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4句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4、 岚岭深深是我家,听箫逐鹿捕鱼虾。摇舟唱绿千波水,侍垅观红九里花。

5、《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7、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8、《山园小梅》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首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

9、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1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赞美家乡风景优美的七言律诗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11、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2、诗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1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登黄鹤楼》

1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6、七言律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扩展资料: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

17、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8、   在格律诗写作中,有一种说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一句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是可以改动的,而第二四六个字是不许改动的!而第七个字因为是韵脚所在位置,是绝对不可以动的!要注意的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必须保证不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个字就不可以改动,因为一改就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了,就是三平尾了。“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个字也不能改动,一改就变成三仄尾了!另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的第三个字,也不许把平改成仄,因为一改就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了,属于孤平,是不允许的。如果第三个字只能用仄,那么就要想办法把第五个字改成平,就成“仄仄仄平平仄平”了,就不是孤平了,这种方法就是常说的拗救。

19、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22、白话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