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3句文明礼仪名言小故事
文明礼仪名言小故事
1、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2、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3、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6、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对待朋友是极其诚信。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
9、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法.卢梭
10、第一步:氛围 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例如在孩子的教室或者卧室等地方贴上关于文明礼仪的绘画或者海报,平常播放一些古典高雅的音乐,多为孩子讲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故事等。
11、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文明礼仪名人故事篇15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做牛弘的。他原来本是姓寮,他的父亲名叫寮允,做了后魏国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赐给他姓牛。
12、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13、但不巧的是,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是越下越大,游酢还站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老师程颐,但都被杨时拦住了,当程颐一觉醒来后,才发现外面下的雪已经很厚了,一尺多深了,而杨时和游酢则变成了雪人。
14、导语:每个人都要讲文明懂礼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体现了一个人文明素质,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文明礼仪小故事5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15、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16、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17、拥有一颗豁达、开朗、文明之心,能使平凡黯然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8、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
19、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
20、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21、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22、“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23、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4、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25、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26、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8、 第三步:绘本 一本简单的绘本拥有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形象、简单的故事,让孩子对它充满好奇。所以,利用绘本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绘本中的小公主或者小英雄是孩子的偶像。
29、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30、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31、第二步:榜样 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多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吃饭的时候不喧闹,坐下来的时候不要跷二郎腿等,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32、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33、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34、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老师陆寅生。陆寅生曾经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
35、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文明礼仪名人故事篇7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
36、生命因你而美丽,世界因我而精彩,学校因文明而美好!文明礼仪名言篇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37、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3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9、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40、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41、缅伯高没有办法去捉,只好拿着这根鹅毛面见皇帝。他害怕皇帝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这样的:“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山,可到了潘阳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缅伯高。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皇帝听后,饶了缅伯高。
42、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默生
43、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4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5、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46、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篇5乳姑不怠
47、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篇2程门立雪
48、 想一想,你有过小老鼠这样的举动或心理吗?
49、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5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1、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52、在现代商务礼仪中,坦诚守信也是握手的内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