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4句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美国的意义
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美国的意义
1、▲托马斯•杰斐逊毫不掩饰他对富兰克林的敬仰
2、好奇心是一切创新发明的原动力。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明是避雷针,在此之前他就对电学有了很多发现和研究,创造了正电、负电、电池、导电体等概念,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但苦于当时没有实际应用能造福普通人,在无数次实验中被点击后,他记载道“目前为止,电唯一的用处就是帮助一个骄傲的人变得谦虚”,实用派的富兰克林坚持不懈,最终发现闪电和静电的同一性,发明了避雷针。
3、节言:说话必须于人于己有益,避免琐碎的闲聊(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美国的意义)。
4、1785年7月,富兰克林完成外交使命,返回美国,法国人失去了一位如同父亲一般的长者。当地人一直深信富兰克林是美国总统,而且是史上最好——没有之一!临行前,法王路易十六赠给他一幅国王本人的画像,相框上镶有408粒钻石,也是国王陛下对外国使节的最高礼遇。红颜知己布里伦夫人赶来为富兰克林送行,道出了巴黎朋友圈的共同心声:“假如想到一个女人曾经如此痴迷地热爱着你会令你感到愉快,那么请不要忘记我。在我有生之年,我将永远记得,曾经有一位伟大的智者是我的朋友。”
5、没有人天生就擅长写作,一切成果都是从小处出发,点滴积累而来的。
6、富兰克林的魅力,很大意义上来自于在他身上相得益彰的无数彼此矛盾的事实:
7、影响他一生的一部文学典籍,便是他自幼熟读的《天路历程》(ThePilgrim’sProgress)。
8、北美早期并不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相反它和当时的民主社会都相去甚远。大英帝国的皇帝为了开辟疆土,不遗余力的派军驻扎只有土著生活的不毛之地,这些来犯者打破古老而落后的民族所固有的生活方式,反客为主,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殖民者。
9、奴仆谢姆从织布店主人哈布处逃走,坦诚善良的市民们,请协助按布告所说将其带回。他身高5尺2寸,面红目褐,有告知其下落者,奉送金环一只,将其带回店者,愿奉送金环一副。
10、他被万民敬仰,但却从不避讳地在《富兰克林自传》中谈及自己的鲁莽,贪婪乃至狭隘;
11、富兰克林生活的年代虽然已经没有殖民之初的那么动乱,但也好不到那去。北美的形式复杂而且包藏祸心。不仅有英国人在这里殖民,法国、西班牙、德国等也希望在这里分一杯羹。各国圈地坚守,殖民地在多个政权格局下,摇摇摆摆的顺着历史的轨迹前行。除此之外,五月花号载着的清教徒幸存者也在为自己的复仇活动伺机行事,他们中的许多人到这里一方面是为了逃难,一方面也把自己纳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以后这个世界从乔治三世手中挣脱,这些人成了开国功臣。
12、平静:心如止水,不为琐事、庸事或难以避免之事所扰
13、相比而言,富兰克林属于开疆拓土的那一类人。其代表着典型的美国精神,这一点我也表示赞同。
14、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15、镇静:不被世俗所扰,也不为无法改变的事情所困。
16、 而与乔治·华盛顿和托马斯·杰斐逊的富裕出身不同,本杰明·富兰克林出身穷苦,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生阐释何为美国梦。
17、但第二任任期开始的皇权化逐步造成开国元勋们的抵抗,杰斐逊被华盛顿免职国务卿!当首任总统时富兰克林理应是名誉总统或副总统、因为年事已高德高望重居功至伟,数次决定性的挽救了独立运动!或是首任总统干2年退休、传华盛顿,这是理所当然的,至少是华盛顿理应回赠或出任首任国务卿,本来就是大陆会议任命过的实质上的国务卿和欧洲法国英国瑞士的总代表!
