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9句牡丹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牡丹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下列关于文章的论述,不符合的一项是( )
2、《华研专八阅读》里面的文学类型文章用来练习英汉,翻译的太好了,我一般拿来赏析。
3、生受:辛苦、麻烦、难为。对人说,有苦劳、道谢的意思。↩
4、《韩刚二笔》真题小册子 这小本我到现在还没译完,我主要练里面的英汉,从九月初开始的一天一篇。(一天只能译完一篇加修改)有些文章反复翻译了好几遍,韩刚老师的译文值得反复鉴赏。(牡丹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5、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6、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全面改进。
7、红烛迎人:《全唐诗》卷九韩羽《赠李翼》:“楼前红烛夜迎人。”。↩
8、②小青虫在菜叶子上爬行,它这辈子不想离开菜叶而去其他地方,它只在菜叶子上爬,吃吃菜,喝喝露水,太阳照得暖和时睡睡觉。就这些,它听从老天的安排,用流行的话说叫“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
9、(前腔)吾家杜甫,为飘零老愧妻孥〔泪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怜也。他还有念老夫诗句男儿俺则有学母氏画眉娇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门楣”古语为甚的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85)〕〔外〕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86)?〔贴〕绣房中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甚么绵?〔贴〕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适问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
10、“惊梦”这一出戏通过长期幽居深闺的杜丽娘对美好春色的观赏,以及对春光短暂的感叹,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误的不满。
11、B、不仅毒品泛滥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而且会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2、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13、十月:不再练习新的翻译,把之前的翻译反复练习思考,开始背百科名词解释,每天晚上九点到十点半左右(其实应该更早开始背诵名词解释的)
14、生:传奇中的男主角,相当于元代杂剧中的正末。男角除生外,不还有末、外、净、丑等。↩
15、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6、C、复习课不仅要辨析关键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还要培养运用知识的方法。D、据统计,2017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约为63亿元左右。
17、第五段:表达了我对张培基的喜爱,和自己对翻译的喜欢,希望某天自己的翻译也能这么牛。
18、大连外国语大学霍跃红教授主旨发言的题目是:汪榕培对中国文化传播的贡献与影响研究。霍教授总结说,汪先生是翻译实践家、翻译理论家,也是典籍翻译研究的倡导者、组织者。最后用一句话,深深感染了在场的专家学者们:Apersondies,buthisinfluenceremains.
19、复习经验:复习的时候主要以练习为主,没有看什么理论书,学校给的参考书也没看,我觉得还是多练有效果。
20、(节选自周忠和《那些对达尔文的挑战成功了吗》,有改动)
21、2本段文字转引自王宏印教授在2017年全国第二届汪榕培典籍英译研究学术研讨会的致辞。
22、A.达尔文在提出物种起源理论时, 考虑到了中间类型生物化石的最大可能会对该理论构应挑战。
23、(1)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24、寸草心,自报的春光一二:比喻父母的恩情很深,报答不上了。犹如小草报答不了春光的化育之恩。孟郊诗《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5、“做门楣”古语:由于杨贵妃受到唐明皇的宠幸,杨氏一家都得到高官厚禄。当时有民谣说:“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五载”条。“‘做门楣’古语指此。楣,门上的横梁:门楣,犹如现在说的门面。做门楣,女儿嫁一个好女婿,可以替娘家门面,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26、 《 召zhào南nán · 摽biào有yǒu梅méi 》
27、B、而金坛于文公独善先生奏。 友好
28、踏春阳:踏青。唐人传奇:邢凤书寝,梦见美人授予给他诗卷。第一篇《春阳曲》有云:“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见唐沈亚之《异梦录》。↩
29、但是邓诗以“千古”“岂独”句式,使诗的内涵扩大化了,使息夫人的不幸典型化了,这是杜诗所缺少的;也可以形容人面对生死关头时。楚伐息。毕竟,我们要死很久很久,自在点。杜诗曰出自清代诗人邓汉仪的《题息夫人庙》
30、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了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对英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做了一个总结。可以发现林语堂采用的翻译方法与目的论相符合。文化负载词汇往往很难翻译或者说几乎不能很好地展现给读者,然而在仔细阅读过林语堂的英译本之后,对文化负载词的一些翻译方法包括直译、直译加注释、音译、意译加注释、意译、省译、转译等有了更深刻的把握。林语堂本身就是一位用中英文创作的大学者,其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今后的翻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31、通过对现有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未来汪榕培翻译实践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32、往年何事乞西宾(102),(柳宗元)主领春风只在君(103)。(王建)
33、思路:全文分三个部分 给自己起了一个小标题:秋色满园关不住,一簇金菊送香来(暂时回忆这么多)
34、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35、(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36、1936年起,林语堂开始翻译《浮生六记》,并且前后将他的译本修改了十次。他在译本前言中写道,他认为芸是中国文学里面最可爱的一个女性角色,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是她太爱美,同时她又知道爱美是错误。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给人一种神秘的快乐,这种快乐超越了所有身体所受的苦难,就像一个明明无辜的人被判了死刑,却真的觉得自己有罪。因此,林语堂觉得这对夫妇的生活是最悲伤的同时也是最欢乐的,欢乐之中带着悲伤(1995:5)。林语堂对沈复夫妇的爱情充满尊敬,更多的是对他们即使生活贫穷却始终追求自由和美丽的仰慕。深深被这个故事打动的林语堂开始翻译《浮生六记》,将中国传统文学带到海外,出色的翻译成功地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在国外大受好评。
37、 如上所析,汪先生发文的前6个关键词是牡丹亭、汉魏六朝诗、陶渊明诗、全译本、中国典籍、中国文化,其中前三个关键词是牡丹亭、汉魏六朝诗和陶渊明诗,这体现先生作为“本色译者”的情趣和爱好。正如先生自述,从1991年翻译《道德经》开始,他翻译的中国典籍主要集中在道家著作、中国古典诗歌和中国古典戏剧,这些都与先生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汪榕培3)。
38、AccordingtothecustomatSoochow,thewomenofallfamilies,richorpoor,cameoutingroupsontheMid-Autumnnight,acustomwhichwascalled“pacingthemoonlight”.
39、(3)董晖.老到圆熟,出神入化——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
40、第总结,不同的文本要灵活使用翻译方法/策略blabla……..
41、打棉:纺棉纱。棉即绵,棉絮。这里用作“打眠”的谐音。↩
42、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43、伯道暮年无嗣子,(苗发)女中谁是卫夫人(104)?(刘禹锡)
44、③没在菜叶上爬过其实不知道菜叶并不好爬,菜的绿叶部分如同泡泡纱,在上面匍匐很磨肚子。小虫无脚,只好用肚子走路。虫子知道,世界除了菜叶之外空无一物,它没时间仰望星空与城市的灯光。虫子的大床是一张青玉案,饿就吃这张床。虫子把菜叶咬出斑斑点点的小窟窿,正好透点凉风。它从窟窿眼里往外看,下面的菜叶层层叠叠,不光吃不完,睡也睡不完。菜青虫再一次满意自己是生在菜里的虫子,它不想让别的生物知道它的幸福。
45、《专八词汇训练(朱晓慧)》有点难而且是比较偏门的词汇,适合后期检验,不建议一开始
46、翻译里学到的一些很妙的表达可以用到作文里。
47、D、尾联用了设问,内容上呼应了颔联的“知己”和“故人”。
48、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