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9句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1、面对德国海军大臣的挑衅,李鸿章毫不畏惧,毅然决定前往。这些句子烘托出李鸿章热爱国家、维护国家尊严的可贵品质。
2、秦王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值得让蔺相如带着何氏璧返回了赵国。
3、③正如鲁迅所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古往今来,他们驰马奔乘,挥血战场,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尊严。那么,和平年代又该如何捍卫国家尊严呢?孙杨告诉我们:用理智而不是鲁莽草率的狂热。理智是理智者的通行证,鲁莽是鲁莽者的墓志铭。(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4、 回国时,施一公在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回到清华,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贡献会比身在普林斯顿大得多。我希望将来能进行更多的学生交流活动,希望美国优秀的人才在年轻的时候能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中国。(名人维护尊严的事例)。
5、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6、晏子去见楚灵王熊虔。熊虔故意问:“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然派你做使臣。”
7、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8、回国后,王利明完成了博士答辩,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
9、晏婴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10、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11、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12、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13、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14、包含2000个成语,200余座城市,100余位名人
15、战国时,吴王夫差伐越,越王举措失当而败,为保存力量以图东山再起,文种以智说服夫差议和,然吴王条件苛刻,迫使勾践携徐妃与范蠡到吴国为质。
16、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17、④初建国时,周恩来总理面对国外媒体的刁钻提问仍能泰然自若,保持理智,给出一个个完美的答案,维护了中国的尊严。亚运会上,孙杨恳切坚持为自己的国家重获升旗机会,坚决又不失礼节的他,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骄傲与自尊。中国自古以来被奉为“礼仪之邦”,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这份美好品质更是作为辅助中国拥有大国情怀的原动力。因此,冷静与理智的爱国才更符合当今时代形势,让中国“礼仪之邦”的桂冠永不掉落。
18、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19、当亡国奴的酸楚,鼓动同胞起来战斗……他连着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20、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21、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22、⑤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理智的“爱国”行为。韩国安装“萨德”期间,竟有中国顾客以“爱国”为名偷盗商品。“九一八”期间,多辆日产车被砸……我们无法迫使每个人都有高尚的爱国情操,但最起码不要为国家失掉尊严。这些人徒有热忱而不分场合缺乏理智的行为,不仅没有维护尊严,反而沦为笑柄,导致犯罪。这种假爱国,不文明的行为不可取。当理性冲毁了法制的堤坝,就会泛滥成灾。
23、吕杵臼问:“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便宜?”
24、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25、晏婴故意装作惊诧的样子,问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
26、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27、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28、②“民族尊严——这是从历代爱国英雄手中传播下来的一面神圣的旗帜。”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人士的光辉形象跃然眼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意志;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志豪情;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无畏。老一辈中华儿女无不躬身力行着维护民族尊严的必要性。无国不成家,无家无你我,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是永远高于个人之上的集体精神。
29、晏子对邻居说:“俗话讲:‘不选择房子,只选择邻居。’我的邻居都和我关系很好,我舍不得他们离开,君子不做损人利己的事。”
30、晏子这番机智幽默的反击,就如那功夫已臻化境的大侠,双手潇洒随意地一挥,便消解了楚王凌厉的攻势。于己,维护了尊严;于国,捍卫了荣誉。楚王以“齐人固善盗乎”来讽刺齐国人到楚国为盗没出息,企图羞辱晏子、贬损齐国。
31、庆封气得发疯,他拿起剑就要砍死晏子。这时,崔杼说:“他是忠臣,放过他吧。”
32、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
33、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34、熊虔本来是想奚落晏子,没想到倒被晏子奚落一番,楚国君臣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35、 1990年,施一公到美国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留学。出国前,施一公不喜欢称自己是河南人,到美国后他发现,有时候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就如同河南在国内的形象,被误解。于是,施一公开始“保卫中国”,看到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报道,他就会尝试解释,给报纸投稿,阐述自己的观点。
36、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37、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38、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也让人记录下来。 故事的结果是:赵王、赵国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第三个故事讲廉颇负荆请罪。 故事的起因是:蔺相如的职位升得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 故事的经过是:蔺相如为避免和廉颇发生矛盾,多次相让,并跟手下谈了相让的原因是以国家利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