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9句纳兰容若简介


纳兰容若简介

1、  然而,由于沈宛的身份尴尬,容若的工作特殊,加上满汉不通婚,社会地位悬殊等时代和流俗的制约,两人的结合,自然只能以非常规的手段“私下行之”。

2、看了宋氏三姐妹的妈才知道:妈妈的格局,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纳兰容若简介)。

3、纳兰性德,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着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4、光阴流转,四季更替。我们总是错过四季年华的灿烂,却追寻找天涯海角的芬芳。你的词一卷留香,偷闲掩卷《饮水词》的一隅,在秋风悲响的夕阳下,将一阙阙深情的诗词念给黄昏听。但是,上天终是不许世间有太多的圆满,当你失去了人生最好的伴侣,从此,只能离恨寂寞,那堪空庭春欲晚。一切成为过去,金缕曲弹指一挥间,独留一份寂寞和惆怅。

5、李清照,宋朝第一才女,率真洒脱,闪耀千古,还是逃不过前半生无忧,后半生凄苦的命运。

6、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7、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容若《忆王孙》

8、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干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干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与妻子卢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作品世面上的纳兰词集

9、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长相思。

10、中华文明诞育延拓几千年,到清一代,汉文典籍浩如烟海,汉族文士尚且要十年苦读,皓首穷经方能成为有较高境界的学者,而一个自幼以习武为主的满人,先要学会汉语言,再学好汉文字才能阅读艰深的古籍经典。

11、  康熙二十三年的九月,顾贞观受容若之托,携沈宛进京,同年底,容若纳其为妾。然而,纳兰相府是容不得这样一位出身青楼的汉族女子,不但不能进纳兰府,甚至连个妾的名份也不给。容若也只好在德胜门内置房安顿。

12、  容若死后,待沈宛产下遗腹子后,纳兰相府或客气,或不客气地将其“请回”江南。那个叫富森的遗腹子,倒是名正言顺,归入纳兰家族的族谱,并得以善终。在他七十年的时候,还被乾隆邀请参加了太上皇所设的“千叟宴”。

13、凄清冰冷,橙暖圆润;无论阴晴亏盈,遑顾有情无情。面对孤独了就举杯邀请的盛情,无奈了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怨怼。

14、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15、目光在清朝的盛衰中流连,灵魂在诗词的风情中荡漾,他从《饮水词》的氤氲中走来,用最深情的笔调漫谈人生的无奈,感慨流年,潇洒就笔:“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6、纳兰容若短暂的生命,历经了一番红尘颠倒和人世沧桑,碰撞在理想与现实的彼岸,书写的流程里自然不会忘却缠绵悱恻的爱情,知己相濡以沫的友情,还有几多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纳兰的词清丽哀婉,写尽了人生的美丽与哀愁,挑动着人心中最深处的那根弦,成就了纳兰词。家家争唱纳兰词,而纳兰心事又有几人知?

17、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作为皇帝身边的,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18、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19、他的作品有《通志堂诗集》《通志堂文集》《饮水词》及《渌水亭杂识》《纳兰词》共收词三百多首。纳兰词大部分抒写离別相思及个人的愁绪哀怨,中多凄婉之音,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和他富贵繁华的生活不相谐合,实际上却反映了他在这种生活中的郁郁寡欢,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他的词继承了南唐李璟和李煜的风格,清新自然,不求雕饰而且语言优美,形式和谐,感觉不出格律的拘束。

20、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21、纳兰性德葬于何处位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皂甲屯西一处台地上。建于清代顺治三年,总面积约为340亩,墓地分为南寿地、北寿地两个部分,共有宝顶9座,土坟两座。

2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

23、断肠人去自经年,离愁在秋风的孤寂中旋转,惆怅在落日的余晖里萧瑟,纳兰容若从清朝的纸醉金迷中傲然走来,独守一份深情的烟云,追忆往昔,寂寞落笔:“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到是寻常!”我不知道,需要有多大的才情才能咏出如此优美且如此无奈的诗,但我懂得,是人生的无常造就了一代才人,是命运的无情感伤了纳兰的哀愁和深情,而执着则是红尘路上一段别致的风景。

24、有人说:“读纳兰容若和李清照,仿佛读到了自己的一生。”

25、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纳兰容若《虞美人》

26、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一个是认定的转世灵童,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一个是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有远离高门广厦,心系山泽鱼鸟之思。

27、菩提的果实落入凡间,无声的奏响生命的空山。思想化作飞鸟盘旋,他们的文字赋予文字以羽翅......

28、“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得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天上人间,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29、这一切在纳兰性德这一旗下神童身上,显现出了文化奇迹,是阅读领悟运用汉语言文字,在一个少数民族天才少年身上发生的奇迹。

30、他们在各自的生命中,用最纯真的天性,写着灵魂里的诗。

31、                    4

32、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3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4、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毛泽东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纳兰明珠和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

35、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36、有一幅对联,署名纳兰成德,应是改名之前所书。被专家认定为真迹,可能是纳兰容若唯一传世的大幅书法。

37、  关于容若妻室问题,素有异议。据考证,在容若取正妻之前,在家养病期间,家中曾为他纳颜氏为妾,照料容若生活,以慰寂寥。容若二十岁时,方才迎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兴祖之女为妻。彼时,卢氏十八岁,两人十分恩爱。是旁人眼中极为相衬的一对人。

38、杨卫华 || 春光在槐花里流动,生命在芬芳中鲜活

39、  据猜测,应是一名江南艺妓,不过颇有才名,着有《选梦词》。也许容若看过她的词作,加上他的那些江南文人朋友举荐,不免动心。按沈宛词中“雁书蝶梦皆成杳”推断,两人见面前可能还有过书信来往的唱和。而在容若扈驾南巡之时,两人也可能找机会见过面,容若也曾为她写过一首《浣溪沙》:

40、小小回廊,不知承载多少相思,今夜,月华如练,人却落单。转眼十年,景依旧,心依旧,人已不在。

41、《纳兰词》上海古籍出版社(书韵楼丛刊单行本)

4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43、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44、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容若《临江仙.寒柳》

45、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纳兰性德

46、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47、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

48、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49、(3)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容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50、 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其实王国维的话应该这样理解:纳兰性德兼具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1、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筏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

52、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53、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54、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

55、纳兰家与曹家不但在王朝关系上,而且在家世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祖上都是从龙入关的老资格,并在清王朝定鼎华夏后发迹。两个家族都有一定文化传统,注重文化建设。明珠是满汉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己曾领衔主编过一批清初的大部头书籍。他对自家子弟的文化进修、发展尽了心力。儿孙中有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还有喜读书、善藏书的孙子福格。而曹家祖上就是明朝辽阳驻军的游击衔炮兵教官,之后的曹家子孙均是文才出众,并乐于广交天下名士的官员。他们的祖上虽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过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势下,较早地顺应这个趋势,完成了这个转变。诗书传家,崇文重礼。

56、妻子的死让容若的心再临风雨“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杯酒莫惊春睡醒,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阵阵的心痛,泪噎却无声。这一时期的纳兰容若写了很多至今传诵的悼亡之作,怎一个伤心了得。

57、纳兰容若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58、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惆怅男子,才华横溢犹如山间满月,身处繁华,却又不贪恋富贵权势。笔锋流转间蕴藏千般柔情,令世人折服亦令世人叹息,纳兰容若,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仿佛是一曲词牌,倾尽万般缠绵,让人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