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1句陶行知简介的资料
陶行知简介的资料
1、其“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2、陶行知对于上海乃至全国救国运动的开展,救国会团体的筹建组织和具体领导,特别是在参与起草救国会纲领、宣言等重要文件方面,做过大量重要工作。与他共事的救国会领袖沈钧儒回忆:“当时,救国会许多文件在内容上……有许多都经过陶先生逐句参酌决定的。陶先生是一个性情温柔,意志坚强,考虑周详,认识清楚,在救国阵营中极不可少的人才。”
3、“历史上的中国校友”系列意在展现多元角度下,那些于近代赴哥大留学的中国学生如何逐步成长为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巨擘,并引领社会进步与革新。我们希望,这一系列能够传递先辈之光,激发相关讨论,建立起当代学子与先辈精神交流的桥梁。
4、毕业后借债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先在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专业,获政治硕士学位。后感到市政为当官之学,毅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改学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5、此后,陶行知又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一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包缠了起来。因此,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二要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传统教育已是要求小孩静坐、静读、静写、不许小孩子动手,小孩的双手被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
6、王向友.陶行知先生与晓庄(A).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江苏南京.2000年9月.第16卷第3期.32-35(陶行知简介的资料)。
7、2022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1周年。《陶行知语录》精选131条名言,是对陶行知先生的纪念,也是对其思想的重温。“学陶师陶”,就是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陶师陶”是当代教师的职业要求,也应成为当今社会的风气导向。树立新时代师风师德,弘扬尊师重道的优秀传统,构建“全民学习,人人学习”的新时代学习型社会。
8、陶行知一生立言无数,主编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言并按主题加以分类,集合成语录,这有利于读者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陶行知的思想。语录的选编力求准确、简明和完整,注重心灵感悟和思想启发。
9、1941年1月21日,香港业余学校的工人将存放在那里的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科学教育运动的资料当废纸卖了。陶行知认为:“这是今天最伤心的事,真是值得我们哀悼的。”
10、陶行知曾将“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根本教育方法之要求教人者先将所教材料“弄得格外明白”,先做好学生。同时,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去除“知识产权”的私有,树立“文化为公”的信念。“小先生制”就充分体现这一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
11、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主张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具有作用。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12、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13、1917年,陶行知婉拒了导师杜威留美任教的邀请,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和出人头地的个人前程回到祖国。当时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14、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5、1937年4月29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七月十七日到二十三日,可说是我们最可纪念的一个礼拜。今年是二周年了。”6月25日的信中有一首诗《江湾月怀七一七》
16、9月15日《团结报》文史周刊第7版刊登此文
17、汪纯宜是陶行知妹妹陶文渼的同学,婚后做了家庭主妇。陶行知家信中与妻子交流的多是生活琐事,平常中透着温情。下面是1927年12月3日的信。
18、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两年就完成了三年的学业。17岁时借资赴杭州考入广济医学堂,后因不满该校对不信教学生的歧视,愤而退学。19岁时,他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并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
20、第二天又有一信说,“我今天上午从九时到午后一时把你给我的信,都找出来了,我从头到尾一封一封的重读一篇,再按日期编起号来,保存在一只黄色的皮箱里”。信中还有这样的话,“什么时候可以再把虹口、江湾、兆丰的生活重新过一次啊?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倒在你的怀抱里啊?”
21、1927年3月15日,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正式开学,董事长为蔡元培,校长兼秘书为陶行知。在开学典礼上,陶行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他说:“本校特异于平常的学校有两点:一无校舍,二无教员……本校只有指导员而无教师,我们相信没有专能教的老师,只有经验稍深或学识稍好的指导。所以,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有不及他们之处。我们认清了这两点,才能在广漠的乡村教育的路上前进。”于是,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就成为他培养乡村教育者和实现改造中国教育的基地。
22、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2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24、在最近的一封信里,你说到梦里常常看见我,我是多么高兴啊!你写这封信,谅想是用尽气力,拼命的要把心中的话写出来,我佩服你的勇敢。老实告诉你,我做了你的梦里人,那是比做南面王还荣幸。我愿意永远在你的梦里安慰你。你不知道吧?我也时常在梦中看见你。不过我是没有你勇敢,从来没有给你说过。现在可以给你知道,你是我梦里最欢迎的人了。你也觉得高兴吗?我们有什么办法呢,相隔几万里,只有梦中的情景才是人生的天国,你几个月才给我一封信,叫我想念来信如同三天没有吃奶的小孩。以后每逢有船来,赏我一封信,可以吗?
