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1句苏格拉底是个怎样的人
苏格拉底是个怎样的人
1、在古希腊苏格拉底那个时代,“智者”这个称谓有着特定的含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满大街兜售成功学的培训师”,这与“有智慧的人”相去甚远,明白了这一点,苏格拉底为什么讨厌智者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2、当你需要知识就像你在水底需要空气时,你准能得到它。(苏格拉底是个怎样的人)。
3、他是一个普通平民,生活俭朴,没有贵族恶习;从个人修养上看,他是一个肯为大义献身的人;从个人成就来看,政治、哲学、包括教育方面,苏格拉底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取得伟大的成果。 他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他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教育更是成就辉煌,就地位而言,苏格拉底在西方的地位等同于孔子在我国的地位。
4、苏格拉底想知道神谕到底是不是对的。他先去找了一位以智慧著称的政治家,跟他交谈之后,发现此人其实一肚皮草包。他又去找了最优秀的诗人、手工艺人,发现他们都一个德性,都是自己觉得出类拔萃,因为有一技之长而沾沾自喜,个个以为一切全通。最终,苏格拉底想明白了,神谕讲的是对的。他说,跟别人相比,我一样一无所知,但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我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5、苏格拉底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柏拉图是他的学生之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6、如果是遇到高圆圆,一般会狠狠地剜你一眼,转身而去;如果是遇到闫妮,大耳刮子肯定烀你脸上了。
7、關鍵點在於,不能在沒有認清問題的情況下,就只看百分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因為它們往往是相對於不同的數字。
8、如果你是有智慧的,那么所有的人都将是你的朋友和亲人,因为你对他们是有用的和有益的;但是如果你不是有智慧的,那么无论你的父母,还是亲属,或别的任何人,都不会是你的朋友。
9、苏格拉底单身时跟几个朋友住在一间七八平米的房间里,每天很乐呵。
10、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1、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12、苏格拉底通过省视和思考,向世人指出,人生最大的哲学,不是读懂世界,而是认识自己。
13、人生在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本能;而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这却是一个人的智慧。
14、敏銳的媒體觀察家可能早已注意到,一場由眾多八卦小報(以及好幾家理應更有水準的大報)引領的聖戰正在進行,企圖把一切複雜的事物都用二分法來簡化,例如:可治癌或可致癌。而且,相對統計數據(例如上述的18%)聽起來,總是比絕對統計數據(上述的1%)更突出。既然相對風險聽起來更聳動,它被媒體報導吸收的可能性,自然也大得多。然而,它很可能會誤導。
15、我们所谈的,可不是个无足挂齿的问题。苏格拉底说,我们在1谈论的是,人应该怎样生活。也可能是柏拉图报导他这样说他在一本书里这样报导,那是关于这个话题最初写就的几本书之。柏拉图认为哲学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像苏格拉底一样,他曾希望,一个人可以通过哲学理解为自己的生活制定方向,如果需要,就为自己的生活重新制定方向;是的,这里所说的理解是哲学特有的:普遍而抽象的,理性反思的,关心的是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探究获知的东西。
16、那就是要多去相信别人,给别人机会,特别是一个当老板的,只要足够相信手下人,手下人都能够放开胆子去做,去干,都会干的很好。现实中就是太多老板心太细,该他管的事不管,不该他管的事,喜欢去管,总喜欢去管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让员工们做事都蹑手蹑脚,放不开。
17、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不幸堆成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数人都会甘愿接受一份,欣然离去。
