来,人们便以“车水马龙”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马的成语故事篇5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当时便有术士徐福(就是后来出海求仙不归的徐福老先生)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众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却因此称之为“马道”。

3、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关于马的成语故事50字)。

4、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5、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拼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

6、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马的成语故事篇22马首是瞻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国。

7、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8、赛马开始了,第一局田忌派出了自己的下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结果可想而知,田忌输掉了第一局。齐威王十分得意。第二局,田忌派出了自己的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结果,田忌赢了第二局。第三局,田忌派出自己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又赢了第三局。三局两胜,田忌第一次在赛马比赛中战胜了齐威王。由于事先田忌下了很大的赌注,他把前几次输掉的银子都赚了回来,还略有盈余。

9、一得到这个报告,司马懿的d羽领军将军蒋济便对司马懿禀告,司马懿说:“曹爽心里疏远桓范,智力却达不到桓范的水平,驽马恋栈豆,他一定不听桓范的计策。”

10、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11、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12、念祖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清·钱谦益《高念祖怀寓堂诗序》

13、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14、指挥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

15、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16、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马的成语故事篇4汗马之劳

17、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形容想马和虎一样,没有人的机制头脑。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18、大家同声回答:“知道。”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19、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20、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21、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22、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23、塞翁失马: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2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25、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马的成语故事篇3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26、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27、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诗:

28、赵高想要叛乱,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那些说是鹿的人。

29、走马观花,叙述一段春季相亲过程,在花开的季节,男子瘸子骑马,女子豁嘴口馅鲜花,双方相遇,相互产生爱慕,成亲后懊悔不及。

30、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31、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32、孙膑说:“将军与大王的马我看了。其实,将军的三等马匹与大王的都差那么一点儿。您第一局派出的是上等马与大王的上等马赛,第二局派中等马与大王的中等马赛,第三局派下等马与大王的下等马赛。您这样总按常规派出马与大王的马比赛,您永远会输。”田忌不解地问:“不这样,又怎么办呢?” 孙膑对田忌说:“下次赛马时,您照我说的办法派出马匹,一定会取胜的,您只管多下赌注就是了。”田忌听了,大喜。这次他主动与齐威王相约,择日再进行赛马。齐威王听了,不屑地说:“田将军又想给寡人送银子了,再比,将军也是输。”

33、让孩子轻松爱上阅读,从这20节绘本课开始!

34、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35、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36、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37、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萧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任相国。论功行赏,萧何第首先封为侯,食邑八千户。

38、“马道”地名的出处一是秦始皇曾率万马千军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东巡所修驰道由此经过。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关汉卿慧眼识宝,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他在《五侯宴》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他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

39、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现在已成了人们最喜爱的成语之马的成语故事篇16东晋画家顾恺之和桓玄,与荆州刺史殷仲堪是至交好友。有一天,他们三人在一起喝酒闲谈。席间,有人提议在座的人各自用一句诗说出一件最危险的事情。

40、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41、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明帝去世后,18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42、齐国的大将田忌常同齐威王进行跑马比赛。他们在比赛前,双方各下赌注,每次比赛共设三局,胜两次以上的为赢家。然而,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给齐威王。这天,田忌赛马时又输给了齐威王。回家后,田忌十分郁闷,他把赛马失败引起的不快告诉了孙膑。孙膑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足智多谋,熟读兵书战策,深谙兵法,只是曾被魏国将军庞涓谋害造成双腿残疾,不能率兵打仗。他被田忌救到齐国后,很受器重。田忌待他为上宾,请他当了军师。

43、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44、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45、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46、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

47、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48、马齿徒增成语比喻虽然年岁增加了,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49、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50、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51、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

52、  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形容想马和虎一样,没有人的机制头脑。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53、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54、顾恺之接着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意思是说:水井的辘轳上躺卧着一个婴儿。殷仲堪和桓玄都称赞顾恺之的诗句强过自己。

55、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56、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诗:

57、春秋时期,齐国大臣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国。经过一年的艰苦战斗后,打败孤竹国准备凯旋。可是,齐军出征时是春季,现在寒冬腊月。大雪覆盖了树林、山坡、沟壑和道路,来时的路完全看不见了。

58、桓玄抢先说道:“矛头淅米剑为炊。”意思是说:用长矛的矛头淘米,用宝剑的剑口拨火。这自然是危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