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4句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100字左右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100字左右

1、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2、(进入了木头表面以下三分深的地方。现在比喻描写和观察的深刻。例:鲁迅对中国社会的观察真是入木三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100字左右)。

3、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突围。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杀。其实,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唱的。

4、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5、(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6、(高兴自满的样子。例﹔他最近几天得意扬扬﹐大概是买股票发了财。) 

7、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8、(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9、三国时代,蜀国的君主刘备死后,由他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攻破蜀国后,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勒令刘禅从蜀国的成都迁往魏国的洛阳居住。

10、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11、(注释)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为一钧。

12、大家好,我是来自2103班的杨欣睿。对于读书,妈妈从我幼儿园开始便买了很多绘本,我很喜欢,在睡前会喊着让妈妈和我一起看,一起读。我有很多喜欢的绘本,如《大卫惹麻烦》《我的爸爸》《和大人一起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爱读童话故事的树》等,也从认得了很多字;上一年级了,我小书架里的书开始厚起来,里面的字多起来,因为学习了拼音,我开始看着它,自己读起来。那一个个小故事,让我沉浸其中,连电视都不常打开看,像是《西游记》《米小圈上学记》《小巴掌童话》《上学就看(系列)》等都长抱怀中,像是我的宝贝一般。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学到很多道理的同时,又能得到很多快乐。

13、(提示)形容包围严密。也比喻对敌人、罪犯等人严密防范。

14、这消息一传开,人们都夸扁鹊,说他能够把死人治活。可是扁鹊说﹔”我并不能医治死人,这是由于他没有真正死去,所以我才能使他活过来。”出自《史记》

15、(指不能免于世上的习俗。例﹔尽管他这个人很有独立见解﹐但这个问题上他却未能免俗﹐采取了和大家一样的作法。)

16、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坐船过江,不慎将佩剑掉进江里,他立即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同船的人问他:“你刻这个记号有什么用?”楚国人说:“刚才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一会儿我可以顺着这个记号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国人就从做上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17、(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8、“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19、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20、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21、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22、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他的字既秀丽又苍劲。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让木匠去刻出来。木匠发现他写字的墨汁渗透到了离木头表面三分深的地方。

23、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24、东汉人陈寔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元方,小的叫季方。父子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人称三君子。有一次,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由于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而争了起来,相持不下,就去问祖父陈寔。陈寔笑道﹔”元方是难兄,季方是难弟。”意思是说,他们兄弟俩的德才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低。出自《世说新语》

25、(骑在猛虎身上,难以下来,形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例﹔采取行动前不仔细考虑后果﹐往往会使自己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

26、陈荛咨善射箭。有一天,他在场地上练习射箭,箭箭都射中了靶子,看的人们都一齐拍手叫好。只有一个卖油的老人,只是略微点了点头,表示他并不十分惊奇。

27、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8、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9、(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神箭手和神枪手的射击技术,或用来比喻计划事情很有把握。例﹔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太多了﹐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百发百中。) 

30、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31、战国时,邹国同鲁国打仗,邹国打败了。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32、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交战以后,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人们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33、书香致远,读史启迪心灵,我喜欢徜徉于书海,沉浸在作者的世界里,与作者一同体悟精彩世间。

34、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35、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36、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优秀的人对话,我从三岁开始,爸妈会陪我读各种绘本,虽然不识字,但看到绘本我就能马上安静下来,听得津津有味,就这样从刚开始的亲子阅读到现在的自主阅读,阅读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从《365夜童话故事》到《小巴掌童话》,从《彼得兔的故事》到《老鼠记者》,在这些童话和故事中,我的识字量也得到逐步地增加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故事和童话中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这种收获是潜移默化的书本的熏陶得到的人生养料,会滋养我的一生,阅读,是我能受用一生的好习惯,我爱阅读!

37、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他把玉献给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38、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39、(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40、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41、一天夜间,田单挑选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兵,他们跟在牛的后面,点起火来。这群牛带着烈焰,向燕军兵营狂奔而去。燕军兵营顿时起火。燕军惊恐万状,四处溃逃,齐军大胜,收复失去的土地。西汉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认为田单的这次胜利,是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典范。出自《史记》

42、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43、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44、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45、如今您却使用外国的马,这种马看起来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打起仗来一紧张,就会乱踢乱叫,不听指挥。到那时候,进退不得,您一定会后悔的。﹖”晋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告。结果,战鼓一响,郑国马就惊慌起来,无法驾驭,战车陷入泥坑,想进不能,要退不得,晋军大败,连晋公也被秦军捉去,当了俘虏。出自《战国策》

46、公元前594年,楚国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大夫乐婴去晋国求援。晋景公召集大臣商议,准备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劝阻说﹔”我们不能出兵。古话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哪里管得着楚国的事呢﹕不如暂不出兵,且等楚国国势衰退以后再说吧。”

47、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48、(高兴自满的样子。例﹔他最近几天得意扬扬﹐大概是买股票发了财。) 

49、(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50、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51、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52、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一心求仙学道,寻找长生不老术。一天,有八个白发老人求见,说有”却老之术”,愿意当面奉献。侍卫通报后,刘安说﹔”他们自己都已老成这个样子,哪来什么却老之术,分明是欺骗,不见﹖”八个老者听说后,把自己变为八个小娃娃,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这样总可以了吧﹖”

53、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54、陈荛咨善射箭。有一天,他在场地上练习射箭,箭箭都射中了靶子,看的人们都一齐拍手叫好。只有一个卖油的老人,只是略微点了点头,表示他并不十分惊奇。

55、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6、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57、 从此之后,马夫就改变了态度,变得很谦虚。晏子看见他的态度和以前大不相同,就问他是什么缘故。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晏子,晏子觉得他能够这样快地改变态度,是很好的,后来就推荐他做了官吏。出自《晏子春秋》

58、战国时,燕昭王继位之后,想恢复国力,为父报仇。他去请教郭隗应该怎么做。他按郭隗的意见,筑了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才;同时,他关心臣民的疾苦,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用了二十年时间,使燕国国富民强,在讨伐齐国时打了胜仗。

59、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60、(提示)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61、父母陪孩子阅读,可以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让亲子关系其乐融融。就如松居直所说“书中记录了什么是幸福,但父母用自己的嘴、自己的声音,告诉孩子书里所写的事情,这比起让孩子自己看更有意义。如果你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他就能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因为,陪孩子看书,亲子之间交换丰富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62、春秋时,楚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大臣斗伯比为他送行时,看到他走路时把脚抬得高高的,回来就对楚王说:屈瑕太骄傲了,他必败无疑。楚王赶紧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轻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屈瑕已经兵败鄢水。由于羞愧,一个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杀了。

63、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