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9句茨威格代表作小说集


茨威格代表作小说集

1、在《三大师》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篇幅最长的一篇,也是茨威格怀着强烈的激情写成的。一九一六年二月八日,他在致赫·黑塞的信中称,这本书凝聚着他三年的劳动和心血。

2、“我的心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块怀表,你对它绷紧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

3、书本结尾,心力憔悴的茨威格仍用他“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写下了结语,“阳光普照着大地,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自己眼前的影子,于是也看见这场战争上一场战争的影子。在我们的时代,我是避不开这些战争的阴影的。……但是,任何阴影,到头来也只是光线的孩子,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亡,他才算是真正活过。”

4、果戈理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代表作品有《死魂灵》《狂人日记》《钦差大臣》《密尔格拉德》等。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围绕着故事而展开的.但是他故事的编排与发展却是荒诞不经的。在这种荒诞不经的故事中,往往会安排一些荒诞不经的结局与过程,让读者在不可思议的故事情节中,去感受作者对俄国社会与俄国专制制度的残酷性。

5、ISBN978-7-5014-5619-2(茨威格代表作小说集)。

6、在《三大师》中,茨威格把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做是叙事文学的天才,是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在论述他们时,不是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而是紧紧抓住他们最本质量重要的,是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是他们各自生活和创作中举之则目张的纲。

7、这套译丛是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担任主编,组织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的10余位社会心理学家担任编委,以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主编的“麦格劳希尔社会心理学系列丛书”为基础,从中遴选出精品,并在更大的范围内,补充近年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心理学新著。

8、《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DieWeltvonGestern)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该书写成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临终前被流放的最后几年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1942年才得以在斯德哥尔摩面世。

9、茨威格《象棋的故事》既不是讲一些陈年旧事,又不描述人们所熟知的皮肉痛苦,而是通过两个在现实中近乎荒诞的传奇人物:一个是行为怪诞的象棋世界冠军,另一个是二十多年未动棋子的博士,突出的是法西斯的“文明”暴行。看上去不打不骂,也无强制苦役,不受冻,不挨饿,单人独往,不上手铐脚镣,没有威胁恐吓;然而精神上的折磨远远胜于肉体上的酷刑,对于思维敏捷、感情细腻的人更是如此。这点在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里写得十分深刻,令人信服。作家茨威格以其特有的心理分析手法,展现了法西斯分子对人的精神和肉体进行的骇人听闻的折磨:在各式各样的法西斯的牢房里,有多少优秀之士不堪这种折磨,终于精神崩溃:又有多少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无声无形的酷刑,内心极度痛苦,终于在自杀中寻找解脱痛苦的途径。

10、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11、所有的城市中,年轻的茨威格把在巴黎一年的生活称为可拥有一生的幸福回忆。茨威格用写意的手法,将巴黎的气韵描写得让读者神往不以,“一个最能让人感受逍遥自在这个最单纯、最智慧的生活真味的地方,……每样特性在巴黎都有空间,没有种族、阶层、出身……。”读着这些,你仿佛看到了塞纳河上波光粼粼,林荫道上树林泛绿,年轻的姑娘们佩戴着紫罗兰这优雅逍遥的巴黎之春。

12、在茨威格的作品中,最具知名度的无疑是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人物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

13、套装包含《17世纪艺术》《18世纪艺术》《19世纪艺术》《20世纪艺术》《绘画观赏》《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艺术》《中世纪艺术》。

14、在失去祖国后,茨威格先后到过英国、阿根廷等国家。但如同他之前感受到的那般,他仍然觉得欧洲正在“死亡”,连同他引以为豪的欧洲文明一同走向幻灭。最后,他的脚步落在了巴西。茨威格那被欧洲伤害的心在巴西这得到了慰藉,但遗憾的是,这种慰藉最后还是敌不过汹涌而来的对故土的失望,甚至是绝望。

15、自2004年首本推出以来,已陆续出版《亲密关系》《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决策与判断》《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社会冲突:升级、僵局及解决》《社会心理学纲要》。十余年来,这套关于人性、人情、人欲、人世的学术丛书,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是系统了解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来龙去脉、重大发现以及最新前沿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的窗口。

16、播音主持、高校教师…关于职称,最近有这些好消息!速看→

17、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哈吉穆拉特》《哥萨克》《克鲁采奏鸣曲》《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18、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在德国作家中拥有读者之众,很少有人能超过他。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销售量直线上升,他思想深邃而不流于晦涩,文字平易而不流于肤浅,情节动人而无斧凿的痕迹。

19、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霍尔沃森对传统成功学观点提出质疑,以严谨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大量极具启发性的实验,揭示人类动机的基本理论。开启(生词提示),让英语阅读的魅力显现吧。