18、他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美国人”,90%的美国人都承认自己受到过富兰克林的影响。
19、相比于恐惧上帝之怒,杰斐逊更害怕的是历史的审判。他坚信历史会严厉地审判奴隶主。在他心中,历史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留名青史,他不惜与他的国王、教会和总统决裂。当自认为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时,他会毫不畏惧地反抗强权,站到公共舆论的对立面。然而当意识到他在败坏历史清誉时,他却并没有停止为奴隶制辩护。到了晚年,他甚至已经放弃了早年的托词和借口,连那些反对奴隶制的抽象原则也不怎么谈了。在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MissouriCompromise)中,他甚至没有运用自然权利话语,也完全没有要发誓忠于美国最初设计的理念,即便这个国家的“出生证”也是他草拟的。保存奴隶制成为了杰斐逊唯一真正的首要目标。由此出发,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立场鲜明、热衷于支持州权的人。
20、我在寻觅中国的“根文明”。它在哪里?在哪里断裂,从哪里接续,又将通往哪里?在中世纪晚期,东方是欧洲人心目中的“理想国”,《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中国见闻让他们心旌摇荡。针对“理想国”的贸易路线因此开辟,封闭的农庄经济也开始让位给冒险的远航,以及以货币和信贷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富兰克林曾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也是最聪明的民族”(Themostancient,andfromlongexperiencethewisestofnations)。1776年,托马斯•潘恩发表《常识》、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和美国建国那一年,是清乾隆41年,中华帝国仍在隆盛之时。但短短半个世纪,这个帝国就沉沦了。沉得如此之快,像一盘散沙散去,以至今天我们还在感叹,为何我们的文明那么脆弱?!为什么它没落时,人民并没有合众为一去捍卫?
21、每当有人说起富兰克林,我就想到那个牵着风筝把雷电引向实验室的科学家。他是一个穷鬼,一个遗腹子,一个全才。
22、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要想在尸骨已朽时尚不被人忘记,要么写点值得一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写的事情”。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这句话的前半句或者后半句而奋斗,富兰克林却践行了整句话。富兰克林,一方面不忘为自己著书立说。《穷查理年鉴》是富兰克林的另一部著作,收录了富兰克林引以为荣,又百般推崇的人生哲学。该书被誉为“美国文化的基石”“改变美国价值观的著述”。他在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是当仁不让的伟人。
23、他的13条自律法则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仿效,争取建功立业。找了几个版本,综合起来,整理如下:
24、朱克曼:金贝尔的说法令我难以置信。我无法想象一个国家会因为某个公然反对奴隶制的雄辩作家而改变它的集体思维。即便是在1775年,潘恩也并非特立独行之人;其他的作者,例如本内泽(Benezet)和伍尔曼(Woolman),早在二十年前已经将奴隶制批判得体无完肤。一时名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则继承了他们的工作。在美洲,没有人能够比富兰克林更受尊崇,然而在梅森-狄克森线(Mason-Dixonline)以南,他的作品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即便潘恩被人认可,甚至成为主流声音,他也很难突破富兰克林当年面对的困境。毕竟任何纯粹的作家都很难成功地说服南卡罗来纳人或者弗吉尼亚人,为了某种看似冠冕堂皇的道德说辞,而罔顾自己的经济利益。这些人所依赖的社会经济制度完全与奴隶制挂钩,即便是潘恩也无力改变这种局面。
25、也就说到自传这一体裁,它的优势或许在于由当事人来写自己和自己的事,一些事件当然当事人最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这是一手史料。但该书的译者在导言部分也谈到,自传的所谓问题也在于它无法书写作者死亡(或临近死亡)的事迹。这一问题在两本自传都有所体现。
26、很多人说他的《自传》是一部“伟人传奇”,但事实上,那只是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面对子孙,平静和蔼地细说当年。
27、富兰克林在1790年辞世,根据他的意愿,墓志铭上只留下了简单几个字:“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28、那么,在您看来,“公众舆论尚不成熟”这一理由站得住脚吗?
29、作者钱满素,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国文明的研究,著有《自由的基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自由的阶梯——美国文明札记》《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等;论文集《飞出笼子去唱》《一个大众社会的诞生》;主编过《自由的刻度——缔造美国文明的40篇经典文献》《我有一个梦想》《韦斯特小说集》等书,发表过有关美国历史、文学、政治的论文和文章多篇。
30、富兰克林的13条道德准则有其时代的背景和个人实用性的考量,但是个人量身定做一份适用于自身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准则在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
31、世界上第一条有史可查的广告是3000多年前在古埃及首都,织布匠哈布为了寻找逃走的奴隶谢姆,散发了写在古老的底比斯草纸上的广告传单。传单约有现代32开纸大小,大致内容是:
32、他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点眼镜,蛙鞋,他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他有着多重身份,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外交家、发明家.....
