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3句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
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
1、对联不会平白无故的乱写,每个字都是经过慎重决定的,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2、 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五不论,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对联上下联怎么区分)。
3、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别扭。
4、 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复用平……叫平仄相间(或交替)。
5、含义方法区分: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6、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7、“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8、“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9、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0、 忌同声(同调)落脚。上下联尾不能平对平、仄对仄。应“仄起平收”。古有个别例子,不能视为合理的平仄格式。
11、下一步就该贴春联了。王家安说,根据古人习俗,上联要贴在上方位。“就是当你面对家门时,上联贴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联反之。”至于横批,按前人习俗,最好是从右往左书写,但现在也有从左往右书写的,也已约定俗成,怎么都好,只要贴在门框上方,与上下联位置左右对比居中即可。
12、区分对联的上下联的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3、一般地,同一半联中的平仄要相连出现,而两个半联中的平仄要分别与另半联的平仄对应出现。比如,上联中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则下联中相对应的位置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14、粗光锋羊毫:作为毛笔铺料,价格比细光锋羊毫便宜很多,毛质较粗,偏硬
15、 两两对峙,说明什么?但有人会提出,“无情对果然一点不相干怎么承认是对联?”所谓“果然不相干、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是指上下支取题(题材),不是指题旨,成功的无情对都能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
16、五代时期,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据历史记载,在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主孟昶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17、一般是小者在前为上联,大者在后为下联。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为上联,『国』在后为下联。
18、手感舒适,笔锋尖锐挺拔,下笔轻盈收锋自如,书写随心所欲。
19、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20、在古代,最初的书为竹简,人们把文字竖向一个个刻在一条条的竹片上,然后从右朝左排列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这样,人们读书和写字的习惯,就是遵循从右朝左、由上到下的顺序。
21、 忌贪快。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世间哪有那么“便宜事”。从小学到大学,要十多年;从懂得做对联到出佳作,绝非朝夕工夫,短得要两三载,此亦“恒”也。别被吓住,朝夕能出精品,这就在于个人基础。
22、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23、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
24、上联:“落霞与孤鹜齐飞”,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25、(对联贴法)正确的做法是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时,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26、精选的优质毛料,多重抛光打磨的实木笔杆,笔杆为整段式
27、 合掌,主要是内容单调围着“现意思”打圈圈,不善于借题就相关方面去发挥,并不是“同义词”决定的,在尚未理解“合掌”之前,少用同义也有好处。
28、对联讲究对仗工整,是一对句子,出句就是上联,对句就是下联。区分对联上下联的办法,主要音调平仄、内容因果、时间先后、空间大小和语言习惯等五个。
29、事情发生前为上联,产生因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0、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福运齐天赖d恩”,上联最后一个字“色”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恩”是平声。
31、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32、细光锋羊毫:一般用做纯羊毫主料,精品兼毫铺料,毛质细腻,吸水呈透明装,弹性偏软,吸墨十足,不可多得的好料。
33、 非精品不上架
34、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35、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年”比“月”长,所以“年年过年年年好”是上联,“月月赏月月月圆”是下联。
36、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有称为:楹联、对子、对偶、门对、春贴、春联、桃符等等等等。在古代对联撰写张贴均有严格要求,那么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37、在时间、空间、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
38、 又如郭沫若题四川风物联,异位重“风”字,亦未能幸免。
39、遇到尾字是同样平声或仄声或其他的特殊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等上来判断上下联。
40、 小为上,大为下。对联中出现数字对称时,一般是数值小的为上联。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盪风雷激。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等等。
41、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42、 忌把律诗对偶句式与非律诗对偶混谈。律诗对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两种节奏(音步)。非律诗句式,每个节奏的字数不能固定,以词、词组语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