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8句海上钢琴师删掉了什么
海上钢琴师删掉了什么
1、《拍案惊奇》里的故事,大家不会去质疑故事的真实性,只要这个故事精彩,说书人表达活灵活现。也正是出于这层考虑,《海上钢琴师》采用了讲“说书人的故事”,或者叫“元叙事”的叙事方式。影片中多次借听故事的人之口,提出观众可能提出的质疑,就是力图消解大家用冷静理性来评判故事的冲动,尤其是针对那些具有神奇色彩的桥段。
2、10月17日(周六)《“海上钢琴师”中外电影原声五重奏音乐会》演出取消;
3、删掉这段铺垫和解读,我们就更加难以捉摸1900的理想是什么。他并非不想传播自己的音乐,只是他在以自己的方式实践音乐理念。
4、FineLine公司希望它能够参加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的主席GillesJacob很早即看过此片,并表示很有兴趣,但由于与导演的争执,新线公司通知他没有准备好本片供展映的最终版本,因此剧组也没有收到戛纳的邀请。
5、他也曾心动过,想去站在陆地上看一眼大海的样子,听听大海嚎叫的声音。他收拾齐整,穿着麦克斯赠送的驼毛大衣,带着服帖的帽子,幻想自己要开启一段新的路程。当他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欣喜却转为凝重。在镜头里,透过舷梯我们和1900同时看到了一个繁忙而又凌乱的城市。(海上钢琴师删掉了什么)。
6、陆地上的人,就如同有限的琴键,可人生应该是无限的,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去顺应世界,去到陆地上选择一条街道,一栋房子,一片风景,一个爱人呢?他拒绝的不是陆地上的真实世界,而是有限的生活,和有限的选择。(海上钢琴师删掉了什么)。
7、比如,1900和爵士乐之父杰利斗琴时的激烈;看到心仪的女孩从舷窗中慢慢走过时的安静;准备告白时站在大雨滂沱的木讷,以及最后邮轮在爆炸前夕,他重新弯起手指,在空气中弹奏一架不存在的钢琴,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
8、但是还未踏入陆地,他已经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上千条的街道,你怎么去选择走哪一条,哪一个女人,哪一间房子,哪一块自己的地方,哪一片窗外的风景,以及死亡的方式。”1900扔掉帽子和下船的念头,转身回到了邮轮上。
9、抹掉这一段,让整个1900这个人物的深度大打折扣,也无怪乎许多人会认为1900的不下船简直固执到难以理喻。
10、到联合国总部与“打结的手枪”交流,花至少一天,最好是一周的时间沐浴在著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艺术光辉中。百老汇是一定要去的,说不准我会一下子喜欢上戏剧。红龙虾、千层蛋糕、甜甜圈,纽约是不缺美食的,这里有六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甚至连四川火锅、西安名吃你都能找到。
11、因此,也许公映版保留了所有的名场面,但每个生硬的刀口和粗糙的针脚,都让原片的艺术价值步步降低。
12、 或许正如外界评价导演“托纳托雷并不热爱想象力或时代,只是热爱意象”那样,1900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人类哲学意识某种共鸣。人们争相去从各种角度分析解读影片的哲学思考的同时,也在借着1900去表达那个无法成为的自己。
13、拍摄《末代皇帝》时的贝托鲁奇,每每要求配乐坂本龙一按自己的想法谱写新的音乐,而对方表示不可能的时候,都会甩出一句“莫里康内当场就能给我写出来”,简直把坂本龙一逼到吐血。
14、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15、与杰利·罗尔对决时,杰利·罗尔在第三次弹奏完以后站起来时把钢琴的凳子往后推了一段距离,下一个镜头凳子却出现在了原位。
16、去掉了这些粗粝有生活感的细节和调皮小段子的渲染,1900的叛逆显得扁平而无趣。
17、 尽管这些戏份被删,在120分钟版本中,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注意到导演对底层人物的情感关照,如丹尼的镜头设计大部分都是仰拍镜头,尽管丹尼穷困潦倒,但不妨碍表现丹尼那颗未曾泯灭善良的真心。
18、就像去了北京一定要去故宫,哪怕去了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纽约林立的高楼,那片水泥森林里滋生着其并不长远却令人振奋的历史和文化。
19、在世界最繁华的金融中心,奢侈地拥有着大片的草皮和水域,听凭树叶筛过阳光,偶尔还能去戴拉寇特剧院听听免费的莎士比亚戏剧……
