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1句描写战争场面的诗


描写战争场面的诗

1、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4、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5、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6、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分析作品)这首是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七五七年)三月所写的,那时他被安史叛军所俘虏,困居长安。

8、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9、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0、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11、古来养甲兵,有事常讨袭。乘我庙堂运,坐使干戈戢。

1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15、        此时正是隆武元年(1645)与隆武二年(1646)交替之际,节日的灯火耀眼夺目,热闹非凡,相形之下,作者身处天寒地冻的南京,心境也是一片凄清孤寒:他抗清之时,势单力薄,隆武朝中掌握兵权的郑芝龙等将领均在观望形势,拥兵自重。激于义愤,他自请出师,到江西招纳门生组织义师抗击清兵,最后兵败被俘。生死存亡之际,他所“遗恨”的不是个人生命的忧患,而是匡扶君王大业的愿望未能实现。正是这般博大深沉的家国情怀,才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使得他蹈死赴义的气节在三百多年后仍令人感慨不已。

16、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

17、你没有夺来的权利现代关于战争的诗词《如果远方有战争》

18、        战争是战争文学的母体,明清世变时期频仍的战争,是当时战争文学的富矿。从李自成起义、反清复明起义、三藩之乱到清朝收复台湾,其间大大小小战争无数,都为文人们从各个角度所诗咏。乱世中的文人们以史笔直录的方式描写和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场面和被战争摧毁的社会衰败景象。

19、当时长安沦入安史之手,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放眼所见的景物和春天的花鸟,令他倍添愁思,加上烽火遍地,家书不通,使他十分想念远方的家乡,所以诗中充满着伤感的情绪。

20、扑面而来的先是边塞风光的壮阔奇伟。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1、而这首诗最能打动人的,关键是后面两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2、蓬莱殿前赐六纛,还领禁兵为部曲。当朝受诏不辞家,夜向咸阳原上宿。

23、        康熙三年(1664)三月初九清明时节,王士禛在扬州召集诸名士于红桥修褉,作《冶春绝句》二十首,或描摹景物,或抒写怀抱,如“华林马射事成尘,遗老漂零折角巾”“他日想思忘不得,平山堂下五清明”等句,暗藏兴亡之感,令人低回遐想。最耐人寻味的是这一首:

2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5、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26、煌煌天理不可侮,自欺欺人步难行。多行不义必遭弃,且听一片谴责声。

27、半余世纪弹指过,地复天翻迎新征。甚恨又有顽冥者,篡改史实参幽灵。

2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9、故不烦一镞一矢,但城朔方而边患自除。非“赫赫南仲”上承天子威灵,下同士卒劳苦,何能收功立效之速如是哉?不但此也,方议回军,复事西戎,故以得胜王师加诸一隅亡虏,更不待衄刃而自解矣。此尤见南仲恩威并著,谋国远略有非他将所能及者。”

30、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

31、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32、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33、其诗载于《全唐诗》,仅有13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

34、(内容):--------------------

35、首句是诗人特有的夸张想象,黑云似乎要将城压垮,从而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金色的甲衣上。

3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7、印度史诗《玛哈帕腊达》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深刻反映了民族内部自相残杀的悲剧,再现了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后数百年间古鲁族和班扎拉族之间的长期的残酷战争。当时印度北部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卷入了这声旷日持久的厮杀风暴,作者选取了其中最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加以精心描绘。

38、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39、还寄人民情万代,莫叫乌云蔽清明。泱泱中华诚大度,堂堂国策四海倾。

40、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41、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42、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43、丈夫叱咤鞭风霆,国难不赴非俊英。剑乎!剑乎!吾与汝,同死生。

44、由于这首诗本身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因而我们几乎可以用四幅画面来诠释这首诗。

45、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与《凉州词》相似,诗歌的前两联写了明月、天山、云海等壮阔的气象。

4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47、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8、此诗以汉喻唐,借写汉武帝的开边,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其讽刺笔力。

49、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50、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51、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裴回两渠间兮君子将安居!悲愤诗蔡琰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52、        此时郑成功正大举北伐进逼南京,由于清兵主力在北京与云贵一带,驻防南京一带的兵力非常薄弱,郑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城,所到之处清军望风而降,很快兵临南京城下。在准备进攻南京之前,郑成功收到了南京守将发来的请降书,又截获了清军给清廷的紧急求援信,他非常高兴,踌躇满志,认为南京必降,于是遥望钟山,察看地势后,写下此诗,表现了自己激扬豪壮的军威和意气风发的必胜心。可惜的是,郑成功这次北伐的结果和他的预期相反,以失败告终。

53、(释义)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54、        千里吴封大,三州震泽通。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王子新开邸,将军旧总戎。登坛多忼慷,谁复似臧洪?

55、➀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56、        本文所谓的“明清世变”的时间范围从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到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这段时间是中国古代史上动荡甚大的一个历史时期。李自成起义、明亡、清兴、三藩之乱……战火四起,中原板荡,兴衰无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均陷入严重的失序状态。这四十年间,文人们历经变故,在他们的诗文中留下了深刻的沧桑印记。战争诗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战乱危亡给当时的文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从他们的诗作中,可以见证动荡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世人心态。虽然在战乱和清代“文字狱”之后,关于明清世变的诗文遭到了大规模的淘洗,大量佚失,但我们今天仍能从各种古籍资料的罅隙中看到,文人们“以诗存史”而留下的丰富历史图景。

5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8、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59、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60、中华民族齐奋起,义勇军歌战旗擎。男女老幼同上阵,保家卫国五亿心。

61、(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62、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63、《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

6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示儿》

65、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6、第四幅:士兵远在家乡的妻子,多年没有丈夫的消息,天真地以为丈夫还活着,在睡梦中,丈夫回来了,他们又重新过起男耕女织的生活,她的嘴角甚至露出了笑容。

67、写的虽然是边塞风光,却也同时展示了边塞诗情感的豪迈。同样涉及玉门关的还有另外一首诗: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68、;“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69、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0、(释义)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