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98句老子说过哪些名言


老子说过哪些名言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老子说过哪些名言)。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6、老子的名言无数,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老子经典名言,希望大家喜欢。老子经典名言精选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0、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11、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老子

12、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3、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

14、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1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1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8、能了解、认识别人算得上智慧,但是有自知之明才是强大的。因为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客观,要么自视甚高,要么妄自菲薄,这都是不对的。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才能越来越强大和优秀。

19、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1、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2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28、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29、“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3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 《道德经》

3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3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

4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2、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43、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藏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44、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4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7、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48、(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49、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5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1、(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52、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53、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这句话一方面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5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5、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56、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57、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0、一个人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人生最大的祸根就是不知道满足,人生最大的过错就是贪得无厌。

6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2、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63、译文: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64、(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66、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6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68、《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五十六章》

7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7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7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4、(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75、《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76、“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7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78、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79、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80、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8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8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8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8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7、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8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9、(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9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9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9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9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5、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老子》

96、(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9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