20、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21、编剧煞费苦心的勾勒出了这样一艘世外桃源的轮船,海上的乌托邦,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存在?”是在有限的人生中追求无限的名利?还是在无限的世界中,享受生命的自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艘船,每个人也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陆地,偏执的归宿,欲望的摇篮,在有限与无限中徘徊,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存在,这便是编剧最想表达的终极思想。
22、从出生起,1900的身份危机就是他孤独的来源。邮轮是他成长的摇篮,他没有亲人,也没有户口,始终在船舱里游荡,像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无脚鸟。从未靠过岸,一直在大海里飘摇。
23、 Enduring Movement 06M (1:30)
24、 然而等待着他们的,不尽然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25、《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26、1900却是与大多数背道而行的人,说他胆小也好,固执也罢,他追逐的是内心的纯粹,以及对欲望的克制。在1900看来,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
27、 The Crisis 88M (2:49)
28、《海上钢琴师》是诞生于二十世纪末的经典之作,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在时隔21年后首次公开登内地大银幕(之前,在2006年电影学院的一次内部学术交流活动上,导演曾亲自带来胶片版做过一次学术放映。),它的重映对我们中国影迷们来说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29、(影片一开始Max和乐器店主的对话,被删)
30、在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每个人都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这就是命,然而人又有反抛的能力,能在生命的有限性中活出最大的可能性,这是运。最终通过选择和努力找到自己精神的家园,得以本真生活、诗意栖居。这正是1900的生命给我们的启示,他在被抛的命运之中,用音乐创造了自己生命的辉煌和极致,绽出生命的光辉,他倾听天命,说“在一架有限的钢琴上,你可以演奏你的幸福这是我生活的方式。”他选择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是死亡也改变不了真正的1900,他说他要到天国继续弹琴。如果无论哪条道路、哪种存在,都是悖论、悲剧和牢笼,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的选择和确信。(完)
31、1900的父亲是意大利人。1900应要求为三等舱演奏的tarantella是意大利的舞曲,周围听他音乐的人,那些缝补衣服的、给孩子喂奶的、刮胡子的、和歌打拍子的人当中,也有不少是意大利面孔。1900那位合奏的知音是北意大利人,他的女儿,也就是1900的初恋,当然也是意大利人。他唯一一次准备下船,是在热那亚(意大利西北部城市)前往纽约的旅程中。甚至影片一开头,弗吉尼亚号载着的移民中就有不少是意大利人。而他即兴创作的几首人物主题音乐,主角也都带着意大利人的特点。
32、《TheCrave》本来就是他的作品。在电影里饰演JellyRollMorton的那位ClarenceWilliamsIII,他父亲ClarenceWilliams也是早期Jazz的重要人物之一。据说是第一位在谱子上使用Jazz这个字眼的人。
33、之所以说这部电影的结局意味深长,重点是1900并非一开始就了解自我,他也是在不断成长,不断看清世界,不断认清自己的存在,终于在结局想清楚了一切。
34、他说:“整座城市,你根本无法看到它的尽头。并不是我看到的让我停下了脚步,让我停下脚步的是我所没看到的。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街道,除了尽头,什么都有……如果键盘是无限的,那么在上面演奏音乐是不可能的,你根本没有站在合适的位置上,那是上帝的钢琴。”
35、而你无法安慰任何一个坐在你身边的人,因为你无法想象这首有二十年历史的挽歌,在他们的心里分别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36、 1900s Madness #1 16M (2:18)
37、(结尾处1900对自己上天堂后的调侃,被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