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5句中国现代名人勤学故事
中国现代名人勤学故事
1、在邻居还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他已经点着油灯在学习了。在炎热的夏天别人都出去乘凉,他却躲在屋子里喂蚊子,只因对数学太痴迷。在寒冷的冬天,他把砚台放在脚边,一边磨墨一边做练习。每到了逢年过节,他都不去走访亲戚,只会在家里埋头看书。
2、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御街行》
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
4、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
5、“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6、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7、爱迪生的第一个发明就这么破产了,没有花费时间去悲伤,他很快把精力投入了下一项发明。从1869年到1910年,短短的41年间爱迪生共申请得1325项发明专利,平均每10多天就有一项,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8、◀古今中外名人勤学故事——巴雷尼、居里夫人
9、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0、华罗庚又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数学系主任。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百倍珍惜d和国家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大好时光。他白天拄着拐杖到学校讲课,晚上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从事数学研究,常常写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求证一个问题,他常常深夜从床上爬起,顺手拿起床头的报纸,在四周的空白处进行演算和论证。在他的屋里,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演算稿纸。他用毅力与勤奋,编织出成功和荣誉。
11、全馆陈列以苏州历史名人、状元宰相和两院院士共计447人为展示对象。整个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而现代苏州的科技精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的人数为110人,他们是苏州的骄傲,根据这一特点,名人馆特设了两个专题厅"状元宰辅厅"和"院士厅"进行展示。(中国现代名人勤学故事)。
12、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13、学习是进步的伴侣,努力是胜利的曙光。──中国谚语
14、 希望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相约父母、朋友去苏州名人馆参观学习,另外下周四10月31号中午在塔园路校区喷泉处有线下活动,大家踊跃参与哦~
15、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16、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17、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每日黎明即起,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六时的“科学知识讲座”;
18、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初来金庭时,六子王操之十六岁,七子王献之十一岁,他们都在金庭读书成才。
20、 既然是那些名人成就了苏州的现在,那我们就应当承担起开拓苏州未来的责任。
21、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
22、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2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24、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并且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好几片,放在嘴里嚼,直到嚼得额头冒汗,泪水直流,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25、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26、总看到小男孩们手里拿着飞机、航母等小玩具,在想象的世界里游戏。似乎他们已经驾驶着真正的飞机和航母在祖国领空和海域巡游,赶走侵犯者。可是要想造出它们可不容易,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国之利器”在一代研究者们心中崇高的地位,以及他们研制过程中的刻苦经历,让我为之崇敬。
27、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28、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29、那里,老和尚晚上是不会去的,极安静,没有干扰。深夜,他来到佛殿,只见长明灯在微风中摇荡,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显得阴森可怖;但是强烈的求和欲使他壮大了胆子,爬到佛像的膝上,凑着长明灯读他喜爱的书。他专心致志,很快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30、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
31、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32、名人努力成功的例子 名人努力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33、据《纽约时报》,对于贝聿铭来说,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是职业生涯中尤为重要的一个作品。他说:“它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委任。”这一建筑背后是他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的一段故事。
34、什么是天才?终生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
35、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36、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37、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
38、沈约虽是太守,日常生活却非常简朴,崇尚淡泊明志,注重洁身自好。当时,沈约的住所竟在城外的郊区,为的是远离应酬、酒色。
39、浙江古今名门家训,还包括以孝悌之精神治家的陈郡《谢氏家训》;要求子孙“和”“孝”“规”“学”“义”的琅琊《王氏家训》;强调“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的吴兴《沈氏家训》;“耕读报国”为精髓的《叶氏家训》;“重文崇智、尚俭倡廉”的《刘氏家训》;“不重功名利禄、重勤奋治学”的《俞氏家训》;“勿欺心、勿负主、勿求田、勿问舍”的《蒋氏家训》等等。
40、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儿,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41、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42、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43、“厚积”者的楷模列夫·托尔斯泰如果没有那一叠厚厚的审讯记录,如何写出那原汁原味的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语言;李贺如果没有那个装诗的锦囊,怎能写出那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姚雪垠如果没有那万张专题卡片,就不会有今天的长篇小说《李自成》。
44、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