18、苏格拉底出生于的雅典黄金时期——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是一名助产士。柏拉图是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19、我们每天工作、生活,本质上是一系列的认识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弄不清事物到底“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那么就失去了认识与思考的基础。
20、然而,這些可怕的標題是卑劣的胡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神祕的分級系統所依據的,並非風險的程度,而是該風險的證據強度。意思是說,某個能增加十倍罹癌風險的東西,有可能和某個只稍微增加一點罹癌風險的東西,被分到同一等級。此一分類並未傳達某樣事物可能有多危險;我們只能確定它可能有危險。第1組致癌劑是指「具有很強的風險證據」的事物,包括吸菸、晒太陽、以及飲酒。第2A組和2B組分別為「大概」及「可能」致癌。它實際上可翻譯成「風險很有限或很模糊」。鑑於「證明為負」在哲學上的難度,第2組其實已經成為流行病學的垃圾場。就拿2018年為例,唯一被認可為第4組(對人類大概不會致癌)的致癌劑,是己內醯胺,也就是瑜珈褲的製造材料。
21、其次,善是自由、自制、自主。在苏格拉底看来,善不仅指事物的有秩序安排,也指个人的自由和自制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的自主。他指出,自由对于个人和城邦都是高贵而且美好的财产,能够做最好的事情即从事善就是自由,反之,受到阻碍不能从事善也就是没有自由。相应地,凡是不能自制的人也就是没有自由的人。那些不能自制的人不仅受阻不能去从事善,还被迫去从事恶。那阻挡人去从事善同时还强迫人去从事恶的主人也就是最坏的主人〔8〕。由此,苏格拉底认为, 善就是一个人自主地自制而获得从事善的自由,而能够自主就是智慧,就是健全的理智。他说:“智慧是最大的美德,不能自制就使智慧和人远离,并且驱使人走到相反的方向去。”由于“不能自制使人对眼前的快乐留连忘返,常常使那些本来能分辨好坏的人感觉迟钝,以至他们不但不去选择较好的事情反而去选择坏的事情”。所以“健全理智和不能自制这两种行为是恰好相反的”〔9〕。也就是说,善就是个人的自主,相反则为恶。
22、我们的老祖宗有句话说得好,无为而治。很多时候,公司里手下员工太没有能力了,就是因为经历和领导太有为了,什么都放不下,不敢让员工去尝试,总喜欢去插手,这样自然员工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永远都很没有能力,怕独自一人去做事,更怕做错事。
23、 苏格拉底通过不断的诘问,不断的论证,让那些自以是的人羞愧难当,不停的修正自己的论点,最终苏格拉底完善了自己的论点,证明了他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24、相對風險數據的變異版本,更是經常出現在經濟學和政治上。在這兩個領域,統計數據的運用目的,在於進行虛假的比較。譬如有一棟房屋價值二十萬歐元,在某年價格跌了50%,然後在次年又升了50%,結果可能會被房屋推銷人員說成,該房屋回復到之前的市價。然而這是明顯的假話,因為:在第一年結束時,該棟房屋的價格只剩十萬歐元,次年它價格升了50%,變成十五萬歐元,但是這個數值只有原先價格的75%。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50%這個統計數據是相對於兩個不同的基線(不同的分母):頭一個是原價,第二個是貶低後的價格。
25、〔8〕〔9〕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4卷第5章2—5节,6—7节,商务印书馆1984年。
26、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27、如果不富裕,真的要懂得勤俭。如果你有钱,很富裕,更要懂得勤俭。因为唯有勤俭,才能让人慢慢变得富起来,你不知道勤俭,就算家里有金山银山,一代人吃不完,两代人就吃完了,这也就是富不过三代的说话。
28、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29、苏格拉底申辩中有这样的描述特别引人注意:你们如果置我于死地,是不容易找到另外一个人来顶替的,这个人附在城邦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好像牛虻粘在马身上,这匹骏马由于太大太肥,年龄未老就行动迂缓,需要叮一叮才能焕发精神。
30、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報告機率,對於我們如何理解它,以及我們在情感上如何處理該信息,都有巨大的影響。對於和我們健康和壽命相關的信息,這點尤其真確。
31、〔33〕柏拉图:《斐德罗篇》,见袁澍娟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卷第471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
32、你们都希望在我们争吵时,凑热闹说,“打,苏格拉底!”、“做得好,克珊西帕!”
