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0句赫拉克利特有三句名言
赫拉克利特有三句名言
1、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2、●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列宁(40)
3、师:好,现在来看看这三件事,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件事。
4、那致力于认识、反省和思考的是灵魂。人应当有、或者说人应当达到怎样的灵魂?赫拉克利特用了一个感性的词:干燥。他说他喜欢干燥的灵魂,说“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最优秀的灵魂。”或者我们还要加上说:干燥而又芳香的灵魂。但灵魂看来并不是天生干燥的,它开始是湿的,“灵魂是从湿气中蒸发出来的”。上升的生命就是蒸发,蒸发到最后就是干燥的灵魂。这当然和他的有关火的始基论有关。而对于灵魂来说,死就是变成水。对于灵魂来说,潮湿是不好的事情,变湿乃是快乐或死亡。一个人喝醉了酒,就像为一个未成年的儿童所引导。他步履蹒跚,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因为他的灵魂是潮湿的。
5、在火与万物转化的背后,是不是存在着某种具有普遍性和规定性的东西呢?火与万物的转化过程,是不是遵循着某种规律而进行的呢?赫拉克利特思考到这里,又将西方哲学的思想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抽象出了一个不变不动的、在背后统摄一切现象的“逻各斯”。
6、多年来,我国阅读教学大多采用“线性结构”,以课文内容理解、分析为主线,逐段串讲,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导致教学高耗低效。薛老师创造性地将“线性结构”改成“板块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松散、低效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了一种指向语言实践的整合、高效的教学结构,让阅读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7、那么,“火本原”和之前的“水本原”与“气本原”是一样的吗?仔细思考便会发现其不同之处。火是一种燃烧的状态,物体只有在燃烧后才会出现火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火这个物质的。火的状态是流动和变化的,而水和气是一种自然的物质和现象,在自然的状态里我们便可以看到“水”这个物质和“气”的现象。(赫拉克利特有三句名言)。
8、苏格拉底在谈到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时说:“他所了解的东西是深邃的,他所不了解而为他所信仰的东西,也同样是深邃的,但是,为了钻透它,就需要一个勇敢的游泳者。”尼采甚至谈到赫拉克利特的晦涩的必要性,他曾引让·保尔(JeanPaul)的话辩护说:“大体而论,如果一切伟大的事物——对于少数心智有许多意义的事物——仅仅被简练地并(因而)晦涩地表达出来,使得空虚的头脑宁肯把它解释为胡言乱语,而不是翻译为他们自己的浅薄思想,那么这就对了。因为,俗人的头脑有一种可恶的技能,就是在最深刻丰富的格言中,除了他们自己的日常俗见之外,便一无所见。”但他认为,尽管如此,赫拉克利特还是没有躲过“空虚的头脑”的肤浅的解释。
9、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10、(解析)引用这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明确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句名言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揭示了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认识是一个日新月异、永无止境的辩证过程。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识。
11、涂鸦艺术家巴斯奎特、凯斯·哈林同代人、波普大师李奇登斯坦好友
12、 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这条河与那条河之间的区别。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13、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年事。精明的人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赫拉克里特
14、有一些晦涩的话如“灵魂在地狱里嗅着。”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灵魂已经盲了,聋了、哑了,已经失去了一切感觉却还保留了嗅觉?或者说是地狱里太黑,它只能嗅。而它为什么要嗅呢?它一定是想寻找什么。在赫拉克利特那里类似这样的晦涩话语,是记录的误差、是经历了水火兵爨(cuàn)偶然保留下来却失去全意的残简断片,还是真的就是他这样说的完整的一句话,而如果真的是他所说,他说这些晦涩的话时想到了什么?难道这只是些梦中呓语?而他下面的一句话也不知是不是夫子自况?他说:“(德尔斐神庙的)女巫用狂言谵语的嘴说出一些严肃的、朴质无华的话语,但她的声音响彻千年。因为神附了她的体。”
15、●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赫拉克利特(67)
16、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赫拉克里特
17、良好的性格不是形成于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它是一点一点,日复一日形成的。赫拉克里特
18、而且,事情还有另一方面。他的有些话其实又是再明白不过的了。第欧根尼·拉尔修也写道:“他在著作中表述得非常清楚明白,就是资质最鲁钝的人也能了解,……他的文章的简炼和丰富是无比的。”所以,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实际有两类话,一类是非常明白、朴素的,另一类才是晦涩、甚至有点儿神秘的。好像我们在漆黑的荒野里碰到一个声音对我们说话,我们不知道谁对我们说话,听到的有些话也好像没头没脑。等到天明我们看清了说话者,这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一个也许和我们一样在思想的旷野上踟躇的不眠者,我们放心了,夜里说的许多话也好理解了。黑暗有光明做担保,有些晦涩的话有明白的话做担保--担保这不是胡说,倒是赫拉克利特有些明白的话琢磨起来又好像弄不懂,你还是得再细想。他晦涩的话让人猜,他明白的话也让人想。解释赫拉克利特大概真得允许我们有一些猜想。
19、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有礼貌或者没有礼貌的人?——老师就遇到一个,请看!