20、译者为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草婴于1987年获得苏联文学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1997年获中国作协颁发的“鲁迅文学翻译彩虹奖”,2002年被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06年被授予“俄罗斯荣誉作家”称号、“高尔基勋章”,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草婴以一人之力完成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工作,这一壮举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21、ISBN978-7-5014-5352-8

22、尽管茨威格的中小学教育还是枯燥的计划性教育,但校外高速发展的城市充满了吸引力,剧院、博物馆、书店、大学和音乐,刺激着对精神、艺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们,于是私底下的课堂成了艺术、文学和音乐的温床,他们常常在下午混在大学生中到大学里去听讲座,参观各种艺术展览会,走进解剖学的课堂去看尸体解剖,溜进爱乐乐团的排练场……。自由开放的时代使学生们十六七岁就开始创作,既产生了少年天才诗人霍夫曼斯塔尔,也让年少的茨威格的青春里填满了对文学的早熟,对艺术的痴狂和对美的偏执。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斯蒂芬·茨威格加入了英国国籍。他离开了伦敦,取道纽约、阿根廷和巴拉圭到达了巴西。

24、在经典的人物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茨威格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种风格。他选取了历史上的十四个瞬间,将丰富的细节和充沛的情感填充到构成这些历史性瞬间的每个人物身上。

25、  这离奇的故事说明上层社会奇怪的双重道德。这对于涉世未深、真情未泯的少年自然是个痛苦的洗礼。真相大白之后他反而大失所望,感到受骗,受到愚弄,他纯真的初恋被人戏耍。这意外的爱情经历和奇特的失恋之苦,给他留下苦涩的回味和难以磨灭的伤痕。他带着一条跌断后重新治愈的腿和一颗受伤后难以愈合的心离开了表姐,告别了少年时代,走进了更加扑朔迷离、真伪难辨的成年世界。

26、无论哪一种读者,在自己所钟情的领域都少不了几样“传家宝”。

27、在茨威格看来,广大群众在享受了几乎半个世纪的和平之后,已经对战争感到陌生,甚至是一无所知了。同时,因为距离战场遥远,普通民众甚至对战争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它是带有浪漫色彩的英雄活动。茨威格从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分狂热的爱过主义中抽离出来,明白到战争并非教科书和美术馆中的那般单而是到处充满着血流成河与不可弥补的伤痛。他也做不到“一夜之间憎恨另一个世界”,因为在他眼里,那个世界(即其他战时国)“就像自己的世界一样”。在种种逼仄之下,茨威格那作为“世界公民”的心“觉醒”了,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说:“在我的内心,从战争的最初以刹那起,就已肯定要当一个世界公民。”

28、于是,他感到心力交瘁。这不是肉体的疲劳,而是心灵的疲惫。所以他在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之后,选择和夫人服毒自杀。

29、古今中外不同时代背景下一些人物与国家命运起伏,以及颇具时代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态,高晓松两本书全面解读。

30、《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作为“世界著名作家短篇小说精选系列”之选取了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被称为“美国文学的林肯”的世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十个短篇小说代表作汇编成书。译者是大学文学教授,著名的马克·吐温研究专家,对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风格及译文把握准确,表述确保不失原味,使得译文与原著相得益彰。

31、最近新出版的这套《茨威格精选集》中,收录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昨日之旅》、《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传》、《三作家传》、《昨日的世界》共八部作品,将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名作与传记代表作一网打尽,完整呈现了作家的创作生涯。

32、  他的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并不意味着突破。他的第一部诗剧《特西特斯》,尽管轰动一时,也只能视为这位才气横溢的青年作家一次成功的尝试。真正的突破是他的中短篇小说。本世纪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亚克和奥地利的茨威格。

33、作品收录了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月光巷》《家庭女教师》等代表性作品。茨威格的作品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的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对少男少女青春萌动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记录了因情欲驱使而激情犯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的心灵自白,描写了暮年男女对情感经历的痛苦回忆。

34、本书选译了世界文坛巨匠高尔基于1892—1916年期间创作和最初发表的短篇小说16篇,就其内容和风格而言,既有现实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这些作品的主人公主要是贫苦农民、工人、妇女、军人、手工业者、流浪者、乞丐、小偷、妓女、小市民和知识分子。这些作品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批判了统治者、压迫者和剥削者的虚伪、贪婪和残忍,喊出了劳动人民、无业游民、妇女和其他社会底层人群痛苦的心声,呼唤着光明、自由、平等、正义和善良,最终触摸到了新社会的脉动。

35、作者一生仅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就在世界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可见这本书的魅力有多大。一问世就成了美国最畅销的小说,这部小说向上的主题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建议大家可以阅读下。

