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0句曾国藩家训经典名言
曾国藩家训经典名言
1、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2、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3、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曾国藩
5、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7、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8、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9、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10、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家训经典名言)。
11、任凭风霜摧残,八千里刀山火海趟过,即使让这坎坷命途磋磨的面目全非,少年心中自由规矩。
12、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13、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14、所以,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给自己制定了修身十二法,每日静坐,早起,写日记,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修行。
15、第四句是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6、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7、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8、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19、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20、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21、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22、惩戒之箭·韦鲁斯:罪恶将知道,什么是痛苦。可以当座右铭的英雄联盟励志台词(篇二)让我们合伙干吧!——猩红收割者
23、卑微的我拿起手弩隐匿在你的左右,守护着你,即使你永远也不知道。——瘟疫之源
24、只有玫瑰与你相称——《我只喜欢你的人设》周自珩
25、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26、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27、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曾国藩
28、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29、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30、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译:(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31、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32、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33、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34、他之所以在官场顺利,“慎独”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他谨慎行事,三省吾身,慎独戒备,自在清净,对欲望很克制。
35、白话文意思: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一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比别人强的人,自己不会认为比别人强。
36、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试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
37、 第书。就是读书治学。读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了,一来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二来好学成风,成就书香门第,三来知书达理,修身养性。
3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39、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0、我很想陪伴在你身边,只是你不允许,没关系,在你需要帮助时,我还是会出现在你身边。-----暮光之眼
41、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曾国藩
4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3、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译:(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慎重啊!)
44、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45、曾国藩家训儿孙若如我 留钱有何用,儿孙不如我留钱有何用
46、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曾国藩
47、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8、曾国藩对慎独有很独到的见解,他在《君子“慎独”论》中说,察人修身有四条法则:
49、白话文意思:为人处世,应常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如临深渊之慎,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会遭小人陷害,也不会铸成大祸。身被好运之时也不可得意,当为时运不济时做准备。
50、兽灵行者·乌迪尔:我们的狂怒,你驾驭不住。
5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52、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53、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54、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55、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译:(给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给你两分脸面;伤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伤你十分脸面。为人处世,脸面问题不可不慎。)
56、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7、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58、真正的大师永远都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易大师
59、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