20、师:不错,他既引用了故事,也引用了俗语。好,统计一下,引用了投影上的俗语的同学举手!——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有时候说理说不清、说不透的时候,有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21、生:(齐)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22、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23、奥修曾引用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很意思的寓言:有一次,有个人来到一位牧师那儿,俄国最大的牧师那儿,他说:“我认识三个圣人。他们住在岛上,他们已经达成上帝了。”牧师说:“这怎么会发生呢?我是全国的主教。他们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这件事,这三个人怎么可能已经达成上帝了?我要去看看他们。”他坐船去了。他到了那个岛。那三个单纯的人正坐在树下做他们的祈祷。他听了祈祷后大笑起来,说:“你们这些笨蛋!你们从哪里学的这祈祷?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荒唐可笑的事情,而我是全国最大的牧师,这算什么祈祷?”三个人开始吓得抖起来了。他们说:“饶恕我们吧!我们不知道,我们从来没学过。这个祈祷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祈祷很简单。他们说,“我们是三个人”——基督教相信三位一体,所以他们说——“我们创造了一个祈祷:‘我们是三个人,你也是三个人——仁慈我们吧!’我们自己创造了它:我们是三个人,你也是三个人——仁慈我们吧!我们一直这么做的,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对的还是错的。”牧师说:“这完全是错的。我会教给你们正确的、权威的方式。”它是教堂里很冗长的祈祷。那三个人听着,不停地发抖。牧师很高兴。他回去的时候想着他做了一件有德行的事,一件真正的好事,他把三个异教徒转变成基督徒了。“这些笨蛋!他们已经出名了。很多人为了接近他们而去,抚摸他们的脚,崇拜他们。”他回去的时候,他很高兴他做成了一件事。突然间,他看见一个像风暴一样的东西从湖面上过来了,他变得很害怕。然后他看清楚了;那三个圣人正从水面上跑着过来。他没法相信他的眼睛。
24、人人都追求幸福。所谓幸福,就是顺从宇宙以及遵守作为人类指导原理的理性生活。
25、(课件呈现: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6、师:我们看,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他一开始举的是谁的例子?
27、“只因分明极,翻令所得迟”。“脚跟下事”诚然是分明之极的,但也往往因为太分明而始终被错过。
28、师:明白了没有?课文不但写了事,还把每个故事暗含的道理概括出来了。伟大的发现!请用横线把每件事背后的道理画出来。我们一起来读:“问路”这件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9、师:不全对,这个“色”就是脸上的表情、神态,甚至你的眼神。“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
30、师:这是化用,不是直接引用。一变化就很高明了。
31、可是人不能不有水,也不能不要水,人有沉重、无奈的身体,有肉体的生命,身体里必须有水,肉体的生命也总是会渴望快乐之源。灵魂进入这种生命乃是快乐。这时灵魂与身体有一种紧密的联系,正如蜘蛛坐在蛛网中央,只要一个苍蝇碰断一根蛛丝,它就立刻发觉,很快的跑过去,好像因为蛛丝被碰断而感到痛苦似的,同样,人的灵魂当身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害时,就连忙跑到那里,好像它不能忍受身体的损害似的,好像它也是避苦就乐。但从根本上说,两者是可以分离甚至对立的,我们的肉体生命生于灵魂的死,而灵魂生于我们肉体生命的死。灵魂看来不仅可以脱离我们的肉体生命,而且在那之后才获得一种纯净的存在。
32、师:对呀,就是要说文明、礼貌的话。再读读这则古训,要争取记住。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就用“意思是说”来解释一下。
33、生:不管在哪里,凡是彬彬有礼的人都会受人尊重;反之,举止粗鲁、说脏话、不懂礼貌的人,肯定遭人鄙弃。
34、许多人经常像在梦中一样不知道他们所做的——当他们做好事的时候,当他们做不好的事的时候,但尤其是当他们做不好的事的时候他们不理解,这倒常常可以减轻或豁免他们的道德责任——“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他们最有理解力的时候倒是他们做不好不坏的事的时候。这些事情当然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的事情,大多是技术性的事情。也就是说,无知和谬误主要是出在价值判断上。这句话的中国版本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他们听人说了逻各斯以后是不是能理解?对一些人肯定是这样的,但不会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问题出在“好像他们有一种独特的智慧似的”,这样他们先就骄傲了,他们就根本不屑去理会逻各斯了。