33、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
34、富兰克林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另后世之人顶礼膜拜,这和他做事硬朗的风格不无关系。他有没有改变美国的价值观暂且另当别论,不过他在为这个国家机器设定程序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35、坦普尔·富兰克林的儿子西奥多(Theodore)在法国出生,可惜幼年夭折。
36、除了人们熟知的读书能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启迪心灵等用处,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反复提到的一些小细节令我印象深刻。因为读书多,气质和谈吐不凡,让富兰克林在之后的事业上遇到了很多比其年龄大很多的有识之士的赏识和帮助。另外,在自传中每当介绍一位其交往过的朋友时,富兰克林通常会在描述中加上一句“他们都很爱读书”,读书多见识广的人之间更能够有深入的互助的交流。
37、1750年4月12日,富兰克林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及儿子,富兰克林流露出自己的隐隐忧虑:“威廉已经十九岁了,个子很高,循规蹈矩,就是有些纨绔子弟的习气。”
38、从宏观到微观,也便容易加深对历史这一时期的了解与理解。
39、当然,潘恩有可能比富兰克林更为强势,更能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如果他是1787年制宪会议的代表,或许绝不会像富兰克林那样向奴隶制妥协。潘恩毕竟不是那种会妥协的人。他比富兰克林鲁莽得多,也激进得多。但是,一旦拒绝妥协,他的反对意见可能毫无用武之地。因为代表由州投票选出,他的声音可能被宾夕法尼亚代表团的其他人所淹没。他的投票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除此之外,不愿妥协的性格会促使他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他会因此既被排除在任何严肃讨论之外,也不会对他们的审议产生任何影响,就像坚持成立一个超乎他人想象的强势中央政府的汉密尔顿一样,发现自己完全被孤立;他很可能退出制宪会议,就像发现自己无法动摇这些人的想法的汉密尔顿一样,而后选择退出。1787年之夏,独立大厅中的每一个人已经就以下事实达成共识,即倘若要形成联邦政府,就要在新宪法中对奴隶制问题达成妥协。
40、 我最喜欢对富兰克林的评价:“从贫寒里取得幸福,从战争中取得和解,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41、富兰克林的启蒙书籍是班扬的《天路历程》,描写的是一个名叫“基督徒”的人历经艰险终于找到了天国的故事。书的开头写道“当我走在茫茫的旷野中……”奠定了书中启迪人们通过实践获取智慧,不断前行,战胜困难,自我完善的基调,这一自我奋斗的“历程”也成为富兰克林一生的追求。在十几岁的年龄,富兰克林通过读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认识到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并非不可改变的。笛福的《论计划》和马瑟的《论行善》也对富兰克林立志成为有用的公民和后来建立社会公益组织有着极大的影响。
42、 我特地查了一下同为开国元勋的乔治·华盛顿和托马斯·杰斐逊的出身:1732年,乔治·华盛顿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他是一位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子。托马斯·杰斐逊出生于富足兴旺之家,在十名手足间排行第三(有两名小产)。
43、沉默寡言:发言一定要能够为对方或自己创造价值。
44、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对杰斐逊而言,仅仅口头承诺废奴更是轻而易举。这也是绝大多数建国之父的做法。富兰克林,华盛顿,亚当斯,汉密尔顿,潘恩,他们与杰斐逊出生入死,他也确确实实地尊敬和仰慕他们。奴隶制被他们视为共和国的污点和对启蒙精神的背弃。杰斐逊作为美国驻法大使前往巴黎时,具有启蒙精神的朋友们纷纷敦促他加入“黑人之友”协会(LesAmisdeNoir)。作为他们眼中的同道中人,杰斐逊加入该组织理所当然,然而他多次拒绝。而且在此之后,他并没有改变这一态度。杰斐逊曾收到了成打的信件,多是请求他协助废止奴隶制、允许奴隶主释放作为个人私产权利的奴隶。回信中,他在总是借故时机未到而予以推托。任职弗吉尼亚州总督期间,他拒绝将自由释放奴隶(manumission)合法化,理由是公众舆论尚不成熟。直至离职那年,其合法化进程再也无法遭到他的阻拦,一项有关授权奴隶解放的法律得以在议会顺利通过。
45、富兰克林以这种温和而谦逊讨论方式为基调创建了“共读社”(JuntoClub),并以24个问题为指南驱动社团的积极讨论和蓬勃发展,为日后推进很多公共事务播下了种子。这种方法也是他在60年后的制宪大会上使用的技巧,在其一生中调停很多复杂的重大历史争论中起到重要作用。
46、富兰克林一边工作赚钱,一边学习研究。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不仅证明了雷电是“含电”的,还进一步发明了避雷针。除此之外他在“电”这块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包含了正负极电荷的存在以及电荷守恒定律。在气象方面,富兰克林改变了一直以来单纯通过目测预报天气的方式,后来的天气图以及天气分析就是源自于他。
