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9句孟子名言警句翻译
孟子名言警句翻译
1、(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3、(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5、综合以上两条,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6、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8、(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9、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0、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1、当今人世,通讯发达,交通便捷,天涯若比邻;不像古代社会,生离近乎死别,远游即是音信杳然。因此,父母在也不妨远游。但是,天涯游子倘能于心中时常默念孔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话,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对远方的父母,也是一种慰藉。
12、(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13、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14、(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5、(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6、◆初中地理(全册)易错知识点大汇总,暑假预习、复习必备!
1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8、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9、(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0、译文: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2、(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3、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4、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25、(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26、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8、(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0、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1、角度一:孟子的这一主张,说明不管是战争还是治国都要顺应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远见卓识,对当今社会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也应该看到,孟子提出一个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君主统治,所以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32、(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3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4、(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35、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3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37、(2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38、(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39、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4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2、(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44、您一定收藏与转给更多人!不要错过报名时间!
45、(译文)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6、(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有新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47、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48、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49、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50、“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51、(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5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3、(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54、事奉,以谁最为重大?以事奉父母最为重大。守护,以什么东西最为重大?以守护自身的节操最为重大。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曾听说过。谁不做事奉的事呢?但事奉父母是事奉的根本。谁不做守护的事呢,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守护的根本。
55、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56、这样做了以后,再 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5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8、(名言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