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1句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
1、因为这首诗,王之涣流传千古;也因为这首诗,鹳雀楼名扬天下。许多人对它趋之若鹜,想一睹它的风采。
2、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3、这一首诗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开怀大笑,再次画了墙壁:“我两首啦。哈哈!”(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
4、王之涣也考过公务员,但是职位不高,作了个小官,也是做到县令,但是工作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都赋闲在家。这期间有作了不少诗,在唐代作为一个小官还能有诗词被收集并且流传下来,实属不易(因为王之涣是小官,小妞一度拒绝背诵他的诗,我就是用这个原因说服她的)。
5、译文: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
6、当然了,并不能王之涣是三个人最厉害的诗人,而应该说《凉州词》这一首诗堪称千古绝唱,比其他几首诗更见高明。
7、苏轼感动千年的九句诗词,每一句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不会背太可惜
8、 今天我们主要讲鹳雀楼的历史。鹳雀楼是南北朝时期北周一大将镇守蒲州,建造了军事制高点鹳雀楼。在建楼之初,其实并没有鹳雀楼这个名字。当时因其气势宏伟,登楼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这座气势磅礴气象不凡的高楼,吸引了一种名为“鹳雀”的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此,故被人称为“鹳雀楼”,“云栖楼”的本名反而渐渐不为人知。鹳雀楼正是因为王之涣这首诗声名远扬。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光是其中一类的名人,都是有许多的,而且每一个人的作品都足够我们品味很久,他们不是因为作品多而名垂千古,而是他们的作品非常经典,其中的内涵也是非常深厚,而这其中比较经典的一位就是王之涣了。
11、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
12、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3、唐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第二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作于这次出塞途中,诗人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14、这是诗人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d争激烈,诗人尝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在离开朝廷后他的心情轻松畅快了很多,因此写了这首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15、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16、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1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0、十一月四日,勃海李氏遭疾终于河南孝水里私第,享有四十四岁。
21、这一首诗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听了非常开心,就用手在墙壁上画了一下:“我一首诗了!”
22、除此之外,这两句还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即激励人们要有宽阔的视野、高远的志向,要不断向上,追求更高目标。这里的“欲穷”、“更上”,也可以说是希望和憧憬的代名词。千百年来,这两句诗被用在各种场合,用在各种人身上,均是为了表达该有的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23、这首诗,王之涣采用了拟人手法,道出朋友间离别的深情厚谊:东门的杨柳树都为之痛苦,何况你我之间呢?
24、 接下来的歌女唱道:“帚平明金殿开,……”。王昌龄喜笑颜开,“耶,我的第二首啦。”墙上又画一道。
25、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26、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27、"诗仙"李白读到王之涣所写的这首《离别》后,非常喜欢,为之爱不释手,背得滚瓜烂熟,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境地。
28、开篇就是千古奇句,诗人没有像其他的诗人那样照实写黄河的景象,而是视线从眼前,然后渐渐逆流而上,直到望向黄河的源头,由此展现出源远流长的黄河的闲远仪态。这这一句可算是写得非常神思飞越,让人不禁发出赞叹。
2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0、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
3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2、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33、王之涣就说:“要不我们来打个赌。等下她要是没唱我的诗,我就一辈子都服你们,不敢与你们争诗名。可要是她唱了我的诗,你们必须拜倒在我座位前,认我为师!”
34、诗人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d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d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中异常失意,这首诗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乐游原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在当时是比较出名的游览之地,很多诗都有提及此地,比如下面这一首。
35、鹳雀楼最早建造于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宇文护为了镇守山西蒲州,下令在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军事瞭望楼,用来观察敌情。
36、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7、哪知,王之涣说的话果然应验,轮到那位最漂亮的女子演唱时,果然唱起了他的代表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8、这一首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得意洋洋:“怎么样!你们两个庄稼汉,还以为我在吹牛皮吗?现在傻眼了吧。”
39、不过二十字的《登鹳雀楼》,给人带来气势昂扬的雄浑意境,令人读罢,叹为观止,尤其是后两句,饱含哲理,更成为千古名言、绝世警句。
40、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这首小令很短,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