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8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1、  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2、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怎样办?只好借书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期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3、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 

4、以阅读为乐,与经典同行。把书读薄,把人做厚。

5、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6、  (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7、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9、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10、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11、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2、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13、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14、所谓习惯者,非必写字、读书,然后谓之教育也。扫地亦有教育,揩台亦有教育,入厨下烧饭亦有教育。总之,一举一动,一哭一笑,无不有教育。

15、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16、  “走过很远的路,吃过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  这两天,一位叫黄国平的中科院博士,因为4年前一篇论文《致谢信》意外刷屏。

17、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1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19、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20、读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下面我整理了读书名言,欢迎阅读!

21、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22、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23、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24、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战国)庄周

25、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一个人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读一篇文学作品,哪怕是很短的小说、诗歌,会是一件幸福的事。

26、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27、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28、   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29、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0、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31、  经过这样刻苦地学习,匡衡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32、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33、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3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5、 读书使人避恶,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

36、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37、  由于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仅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于是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仅有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样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先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3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1、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42、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43、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4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45、  对很多人来说,读书只是单纯的喜欢,开心。

46、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

47、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