47、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达•芬奇这样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不仅是绘画巨匠,还精于天文、物理、医学、建筑、军事、水利和地质;那么,富兰克林就是北美大陆上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至今无二。
48、富兰克林是极其诚实的,因为他竟然在书里写自己曾经骚扰女性,差点被妓女勾引上钩,自己在一些事件上莽撞、失误的黑历史。据说,蒋介石也在日记里直白写出自己嫖娼的劣迹。这些,倒让人觉得可爱。
49、写作相比于读书更难实践,其用处在公共认知中也没有读书那么显而易见,但是阅读与写作又是一脉相承,输入多了自然会有输出。富兰克林作为一名作家,写作使其一生以及后世的影响力绵远流长。
50、在富兰克林的时代,北美殖民地和欧洲宗主国、殖民地各州、各种信仰、各个阶层之间,充满了矛盾。凡涉及现实利益,分歧往往多过共识,且常常朝令夕改。富兰克林在这个大变局中扮演了稳定器的作用。他富有前瞻性,1754年提出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联盟方案,但他不极端,即使方案通不过也不怨天尤人。因为他的公正和协调能力,他一直被殖民地各州公推为去英国和英王以及议会进行谈判的代表。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又出使法国争取援助。在当时的情况下,“独立宣言只是宣布我们独立,真正重要的是使宣言变成现实,而要达到这一点除非我们能够获得外国援助并与之结盟,否则殖民地的反抗事业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他在法国和英国之间斡旋,最终将法国拖进了反英力量的序列。
51、素朴的棕色纸套封。16幅不署名姓的古雅的朱印木版画。77页簇新的暗白色厚纸。纽约PeterPauperPress出版。版权页不存,重印时间不详。首页木版画上一个中古星相学家模样的人一手按着书桌上的历书,一手指向他的头顶挂着繁星和月亮的夜空。这就是“穷理查”吗?“穷理查”将要告诉我什么?
52、无论在校园,在美国宪法中心,在医院,在图书馆,都有富兰克林的雕像,那梳得整整齐齐的卷发,和智慧的大额头。
53、富兰克林的自传是名副其实的,在语言上读来和蔼可亲,父亲教子般;在内容上,也不讳疾忌医,对自己的不光彩往事毫不掩饰。
54、另外个人认为,写自传也不是人人可为,它对作者有很高的素养要求。比如,人都是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所以若写自传,你何从知晓作者不会在一些关键之处、自己不堪之处有所隐瞒和粉饰?自传要求作者本人坦诚、坦然。
55、但个人对吉本的挑剔之处在于,他无疑是属于“成果”的一部分。也就是说18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英国,从很多方面来说,都因着前2个世纪的发展,到18世纪,已到了陆续收获的时候了。所以看吉本,论身份而言,是英国的贵族,终身衣食无忧,有“闲心”学多门语言,搞历史研究,后做过议会议员,吉本已有近代意义上的独立与自由主张。
56、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这样形容富兰克林:“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出生时比我们中最穷的人还要穷,但他拥有不以自己的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勇气成为了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最出色的人。”
57、当然他的父母是清教徒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一代。以他父亲而言,在该地有领袖般的地位,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智慧应高明于当时移民去北美的多数人。后富兰克林的轨迹在这方面跟他父亲一脉相承。但富兰克林10岁左右便已经成为社会人士,当学童,再加上青少年时期的自主读书、未受到系统的教育使得他在尚且年幼(不到18岁)对于宗教充满质疑,决定了其后的人生未花费过多时间在宗教上,同时对于真理(理性、科学)有自己的追求。
58、富兰克林在家中排行又不是正室所生,一出生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命运多折。
59、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费城签署,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合众国。1787年,《美国宪法》在费城举行的制宪会议上通过,并在1789年最终获得各州批准,这是世界上首部成文宪法。美国自此告别松散的邦联状态,走上联邦国家之路,华盛顿被选为首任总统,国务院也宣告成立。1790到1800年,费城一度是美国首都。去年11月,费城当选美国第一个世界遗产城市。
60、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公共宣传家,他穷其一生通过各种作品,不断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美国人形象。代表美国出使英国和法国的时期,他作为“最著名的美国人”促成了法美联盟,对美国后来的独立贡献巨大。
61、读书的好处不言而喻,富兰克林可能是近代通过读书不断完成自我成长的最佳典范。由于出身卑微,家境困难,富兰克林只上了2年的语法学校,其一生的成就基本靠读书自学而成。