36、直到今天,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建筑、城堡、宫殿和遗址依然完好。借用伟大的地中海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话:“这片大海耐心地为我们重演过去的景象,将其放置在蓝天之下、厚土之上,我们能亲眼看见这天与地,它们如同很久以前一样。只消集中注意力思考片刻或者瞬间的白日梦,这个过去就栩栩如生地回来了。”地中海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件,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37、到这时候,这座城市,这座对我来说如此陌生,如此毫无意义地在我身边喧嚣轰响的城市,才获得了生气,到这时候,我才重新复活,因为我感觉到了你的存在,你,我永恒的梦。我没有想到,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在你和我那抬头仰望的目光之间只相隔你窗户的一层玻璃,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我抬头看啊,看啊:那儿有灯光,那儿是房子,那儿是你,那儿就是我的天地。两年来我朝思暮想的这一时刻,如今总算盼到了。这个漫长的夜晚天气温和,夜雾弥漫,我一直站在你的窗下,直到灯光熄灭。

38、这份美好随着1933年1月希特勒的上台执政而中止,欧洲开始陷入一个人性彻底泯灭的时期。讴歌人性、渴望和平、控诉战争的茨威格被当作是“一个颓废的堕落时代的代表”,他的书在德国成为禁书,被投入火堆,他在萨尔茨堡的家遭到查抄。茨威格从此流亡海外。从1933年到1942年,在茨威格生命中的最后八九年间,他过着一种犹如飘蓬般的流亡生涯。

39、小说文笔洗炼、叙事清晰、内涵丰富、情节紧凑,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迥异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难得一见的手笔。

40、莫泊桑一生创作短篇小说将近三百篇,侧重摹写人情世态,题材广泛。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擅长从平凡琐屑的社会生活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地真实。其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线均有独到之处。

41、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2、  夜,神秘莫测,清凉静谧,暑热消退,喧声尽逝。少年的心里可并不平静,青春在骚动,激情在翻腾。朦胧的渴望,无名的惘怅驱使他在林间徘徊,在树下踯躅。突然间一道白光,一缕轻纱,一片浮云,从天外飞来一个仙女,从夜空降落一个女神,像朦胧的夜色一样虚无缥缈,似真似幻,飘然而至,倏然而逝,只留下荡气回肠的回忆,怅然若失的怅惘。这意外的艳遇,销魂的时光,激情如火,柔情似水,像一阕迷人的夜曲,诗意盎然,动人心弦,汇成小说《夜色朦胧》的主旋律。

43、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44、“黑暗塔”系列是斯蒂芬·金最负盛名的奇幻小说,这位当代惊悚小说之王、通俗小说大师耗时三十余年才完成这部史诗般的奇幻巨著。这个糅合了科幻、西部故事和奇幻等多种元素的系列多年来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在他漫长的创作过程中,许多读者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讨论书中令人琢磨不透的情节。

45、欧·亨利一生中留下了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主要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其中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其短篇小说语言生动、精练,想象力丰富,构思精巧,幽默诙谐。他的短篇小说最显著、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特点是结尾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是独具匠心的,让读者从中体会到微笑里的辛酸,讽刺里的悲哀和无可奈何,常常带来“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

46、小说和人物传记之外,特别要推荐一下茨威格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47、《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48、我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抖;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紧绷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49、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50、在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却始终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却塑造了一位深情、自尊、内心强大、自由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51、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著有多篇名人传记。

52、对于见仁见智的历史争论,“新视角全球简史”系列独辟蹊径,试图基于史实本身对其做出全面而公正的解释,这样既能激起普通读者和历史爱好者的浓厚兴趣,也能进一步感染广大的历史学习者及专业学者,为我们在21世纪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个全新的视角。分主题进行深层次解析,写作严谨;同时内容简洁而紧凑,可读性强。作者们在书后也列出了长长的参考书目,供读者进一步阅读和探索。

53、本书精选了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若干,其中包括《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世界经典名篇。

54、茨威格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流亡海外。虽然他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上的折磨往往甚于肉体上的酷刑。茨威格身在国外,没有受到他的亲友们遭到的厄运,但他去国离家,成为四海飘零的流亡者,内心同样各受折磨。他那敏感的心灵,既承担着自己的痛苦,也分担着在祖国受迫害的亲友、同胞的忧患。

55、进入新京报书评周刊“茨威格精选集”购买页面

56、出品: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本唐出版

57、《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

58、他没有德国作家故弄玄虚的通病,没有玩深沉的“哲理思考”,也没有为卖弄渊博而故意生造出来的古怪词句。茨威格这种纯正真切平易近人的风格,是他赢得读者的主要原因。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茨成格既是个杰出的艺术家,又是个能给人以慰藉、启迪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