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8句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

1、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牛角挂书)。

2、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

3、李世民踌躇满志,李密牛角挂书,张须陀正要黄沙百战。

4、有一天,隋炀帝在仪卫中看见他,回宫后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个什么人?”

5、废寝忘食,汉语成语。拼音:fèi qǐn wàng shí,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6、李密骑着一头黄牛,垫着蒲包,向缑山去请教包恺。由于路途遥远,牛走路又慢慢悠悠,李密为了不耽误时间,就把《汉书》挂在牛角,自己骑在牛背上,边走边读书,有时候还会读出声来。中途路上,遇到一辆华丽的车子,李密也没有在意,继续认真读书。这辆车内坐的是越国公杨素,他看到李密摇头晃脑读书的样子,不由从内心发出赞叹:“没有想到还有这样认真读书的人!”于是让随从叫住李密,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答道:“读的《汉书.项羽传》。”杨素问了许多问题,李密对答如流,很有见解。李密离去后,杨素对着背影说:“这个少年谈吐不俗,将来定有大的作为。”回到家后,杨素对几个儿子说:“有一个李密,学识比你们都强,你们要好好地结交他,以后可为我用。”

7、周纪合|辛亥革命烈士严飞龙(好汉出大荔,一名革命烈士的故事,在此揭开!)

8、  但李密年少时的“牛角挂书”故亊却得以留传后世,全是因为勤奋刻苦读书的原故。和什么“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故事一起成为《四季读书歌》中:“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的成语典故。

9、《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gōu)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zhì )角上,行且读。”

10、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1、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

12、有一天,杨玄感把民夫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13、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14、本次展览由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书法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自发组织。在此,同学们向第一学期来校授课的曾来德、唐楷之、邱正伦、张公者、曾翔、洪厚甜、吴鹏、芦海娇、郑雪峰等诸位老师表示感谢!新春之际,祝福大家在辛丑牛年阖家欢乐!健康平安!万事如意!

15、以后隋末天下大乱,李密趁机举旗起义,加入瓦岗军并做了首领。他在河南牵制住了隋军的主力,才使得李渊从太原顺利打入长安,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16、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17、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18、老牛那样不辞艰辛、勤于劳作、躬耕而有所得,历史上就有很多志士仁人不仅以“牛角挂书”的精神奋发读书,而且以牛励志,如宋代官至宰相的名将李纲曾作《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以牛喻人,表达自己人生的坎坷与艰辛。再如,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更是赞赏牛的精神,他曾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又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第六位分享嘉宾是“自律达人”胡菲校长,她的对联是:

20、宇文述回答说:“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

21、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22、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

23、杨素问李密在读什么,李密告诉他自己正在读《汉书》。杨素与李密交谈了一会儿,发现李密谈吐不凡。

24、   李密知道了这事,就有了除掉翟让的打算。

25、周纪合|知恩图报野鹊村(“结草衔环”,发生在大荔西野村的故事……)

26、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27、译文:(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28、   李密文武双全,志向远大,曾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也是成语“罄竹难书”的来历。

29、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

30、  可惜的是李密和翟让之间权力之争而逐渐水火不能相容,正值此时,翟让的部将王儒信鼓动翟让担任大冢宰官职,统领百官,夺取李密的大权。翟让的哥哥翟宽又对翟让说:“皇帝只能由我们自己做,怎能送给别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该我来做。”李密知道了这件事,暗中就有了除掉翟让的打算。但他不记翟让推他为魏公之恩,在不知翟让是怎么想的情况下,李密设计发动袭击,先下手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这件事成为李密历史上负友的大污点,丁耀亢痛斥李密:“既而观其负翟让,则一贼耳。贼安能成大业哉。”就因为杀翟让故,诸将危疑,从此后“志性轻狡”“心邪而毒”的李密,命途遭厄运,一败再败,走上不归路。先是东讨宇文化及,两军在童山激战,化及兵败,李密虽胜,但自己也遭到重创,接着大败于王世充,本营覆没,亲将秦叔宝、程咬金等被俘,单雄信投降。李密降唐后又叛,以致和手下大将王伯当等被射死在陆浑县南邢公岘了断密涧。有传说是唐公李渊用“推举李密做盟主”的空头支票让李密先中了招。

3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问学问,需要多学多问,通过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特开展此次“牛角挂书”线上展览,既是检验同学们的寒假学习成果,也是期待新学期同学们在专业上都更上一层楼。

32、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33、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4、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看你说的下策,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35、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

36、周纪合|梅妻鹤子林和靖(一生未娶,却写出千古绝唱……)

37、  而“凿壁借光”说的是西汉丞相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故事。“囊萤映雪”说的是两个人,囊萤:是晋代车胤,《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官至御史大夫。他们都成为大学问家。可惜李密因人品差劲而背义弑友,终久下场不好。

38、“牛角挂书”,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用今天的话来说,李密辞官,发愤读书。一天,他骑着牛去缑山,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被越国公杨素碰见。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敏捷的书生。

39、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40、示例:我听人说魏王幼时牛角挂书,满腹经纶,很有学问。

41、凭借着祖上的荫庇,李密大概在15岁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武职,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42、除了书友们精彩纷呈、发人深省的读书分享,读书会间隙,还特别邀请了琴师望西陵现场讲解古琴文化。

43、出自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李密传》

44、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45、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

46、于是李密回家放牛为生。不甘心就此潦倒一生的李密,一边放牛一边发奋读书。一天李密听说缑山住着一个叫包恺的饱学之士,于是刘骑上一头牛前去求教,牛背上铺着用薄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当时的越国公杨素骑着马在李密后面赶路,看到少年如此用功,便悄悄勒紧马缰在后面跟了一段。杨素发现李密自始至终读得十分投入,便忍不住赞叹道:“谁家的少年如此刻苦!”李密在宫中当差时见到过越国公,于是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拜见。杨素问李密在读什么,李密告诉他自己正在读《汉书》。

47、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