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9句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1、一言以蔽之,“人”,始终是世间最复杂的存在。如何写好“人”,也同样复杂。

2、一个人,只要能对自己违背常理的行为,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别人还真不好说什么。

3、平时阅读和写作,空闲时听听戏曲、练练书法。

4、莫言获奖后的经历真的像小说中写的那样,火了、忙了,不仅自己火、自己忙,还带着老家高密东北乡也跟着忙了起来。读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书中的“我”就是莫言本人。于是莫言讲的故事中的人和事,看上去也有点像是真人真事。亦真亦假,打破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这正是莫言想要的艺术效果。对于这一别出心裁的安排,莫言解释说:“小说中的莫言,实际上是我的分身,就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执行着我的指令,但他并不能自己做出什么决定,我在观察着、记录着这个莫言与人物交往的过程。”小说中的“莫言”更像一个故事的寻访者和记录者,偶然路过人生百态,对争执不予置喙,对善恶不妄定论,始终冷静,始终淡然。作者的价值观始终深藏在文字背后,这些故事也因为“莫言”的介入更接地气,更加精彩。

5、对于《晚熟的人》中的蒋故事中可以感觉到善意的讽刺,这种将民间智慧发挥到极致的人,在当下并不鲜见。对此,莫言在新书发布会上有专门的阐述:“晚熟这个概念也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智慧。农村称一些智力水平不太高的人为晚熟,就间接地说他是一个傻子了。有的人在农村,大家都叫他傻子,但他实际上是在装傻,他一装可能装几十年,他在装傻当中体会到了一种乐趣,而且他得到了装傻的利益。所以农村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他在装傻,大家都说他晚熟。那么当到了一个合适的时代,出现了能够让他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他才会突然焕发出光彩来。也就是说在一个不太正常的社会环境里,有很多人的个人才华是被压住了,没有舞台让他展示。当后来社会进步了,人们自由度越来越大了,社会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展示他们自己能力的机会,那么好多当年看起来普通的人、平常的人,突然就干出了一番事业。所以在我的小说里就有这样一些人,当年都被说是傻子,结果过了几十年机会来了,他表现得比谁都厉害,这也是一个角度。大概我想,晚熟是一个正面的褒义的词,代表了一种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的故步自封的这么一种精神。”看来,作者对蒋二不是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于他的聪明和投机,保有一份理解和宽容。

6、宁赛叶写了本名叫《黑白驴》的书。单听名字就颇有特色,而且这个名字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黑色的皮毛就是黑驴,白色的皮毛就是白驴,怎么还有黑白驴呢?黑白驴会有什么黑驴和白驴不具备的特点呢?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7、当别的同学去参加聚会的时候,他就和余华待在宿舍,聊文学,写小说,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8、对于一个晚熟的人来说,他们懂得,很多事、很多结果,不是不来,而是未到。比起步履匆忙、神色慌张的赶路人,那些忍的了孤独、禁得住冷漠,依然能在奔涌的人流中,不慌不忙欣赏风景,静候生命中每段重要节点的开花结果。

9、《晚熟的人》,是2020年8月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长篇新作。

10、殊不知,在纷繁的世界里,简单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状态。(莫言新书晚熟的人)。

11、有次莫言参加一个饭局,刚一落座,旁边的人就都围过来,一边叫着“莫老师”,一边递上名片介绍自己。

12、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础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丑陋事物的存在。

13、宿舍的一个好朋友是莫言的真爱粉,对莫言的《蛙》情有独钟。以一个乡村女医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反思中国六十年计划生育史,传达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呈现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矛盾与伤痛。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预言式地写出来比小说晚到的荒诞现实。

14、人生总有无常这个大冒险,它悬在空中,不知何时就会出现给你上一课。早熟的有可能开头像春天的桃花一般灿烂美好,而结局却终陷污泥浊水、不见踪迹。晚熟的,有可能在皎洁的月光中感受田野里清风徐来的温情。

15、民国才女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不知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要不也不会一度广为传颂、热度不减当年。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年少时崭露头角、一举成名,多的是摸爬滚打多年依然不温不火的无名之辈。

16、澡堂与红床:洗澡堂里的男人和洗脚房里的女人

17、若是过于追求物质的刺激和享受,那必然会导致心灵的迷失与沉沦。

18、《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贼指花》也是当代题材,都与文人或者说作家有关。《诗人金希普》是一个文痞,拉大旗作虎皮四处招摇撞骗,却有着他的生存空间。《表弟宁赛叶》是一个自视很高、牢骚满腹、对他人的成功充满羡慕嫉妒恨的负能量角色,也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典型存在。《贼指花》的故事跨越几十年,写了一群作家的相聚重逢的故事,松花江上笔会的情节和钱包失窃的桥段,如同阿加莎《尼罗河上的惨案》之类的写法,最终也不知盗贼是谁,反映出文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元的利益纠葛,颇具先锋作品的特点。

19、为何会起《晚熟的人》这个书名?莫言在入驻抖音时,这样解释“晚熟”,他说:

20、这样的人,摸索期很长,走得慢,小心翼翼;想得多,慢条斯理。孤独是注定的结局。孤独就孤独吧,反正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

21、最终他凭借着一系列高质量作品,拿下诺奖,一朝成名天下知。

22、其实人也一样,被欲望拿捏,就只能失去自由,任人摆布。

23、莫言获奖后不久,“中国首善”陈光标,就宣布无偿赠与他一套北京的别墅,价值上千万。

24、莫言表弟喜欢文学,但是向来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在文学上的造诣要远远超过莫言。只是时运不济,才一直没有出名。所以他整日无所事事,做着成为知名作家的美梦。

