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3句傅雷家书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主要内容

1、>>>●  傅雷家书书籍评价《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主要内容)。

2、这是“重编本”中的最后一封信,也是傅雷写给傅聪的最后一封信,写信时离他们夫妇俩走上不归路,不过三周左右的时间。字里行间,既有对儿孙的思念,更有因了今生今世不可能见到孙儿而产生的凄凉,以及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愤,读来令人辛酸不已。 数年前蜚声国际的钢琴家傅聪曾应邀回国演奏,在台湾轰动一时,可是,也许你并不知道,傅雷和傅聪正是父子。而《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两子傅聪、傅敏家信的摘编,由于给傅敏的信件,在文革浩劫后,几已荡然无存,故此书中主要收编的都是给傅聪的函件,时间约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共编收了一百多封信件。

3、〈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4、〈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傅雷家书主要内容)。

5、  近时来常常想到人在大千世界,星云世界中是多么微不足道,因此更感到人自命为万物之灵,实在狂妄可笑。常常在月光之下,独自在林中水边踏着绿茵,呼吸浓烈的草香与泥土味,或是借此舒散苦闷,或是沉思默想,过度的室内生活与书斋生活恰恰造成现代知识分子神经紧张与病态的原因,而萧然意远、旷达恬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只有从自然中获得,你总是不能否认吧?

6、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7、《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六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8、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对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9、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0、《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11、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也证明你的感受力极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著”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12、〈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13、为儿子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幸福和骄傲,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涕泗横流的”,道出傅雷的喜悦之情。 

14、 《傅雷家书》曾荣获 “( 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15、“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掺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休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16、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17、③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18、《傅雷家书》家书不是普通书信,从这些长篇累牍的书信中,确实可见一个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不断地以一个长者的人生体验,艺术心得与生活智慧作为孩子的明灯,处处闪耀着深刻隽语。傅雷在信中曾对傅聪说:家信有好几种作用,都是什么?(请用书中的原话回答)

19、不因因自视年高而闭锁心灵,不因真情坦露而羞愧自惭。

20、读者可以直接地、清楚地感受傅雷做人、做学问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21、〈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2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23、上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既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孩子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地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24、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25、 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6、〈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27、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28、〈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29、〈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30、"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那样只知道love,"love",love的人只是童话中任务,在现实世界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

31、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傅雷老师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32、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33、法国作家雨果(罗曼.罗兰)的大作《约翰克利斯朵夫》,那洋洋洒洒的数十万字译本,正是出自傅雷先生之手。傅雷先生毕生孜孜不倦,译介许多欧西名者,其中以莫泊桑( 巴尔扎克)及雨果(罗曼.罗兰)的作品,用力最深,译品自成一格,倍受肯定,是影响译坛深远的名家。

34、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内心纯洁,不含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因而没有欲望纷争。而这种境界很难为一般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境遇不佳,处于孤独的处境。但人类的最美好而纯洁的感情却是相通而永存的,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孤独的。

35、〈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36、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态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37、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

38、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39、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于不知觉间忘形的。我自己这次出门,因为被称为模范组长,心中常常浮起一种得意的感觉,猛然发觉了便立刻压下地去。但这样的情形出现过不止一次。可见一个人对自己的斗争是一刻也放松不得的。

40、B.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强烈的感情--父母始终是儿子的坚实后盾。

41、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42、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请简要回答。

43、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44、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45、〈三十四〉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须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

46、〈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47、傅雷通过(书信)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48、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傅聪)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49、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50、答:①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②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51、〈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52、〈三十一〉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

53、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做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54、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55、性格特点: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56、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57、用现身说法,教儿女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58、  亲爱的孩子,八月二十日报告的喜讯使我们心中说不出的欢喜和兴奋。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踏上一个新的阶段,开始负起新的责任来,我们要祝贺你,祝福你,鼓励你。希望你拿出像对待音乐艺术一样的毅力、信心、虔诚,来学习人生艺术中最高深的一课。但愿你将来在这一门艺术中得到像你在音乐艺术中一样的成功!发生什么疑难或苦闷,随时向一二个正直而有经验的中、老年人讨教,(你在伦敦已有一年八个月,也该有这样的老成的朋友吧?)深思熟虑,然后决定,切勿单凭一时冲动:只要你能做到这几点,我们也就放心了。

59、博聪出国了,并在俄国学习音乐,博雷夫妇从在电台中听到博聪弹出的音乐,来与博聪进行讨论,分析博聪的优点与不足,博雷经常给博聪寄去一些书籍让博聪注意精神世界的提升同时在书信中时常的叮嘱博聪注意身体健康。

60、(2)对待朋友要真诚,要付出行动。或懂得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

61、答案:第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62、  小时候,我在妈妈的辅导下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童话、寓言。渐渐地,我长大了,开始读作文、看名著。每当得到一本书,我都会高兴不已,如饥似渴地捧着书阅读;每当读到精彩语段时,我就十分佩服作者的文笔;每当看到一本本书上印着作家的名字和照片,我都羡慕不已。因此,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当一名作家。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会觉得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