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5句劝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劝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1、--《后汉书·冯异传》◇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2、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3、愚蠢之人等时间,聪明之人挤寸阴。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4、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劝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6、(郭沫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7、特别简单,记住十二个字: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

8、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10、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11、    真读书者素爱楹联。古往今来,许多志在书山探宝,学海泛舟之名人才俊为激励自己或警醒世人、后辈勤勉于学,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思想见解集结成联,悬于书房、厅堂,或谈志向抱负,或谈情趣,或谈读书甘苦,或谈心得体会,或抒发读书感想,或把人生感悟寓于字句之中,或把一己性情寄托联语之内,其联都是肺腑心声,甚至是毕生苦读的经验。古今楹联,当数读书联最为脍炙人口、凝重深厚、睿智隽永,蕴含着无尽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给人颇多启迪。策励一代代读书人好学深思,为国家为民族建树不朽的功业。

12、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13、--邓拓◇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我认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14、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15、其实,王恒屹的家庭很普通,还是隔代养育——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一岁半时,他就和爷爷奶奶在青岛一起生活。奶奶是大专学历,她对恒屹的培养就是14个字:阅读启蒙要趁早,经典内容是关键!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18、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9、    在班级精神塑造方面,为了能创造出一个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做人的心灵“场”,用读书对联来美化教室、寝室,或怡情,或养性,或骋怀,或谈心。既能阅古今,壮观瞻,激诗情,又可生妙趣,添趣味,长知识,让学生朝夕晤对,铭记心旌,受其熏陶、感染和鞭策。从而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优雅文明和严谨刻苦的学风。

20、(川端康成)◇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21、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22、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23、--清·魏源◇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唐·窦巩◇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24、--别林斯基◇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

2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7、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28、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积极向上的古诗名句,珍惜时光的古诗名句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30、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1、青岛萌娃王恒屹小小年纪,认识3000多个字,会背580多首诗词。而且,小恒屹出一场就挑战了“姓氏飞花令”,用出口成诗毫不夸张~

32、    首先出场的是一年级的同学,他们用富有韵味和表现力的语言为我们朗诵了一首《咏鹅》,还现场为我们吟唱了《咏鹅》。她们歌声优雅动听,让人情不自禁也想吟唱一首,在他们的朗诵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骆宾王对鹅的喜爱。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3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35、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36、--唐·孟浩然◇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37、--晋•傅玄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38、(华罗庚)◇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

39、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40、他立刻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41、公元420年,刘裕在南京称帝,取代了司马氏的晋朝,从此拉开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而此时,素有“五柳先生”之称的陶渊明已在老家柴桑(今江西九江)隐居多年。陶渊明,字元亮,他的曾祖陶侃出生寒门,以军功至大司马,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然而,到了陶渊明的时候,家境破败,他曾在文章中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过,陶渊明安贫乐道,厌恶世俗,热爱自然,但又有着大济苍生的宏愿。迫于生计,陶渊明在29岁的时候做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但仕途一直坎坷。在陶渊明41岁的时候,担任了彭泽县令,但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再加上对王恭、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极度愤慨,于是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返柴桑归隐。此后,虽生活贫苦,但他仍然耕读自娱,诗酒为伴,过起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就在他归隐期间,“不拘流例,遇物即言”,写下了十二首《杂诗》,以此来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他在第一首中发出了时不我待的感慨:“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生在世,犹如无根之花一样,没有着落,又如尘土一般随风飘落,这就和《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所描述的情境一样。来到世上的人皆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至亲。岁月无情,盛年不会重来,就好像一天没有第二个早晨一样。在陶渊明看来,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他所追求的快乐便是“斗酒聚比邻”,无拘无束,不入樊笼,在山间田园享受着安居之乐和天伦之乐,醉心山水,悟道山林。

42、(庄子)◇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43、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4、今天的“吟诵公益课”就到这里,下周日,小古文君再陪大家一起吟诵噢~关注我,期待下一次相见↓↓↓

45、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46、就在陶渊明隐居之时,有一位大诗人诞生了,他便是“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大诗人鲍照。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20多岁的鲍照拜见了《世说新语》的编者临川王刘义庆,获得了他的赏识,之后鲍照在江州做刺史。五年后,刘义庆病逝,鲍照随之失职,在家闲居。随后,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鲍照任前军参军,因此后人称他“鲍参军”。后来,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曾写了十八首《拟行路难》,内容丰富,形式瑰奇,中心内容便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鲍照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又感于年华逝去,容颜难驻,因此他在第一首中写道:“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一开始用四个排比句,将美酒、雕琴、羽帐和锦衾奉献在人们面前,色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然而,鲍照不是在“炫富”,而只是将这些精美绝伦的器物作为铺垫,真实的意图却是在吟唱着红颜零落、岁月如梭,看上去越是富丽堂皇,便越觉得哀婉缠绵。昔日汉武帝的柏梁台,魏武帝的铜雀台,当年歌舞不断,声乐盈耳,可如今却风流云散。诗人的言下之意是说,我的声音也是稍纵即逝,那就要“听我抵节行路吟”,听我的歌声,留住我的低吟。

47、(曾国藩)◇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48、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49、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5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古诗.名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53、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54、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