33、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34、有些人还真做过这样的梦,觉得把自己打扮好一些,穿得好一些,找一个有钱的对象。这样的人,现实中也有,还梦想成真了,但这样的人,现实中真的不多,一个村里都难出来一个,那用别人话来形容,就是典型祖坟冒青烟了,运气这么好,找了一个有钱的女人的,倒贴房子,车子,钱,还有职位。
35、同样的称呼,在不同的时代,反应截然不同,为什么?
36、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37、我不是一个智慧的人,我只是一个爱智慧的人。
38、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的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恶行是由于无知,知识是教育的结果,贬低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主张不能轻信感官,要用心灵的眼睛寻求存在的真理。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
39、道德哲学的目的,以及它能够抱有的任何值得认真对待的希望,都与苏格拉底问题的命运难解难分—一即使实际上我们并不能合理地希望单单靠哲学来回答这个问题。说到这个希望,有两点一上来就应该提到。第一点尤其是写作者需要记取的—事关这些巨大的问题,他若说这种抽象的、论证性的写作值得认真对待,那他是在做出多么巨大的断言。还有别的书在讨论这个问题,说起来,所有的书,但凡以人类生活为话题又写得还好的,都是在讨论这个问题。哲学写作者必须记取这一点—即使他不认为他与苏格拉底问题的联系在于他要尝试为之提供答案。
40、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41、纵使富有的人以其财富自傲,但在他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以前,别去夸赞他。
42、“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一个人”这个用语的一般性已经含有某种主张。而希腊语的相应表达甚至还不是“一个人”:这个句子是无人称的。此中蕴含的意味是,某种重要的或有用的东西是可以一般地对任何一个人说的,而这又意味着可以说出某种一般的东西,这种东西涵盖或塑造所有个体性的志向,即每个人自问“我该怎样生活”之际有可能用来回应的志向。(在这种一般性里不难发现一个更广泛的蕴含:这个问题自然而然把我们从自我的关切那里引开。我们后面将回到这一点。)苏格拉底问题在几个方面超出我们平常所问的“我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方面。另个方面是,它不是眼下直接的发问,它问的不是我现在或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是关于生活方式的发问。希腊人深深刻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问题问的一定是人的整个一生:良好的生活必须是这样种生活—到生活结束的时候,人将看到这一生过的是良好的生活。有的人生活得花团锦簇,后来却被命运击得粉碎,有些希腊人——苏格拉底是其中最早一批中的一个对命运的力量印象深刻,于是去寻找对生活的理性设计,藉以把命运的作用减到最少,最大限度地造就不受运道影响的生活。这同样也是后世思想的目的之尽管它们的形式不同。在这个十分一般的层面上,人必须思考的是人的整个一生,这个想法对我们中的某些人也许不像对苏格拉底那么势所必然。但他的问题的确至今仍在把一项要求压到反思上:从整个一生来反思人的生活,从所有方面来反思,把反思贯彻到终了,即使我们不再像希腊人那样极其看重一生是怎样结束的。
43、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44、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因为无知的善良只有善的外衣,却缺少良的内核。无知即无德,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
45、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46、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47、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
48、这不是循环而是推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哲学,哲学都是从它可以且应该提出的问题出发的——这些问题问的是我们有哪些可能的途径来发现怎样过上最好的生活;从这些问题出发,在探问的过程中,它逐渐看到它自身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为这种发现提供助益,这包括采用分析和论证这些论辩式的方法,以批评方式表现不满(criticaldiscontent)以想象方式比较各种可能性哲学正是要把它它这些最具特征的内容添加到历史的个人的知识之上,添加到我们的这类日常知识资源之上。
49、海勒丰回来,就把这话告诉了苏格拉底。如果你是苏格拉底,当你听到神谕说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你会如何反应?很多人会欣喜若狂吧,那么,苏格拉底是怎么反应的呢?
50、这个故事警醒着人们,如果你想活出自我,向往成功,就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