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67句屈原楚辞名句
屈原楚辞名句
1、这是说屈原受怀王重托,起草改革宪令。而代表旧贵族集团利益的上官大夫想探知宪令的内容,屈原不告诉他,上官大夫试图抢夺,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后来上官大夫到怀王那里进谗言,挑拨怀王与屈原之间的关系,怀王轻信上官大夫的话,疏远了屈原。
2、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5、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d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
6、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7、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屈原
8、《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0、专业课真题重要在哪,怎么利用?一篇文章告诉你真题的方方面面
11、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屈原楚辞名句)。
12、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兮归来,哀江南。宋玉《楚辞招魂》
13、如果江水清澈,可以洗我的冠带。如果江水浑浊,可以洗我的脚。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
14、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屈原《楚辞》
1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个比喻,比喻说在乱世中,大家都沉沦里面不明是非,只有我一个人看的清现在的局势。主要因为当时乱世,特别是战国时期没有国的概念,所以有朝秦暮楚这句话。但这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屈原的君王不重用他,所以又有大家不了解他的无奈。
16、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歌湘夫人》
1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8、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19、0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语出屈原《九歌 司命》。此写恋人离别后的惆怅.前句写现实的悲哀,后句更写回味中流露了无限的眷恋.虽然直抒胸臆,不假物象,但却有一唱三叹之妙。
20、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21、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22、楚军阵地被秦兵攻陷,主帅车骑受伤,但他仍坚定地指挥着战斗,直杀得天怨神怒,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与战士们一同倒下,壮烈牺牲在战场之上。这一段具体写主帅指挥战斗直至牺牲时的情景。
2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24、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25、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26、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27、秋天的气息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悲戚啊!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28、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29、姱修滂浩,丽以佳只。曾颊倚耳,曲眉规只。滂心绰态,姣丽施只。小腰秀颈,若鲜卑只。屈原《楚辞》
30、《湘君》既是一首祭歌,又是一首极美妙的抒情诗。它与后面的《湘夫人》《山鬼》《河伯》一样,在艺术表现上均采用了“代拟”方式。对于民间的祭祀活动,屈原当然是熟悉的。但祭祀背景的展现,迎神情节的构思,迎神巫者在特定场景中的情感表现,实皆出于诗人设身处地的虚拟。屈原以丰富的想象力,将对湘君的“望祀”活动,展开在沅湘、洞庭那横贯数百里的广阔空间,通过“望夫君兮未来”“驾飞龙兮北征”“横大江兮扬灵”等曲折情节的构思,代为迎神巫者抒发“久待”中的焦虑,“远迎”中的虔诚和失望,以及“不遇”神灵的哀怨之情。
31、这一段是对楚国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其精神的歌颂。
32、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屈原
34、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3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36、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37、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38、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39、"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九歌》"
4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41、这是诗人屈原自己乘龙驾马,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于可以和天地日月一样亘古永存。这两句后用以指伟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价值。
42、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43、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44、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45、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4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7、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48、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这仍是“与世推移”的意思。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49、0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语出屈原《离骚》。“坠露”与“落英”都是高洁芬芳之物,诗人说以之为食,是就精神素养而言,与字面意义无涉.此句意象玲珑,境界虚空,读之如醍醐灌顶,使人心地一片澄明。
50、再次,与诗人的感情洪流奔突跌宕相应,《离骚》将跌宕的情感融化在一种既澎湃汹涌又回旋往复的抒情节奏中。某些执著的情绪在类似的句组中反复出现,如好修、怨悔、怀古、伤今,“弃置而复依恋,无可忍而又不忍;欲去还留,难留而亦不易去”(钱锺书语),反复加深着读者的印象,既悱恻缠绵,又惊心动魄,也成为一种创调。
51、屈原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他的人格、他的品质,凝聚成一种精神,这就是“屈子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52、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楚辞九章哀郢》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九章橘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楚辞》
53、与中原人不同,楚国祭祀的山鬼是一个妩媚的女子,并非魑魅魍魉的妖魔鬼怪形象。这是此篇的最后一句。山鬼全篇都是弥漫着凄婉哀伤的情绪,山鬼盼情郎而不来,强自宽慰,最终失望而归,而这最后一句,情与景德交融已达不可分割的化境。
54、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
55、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56、再看《国殇》。《小尔雅》曰:“无主之鬼谓之殇”,国殇:死于国事者,亦即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这首诗成功塑造了一位刚强勇武、以身殉国的令人崇敬的爱国英雄形象,也是追悼所有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它寄托着屈原的爱国精神,今天读来,依然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
57、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58、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59、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6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1、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6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63、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
64、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65、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楚辞》
66、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