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8句孟子名言名句及翻译及知道的道理
孟子名言名句及翻译及知道的道理
1、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孟子名言名句及翻译及知道的道理)。
3、(译文)孔子说:“严肃而又符合原则的话,能够不接受吗?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
4、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解读)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5、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不带任何功利,纯洁而不含杂质,容易让人心地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甜蜜得酒一样,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6、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7、(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8、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9、(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有新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1、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3、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14、“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7、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8、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19、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1、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2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4、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6、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28、“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29、(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0、(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31、(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32、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3、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34、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35、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3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7、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38、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3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41、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42、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43、(译文)孔子说:“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恐惧。”
44、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45、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46、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47、(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