25、谨以此文纪念陶行知先生逝世70周年(1891—1946)
26、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周恩来曾指示:“支部在那里首先要帮助陶先生把育才办好。”1940年9月24日,周恩来、邓颖超在南方局干部的陪同下,专程到位于重庆古圣寺的育才学校参观。他们察看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周恩来向全校师生讲了话,并给学生们写了“一代胜似一代”的题词。邓颖超则介绍了苏联儿童的情况和社会主义前景。他们在返回重庆后即代表南方局向育才学校捐款。陶行知在接到捐款后给学校负责人马侣贤去信关照:“周恩来、邓颖超二先生参观育才之后,觉得小孩们健康有欠,特捐助四百元为小孩们购买运动器具之用。这是指定捐款,请开具正式收据交下,以便送去致谢。”
27、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师生迅速成立了“护校委员会”,在城乡散发《护校宣言》,并推举学生代表到教育部请愿,责问当局为何要停办学校。同年5月,陶行知隐居苏州河北里弄内,翻译世界名著,以所得稿费资助学校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陶行知汇款给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并勉励他们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8、顺便说一句,如果你平时学习时间不充足,学习的自制力特别差、看书也把握不住重点,不妨来了解下我们“教师之梦”的“VIP取证班”!
29、陶行知与汪纯宜的夫妻感情究竟如何呢?于是翻阅全集第8卷的家信。
30、(性别平等教育148)2016年12月初稿,2020年4月30日改定。
31、前世有缘,无法奈何!我也爱他,他也爱我。教学相长,如切如磋。好来好往,朝朝暮暮。万里长征,好事多磨。苦中有甜,彼唱此和。国难当头,理宜节约,替代钻戒,丹心一颗。不要媒公,不要媒婆,两相情愿,终身合作。主不请客,客不恭贺,敬告亲友,大家呵呵!
32、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A).教育理论研究.2011年第11期.-
33、陶行知是信奉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原则,希望把学校办成“自由学园”。1930年4月,南京下关和记工厂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酿成“四三”惨案。4月5日,由晓庄师范学校发起了全市师生反对国民d与帝国主义勾结镇压人民的示威游行。这件事触怒了蒋介石,蒋介石认为这次支援工人罢工,晓庄师范学校是主要发动者,为此通过孙科和南京卫戍司令谷正伦威胁陶行知交出共产d员名单,要求陶行知开除一批闹事的学生。陶行知明确表示,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学生没有错,错在政府,并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
34、当然,还有瑶瑶老师贴心全程陪伴,坚持不下去了,找我来唠唠嗑,诉诉苦,舒缓一下压力也是可以的!
35、20陕西师范教育学考研群748709627
36、陶行之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本身,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因此,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教育与生活占要有高度的一致。
37、 开办乡村幼稚园,培养师资是当务之急。陶行知创办了乡村幼稚师范学校,也就是晓庄学校的第二院。第二院开设文牍、会计、整洁、庶务、招待、儿童活动、儿童养护、园务等24项教学做。为解决乡村幼稚师范学校培养教师速度慢、费用大的问题,陶行知创造了“艺友制”,“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由有经验的教师带两三个妇女做徒弟,教授各项教学做,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
38、(简介)孙铭勋(1904-1961),贵州平坝人,我国早期幼儿教育家。早年从事幼儿教育与幼儿心理研究。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d,在上海、贵州等地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研究员、西南师范学校副教授。
39、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1933年,他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40、1914年,民国三年。国内,袁世凯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国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一极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刚刚从金陵大学毕业的陶行知需要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在自己金陵大学的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陶行知曾这样写道:“只有教育才能使贫穷的人民富裕;只有教育开启愚民智慧。教育良好,则真领袖会自然出现,伪领袖会自行消亡。如果舍弃教育,那么共和就会有危险,共和国就无法建立,即使建立了也必然终会归于劣败。”(王一心,2010:340)在当时共和民主岌岌可危,革命马上归于失败之时,陶行知在当时必定深切地感受到了古老民族的颓势,深知唯有用教育唤醒国民才能真正地拯救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