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8句论语中意义最好的句子
论语中意义最好的句子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论语中意义最好的句子)。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4、诵读专家: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如果一个人立志修道做学问,却厌恶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饭菜,贪图享受,那么这个人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6、顺天命与孔子生平事迹完全相应,耳顺则无合理的解释。孔子周游列国,两度遭逢杀身之祸。当生命面临威胁时,他立即诉之于天。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仁”在这里译作“真诚的心意”。因为巧言令色只注意到言和色,只是对外,忽略了内在的真诚。
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0、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11、“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一代宗师钱穆先生认为“读论语必兼读注”。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的注本及译本。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3、解读: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念兹在兹者,道也,无他。
14、0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论语中意义最好的句子)。
1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第九》)
16、 下面是最后一段,我们选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强调学习,如前面第一段的“学而时习之”。这一段是讲什么呢?“三人行”,很少的人在一起走,都有我的老师。有人质疑,三人行,另两个人一定比你强吗?我们应注意下面这句话。学习有正学习,也有反学习。“择其善者”,有比我强的,我就正面学习,向他看齐。有比我差的,“不善而改之”,要借鉴,反学习。这句话老子也曾说,善者是不善者的师,不善者是善者的资。所谓师与资,学习,永远要抱着一种机警的学习心,看到比我们强的学习,看到比我们差的要力戒。这,就是孔子的为人。他时时刻刻在用来自各方的信息激励自己、加强自己、防范自己、约束自己。其中是一种学习的精神。而学习是什么?学习,先要有模仿,然后变成觉悟,这个过程贯穿在《论语》之中。我们仅选了他六七段文字,但是关于学习实际上已说了好几回了,可见对学习的重视是孔子的一贯精神。
17、孔子说:“批判其他不同立场的说法,难免造成争论不休的祸害。”
18、人时常戴着面具与人交往,因为担心会吃亏、上当或被别人欺负,所以有各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唯独没有真诚的心意。人活在世界上只要真诚,就可以重新开始。
19、 接着往下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这个“乐(lè)”字不要读成“乐(yuè)”,这个“乐(lè)”也是高兴,跟“说(yuè)”字差不多。那么“有朋”这两个字,有的本子把这个“有”字写作友谊的“友”,说是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有的本子就作“朋友”,所以这里面有差别。我们且不管它,就按今天的读法,这个“朋”字就是指朋友。朋友,老的解释就是指同门。孔子的教学影响越来越广泛,天下四方的有志青年都来了,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20、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毕竟,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了!
21、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2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27、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去识别一个人。就是不但要听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28、接着我们再看下面一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是有局限性的,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我们不能预知未来,可以说,凡是市面上能预知未来的人都是骗子。那我们要了解未来怎么办呢?我们得去看过去的事情。“温故”,温习过去的事情,我们从而得出新的看法。故而有人说,倘若你想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家国的未来,那你就看他的历史。小的时候,我们做题,式子题还好,一做应用题,我们就抓瞎。为什么?我们不会找,找不到它给我们提供的条件。这,就是我们不会温故。而有了条件,你就可以知新。由此可知,温故知新是我们人类致知的一个方式。
29、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了解我解读的《论语》有什么特色?你可以先从这10句话入手。
30、遭受苦难的人在承受痛楚时并不能觉察到其剧烈的程度,反倒是过后延绵的折磨最能使其撕心裂肺。
3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33、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和悲痛,灵魂还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
34、正如亦舒所说:读书的唯一用途是增加气质,世上确有气质这回事。当那些爱读书的人,沉浸于书本的世界时,他们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5、解读: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堪称儒门心经。过去的君主貌似富有四海,不可一世,其实也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和自制力。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财富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因为人性都是贪婪而自私的。所以说“人心惟危”。只有始终秉持中道而行,心存敬畏,如保赤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方得始终。
36、类似的话,《论语·里仁篇》中还有一句,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37、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