25、在黑龙江亲手凿开厚达两米的冰面,钓起一尾大鱼;

26、我为自己辩解:“我不是不会,我是不忍心对自己的同学下手。”这话没人信,连我自己都不信。后来我总是在想,他奶奶的,要是那样的机会搁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而不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老子分分钟就把那谁谁谁给办了,哪容得她说三道败坏我的名声。

27、这本书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作者是莫言,更因为那些戳中人心的代入感极强的文字。

28、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故乡”就成了莫言笔下不变的“主角”,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他们总是在“故乡”这片土地上,演绎生活中的魔幻和现实。

29、这么多年来,他始终不急不躁,一心埋头创作。

30、如果从当代作家的作品中抽出一段文字,让人们猜作者的话,莫言、贾平凹、金宇澄等人,应是辨识度较高的。民间化语言的汪洋恣肆,是莫言的写作特点,极具个性,《檀香刑》《蛙》等作品可谓发挥到极致。读《晚熟的人》可以感觉到,莫言充满乡土野趣的晓畅文风依旧,但“打滑的文风”不再明显,语言更加收束端谨,透着脚踏实地的平实气息。从本书所收作品看,无论是哪种题材,除了在人物直接引语表达人物性格需要时,有些滔滔不绝的一套嗑出现外,叙述的行文总体比较简捷。未收入本书的《一斗阁笔记》,由几十篇小品组成,文字越发精减,如《怪梦》《神迹》等,仅几百字,颇有些《聊斋》的韵致了。

31、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适时向生活抛出的难题妥协、脚踏实地。但这并不是被生活的巨浪完全淹没,失去自我,没有选择,而是咬紧牙关、坚持原则。

32、我爷爷说:“想不到我们家还能出‘劳模儿’,你割的是灵芝草吧?”

33、可事实证明,在虚构的世界里,这邮票大点儿的地方会变得无限大,人物互相穿插、借鉴、叠加、拼凑,会变得无限多,且丝毫不会拥挤。在小说里,再渺小的人物都有可能成为主人公,再琐碎的小事,都可能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34、三叔和三婶这两个人物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才是这篇小说真正的亮点。尽管命运不公,但三叔一直是一个积极、乐观,从不妄自菲薄也不怨天尤人的人,他充满人格魅力,有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广阔的胸怀,永远都给人一种春日阳光的感觉。

35、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和自己灵魂相近的人,最后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

36、在小说里,那些和主人公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在年轻时大都穷困潦倒,但到了中年或步入老年后,他们好像突然间就顿悟了,有的成了当地富商名人,有的成了备受尊敬的族人,有的还是老样子,平淡无奇,却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心平气和接受现状,这些人被莫言统称为晚熟的人。

37、​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成了最孤独的一个。

38、莫言新作《晚熟的人》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莫言获诺奖后所推出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仍然望向“故乡”,根植乡土。

39、小汪的妻子以前是军队里的文艺骨干,外貌出众又能歌善舞,如果不是犯了错误,她就能去文工团,那她的生活形态就与更高阶层的人密切相关,她的命运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至少,她应该不是那个给人洗脚的女子,还有可能是被服务的对象。

40、《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41、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础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丑陋事物的存在。

42、“大哥,你们都说我装傻,其实我不是装傻,我们老蒋有个特点,那就是:晚熟!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佳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目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我就是个例子。”

43、我们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时间干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业绩。

44、她活得离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远,她却像踏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渊薮,每走一步,都是错上加错,以致再无挽回的余地。

45、母亲说武功亲口对她说过,某年某月某日,他用农药浸泡过的馒头毒死了方明德大儿子家猪圈里那头三百多斤重的大肥猪。某年某月某夜,他手持镰刀,将黄耗子家那一亩长势喜人的玉米,统统地拦腰砍断。某年某月某夜,王登科家那一大垛玉米秸秆,突然燃起了冲天大火,也是武功干的。连续十几年的大年夜里,我们村和两个邻村,总会有草垛起火,这也都是武功干的。我说,难道邻村也有人得罪过武功吗?母亲说:他这人,脾气怪诞,你对着他打个喷嚏,很可能就把他得罪了。他还会装神弄鬼呢,母亲说,你还记得十几年前修鞋的顾明义在桥头遇到鬼被吓出神经病的事吗?那也是武功干的。母亲叹息着,说,他这样胡作,总有一天会作死的。但事实证明,武功没有作死,而且他还顺利得获得了“五保”,他放了那么多次火,干过那么多的坏事,竟然没被人捉住过,这也真是一个奇迹。母亲说,他干得这些坏事,总会受到报应的,但你一定要给他保密,因为他只对我一个人说过,连你爹都没告诉。我似乎明白武功的心理,但我希望他从今往后,不要再干这样的事了。他的仇人们,死的死,走的走,病的病,似乎他是一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

46、莫言所写的时代,其中就有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不同于以往所有的作品,莫言第一次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在《红唇绿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人物——网络“大咖”高参。

47、​早熟的人容易对这个世界低头,像成熟的稻谷,被生活所累,弯了腰;晚熟的人,却像冬日山间的松柏,虽腰身弯折,却蓄势待发。

48、莫言在自己的新书《晚熟的人》中,写了自己与表弟叶赛宁决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