35、“行禅”与通常的“散步”不同。假设我们现在放下一切事务,只是单纯走路,但很容易头脑便开始遥想各种事情,这时自然头脑中事已经占据了我们的身心,而不全然是“脚跟下事”了。所以一般所谓的“散步”与“行禅”之间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36、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37、如果我们认为世界只不过是我们的想象,如果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梦想一个世界,那么,为什么不能设想我们是从一个思想转到另一思想,由于我们没有感觉到这些分割,这些分割就不存在呢?唯一存在的是我们感觉到的。只有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情感是存在的。但是这种一再分割是想象出来的,并非现实的。于是,还有另一种观念,这似乎是人们共同的观念,也就是时间统一性的观念。这是牛顿创立的,不过在牛顿之前早已形成了共识。当牛顿谈到数学时间——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流动在整个宇宙间的时间——时,那个时间现在正流动在空洞的地方,正流动在星辰之间,正在以统一的方式流动。但是英国形而上学论者布拉得雷却说没有任何理由要作此假设。
38、(解析)引用这两句名言的目的是,说明必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一句名言告诉我们,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分清主次、区别轻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第二句名言,强调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坚持实事求是,实现思想解放的基础的环节,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的“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从中引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制定方针政策,作为行动的向导。可以说没有具体情况分析也就不可能达到实事求是,因而也就谈不上解放思想。
39、(解析)引用这两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一句名言是阐明和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能动地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句名言说明了自觉能动性的涵义。其涵义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光有认识,不把认识变为改造世界的行动,人的能动作用无从表现;没有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是盲目的,也难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有把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表现出人之特有的自觉能动性。
40、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04―前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点着灯走路。每当人们诧异地问他时,他便回答说:“我正在找人。”这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配得上“人”这一称呼的有德行的人。
41、慈受怀深禅师指认“无添减处”的“本地风光”为“脚跟下事”,大慧宗杲禅师则不认同“更非别法”的“眼见耳闻”即“脚跟下事”。
42、师:作者是怎么谈礼貌的呢?先说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后举了三个例子,每个例子后面都说了一个道理。他是以事说理,前面部分是叙事,后面部分是说理。
43、(解析)引用这句名言的目的是,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社会的进步不是笔直前进、直线上升的,而是曲折前进,有时还伴随着倒退。任何时代的社会进步都是曲折发展的,曲折前进是历史的普遍规律。
44、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
45、良好的性格不是形成于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它是一点一点,日复一日形成的。赫拉克里特名言赫拉克里特名言
46、生:牛皋没礼貌,老者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了他;岳飞有礼貌,老者给他指了路。
47、(课件呈现:一个小青年甩着几张百元大钞,问一个卖布娃娃的老人:“喂,瘸子,这玩意儿怎么卖?”老人没好气地说:“不卖!”一个小姑娘问:“老爷爷,您的布娃娃真漂亮,请问多少钱一个?”老人递给小姑娘一个布娃娃,笑眯眯地说:“小姑娘,不要钱!”)
48、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时间问题。这问题可能并未解决,但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已得到的答案。最古老的答案是柏拉图得出的,后来是普罗提诺,再后来是圣奥古斯丁,这个答案可称为人类最美好的发明之一。把这称为人类的发明是我想出来的。你们如果是宗教徒的话,也许会有别的想法。我说:这个美好的发明就是永恒。什么是永恒?永恒不是我们所有昨天的总和,永恒是我们所有的昨天,是一切有理智的人的所有的昨天;永恒是所有的过去,这过去不知从何时开始;永恒是所有的现在,这现在包括了所有的城市,所有的世界和行星间的空间;永恒是未来,尚未创造出来但也存在的未来。
49、不要忽视你的身体的健康,饮、食、动作须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