62、他并非完人,艾萨克森的传记说他是“有缺陷的伟人”。他有一个私生子,在巴黎出使期间有不止一个情人,在给情人的书信中有很多挑逗之词。传记并没有为尊者讳,但也没有因为这些缺陷否认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63、 第一个感想是富兰克林在用一生阐释何为美国梦。
64、它记录了“书痴”王强寻书、看书、买书、藏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其对图书的喜爱入痴的状态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65、富兰克林的初衷让我想到了颜之推和傅雷,身为人父,历经磨难,他们给孩子做了表率,临行前不忘教导他们从善从勉。
66、朱克曼:美国历史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除了内战,我们的历史几乎没有过任何断裂。尽管自知历史短暂,或者说至少比那些作为参照的国家的历史要短得多,然而我们却有把握说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国家。我们在2016年看到的世界与1607年詹姆斯敦(Jamestown)的冒险者和1620年普利茅斯(Plymouth)的信徒所看到的世界并没有太大分别;我们感到自己与生于1706年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血脉相连,并认为自己与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托马斯·杰斐逊一样同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我们的政府一以贯之,从未被推翻。尽管在内战时期,我们险些推翻了自己的政府,但最后携手共进,转危为安,不仅恢复了试图脱离北部联邦(Union)的南部各州的权利,而且也将当时的反叛者罗伯特·李将军(RobertE.Lee)视为最了不起的美国人之一。我们确实废除了历史上的奴隶制,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把种族等级制度完整地留存下来。
67、朱克曼:贝林当然不会同意本杰明·拉什的看法,相反,他会把拉什挑剔而充满怀疑的立场视为一种志得意满的态度。不过贝林也不如他的学生戈登·伍德那样自鸣得意,后者将奴隶解放、女性解放、以及美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件进步的发展都归功于美国革命时代的话语。对我而言,苦读拉什对美国革命主流叙事的挑战看似愚蠢,但却是反驳贝林关于“自由的蔓延”(contagionofliberty)以及伍德持续的、也是充满争议的维护美国革命激进主义的关键。不仅如此,伍德是嫉恨法国革命的一个糟糕案例。他极端地试图相信,倘若法国革命(或者从冷战的意义上看,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革命,那么美国革命就更加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革命是要震惊世界,并且急剧地、戏剧化地改变国内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68、例如,和物理学家英根豪斯会面时,富兰克林大谈特谈探讨莱顿瓶和伏特起电盘之间的差异。跟地质学家苏拉威闲谈,富兰克林对地壳的成因展开深刻的探讨:“在我看来,假如地球一直到地心都是固体,这个球体的表层部分的如此变化大概就不会发生。所以,我想象地球的深层部分可能是一种比我们熟悉的任何一种流质更为浓稠、有着更大的特别的比重的流质;因此可以在它里面游泳或浮在它的上面。因而,地球的表层是一层壳,可以被它䨱在下面的流质的剧烈运动所打破或搅乱”。这样富于创见的科学推断,使得法国以及欧洲学术界对美洲大陆科学研究的水准不得不刮目相看。
69、在美国国父级人物中,富兰克林是唯一的平民出身。他10岁前上过两年小学,就因家贫辍学在父亲的商店打杂,12岁又去哥哥的印刷所当学徒,伙食标准只有普通工人的1/他一直依靠自学,通过结识的书店学徒在夜里把书偷借出来,彻夜阅读,清晨归还。30岁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后,尽管事务繁忙,他仍天天坚持学习。他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创建了“共读会”和“北美科学学会”,有近百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后者。
70、正直:不做有损他人之事,不忘记造福他人的责任
71、好争辩可能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富兰克林在早年就发现“驳倒对方”并不是讨论的目的,“争强好胜”也不利于有效的交流。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再采用生硬的反驳和完全肯定的立论,而是代之以苏格拉底式辩论法,谦逊柔和地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对方发现固有观点中的缺陷,以达到真理越辩越明的目的。
72、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说: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都唤起人们对你(富兰克林)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73、他一个人,用光阴和努力成就了一部真正意义的美国传奇,以及整个家族的全部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