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4句古人名言警句修身


古人名言警句修身

1、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3、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4、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5、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7、译文:利益得在自己一人就不去谋取,得在天下百姓就一定去谋取。

8、解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人生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追求安宁那么外物感动我就轻,崇尚和谐那么我感应外物就顺,外轻内顺,那么人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9、(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10、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11、诚信就像人生航船的楫桨,控制着人生的去向。

12、释义:自己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是有区别的。对待自己,不嫌其标准高(严格要求);对待别人,则不可以自以为是,高高凌驾于别人之上。(古人名言警句修身)。

13、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14、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15、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

16、译文:人们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一样,这不能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与天地一样没有边际。

17、(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8、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之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诸葛亮《答法正书》)。

19、修身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

20、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21、(大意)(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22、解释: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3、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4、覆:颠覆,翻转。君王如同船只,人民如同江水。水可以承载船前行,也可以使得船倾覆。

25、(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26、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28、 解释:即便在屋漏隐僻独处之处也能对得起天地神明、无愧无怍,才算无辱于乾坤父母;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无所懈怠。

29、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30、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31、译文:功成名就以后,不要忘了老朋友,贫贱时也要维持好彼此之间的友谊。

3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3、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34、(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35、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36、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37、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38、(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39、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荀子·大略》。

40、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4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42、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现代国洪河作》

43、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张英《聪训斋语》

44、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南北朝·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

45、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有种全新的人,并

46、译文: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47、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4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49、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感到体力的增强,心情也更舒畅了。

50、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泰戈尔

51、解读: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懂得衣着与养生的关系,认为衣服的厚薄应该随时节且适度。暑天不可穿太薄,寒天不可穿太厚。衣服要和外界气候,有个适应度,不可过于极端。并进一步指出:“寒热之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

52、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53、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54、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王夫之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6、译文: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如果有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要先泡一大碗炒米递到他们手中,用一小碟酱、生姜来下饭,这都是最能温暖老人与穷人心灵的好东西。

57、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恼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

58、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59、(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6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1、(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李叔同

63、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6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5、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

66、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张英《聪训斋语》

67、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68、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

69、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有一点收获就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因为没有见识;有恒心,就绝没有干不成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70、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71、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72、(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73、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74、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7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7、  现在的人,很少说写毛笔字,而说练书法。

78、译文:读书可以增长追求世间法则至理之心,是颐养心性的第一等事。

79、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80、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

81、解读: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82、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83、解读:历代医家首列寡欲养神为养生学之第一要义,认为清心寡欲才是养生之道,凡事适度。过度纵欲就会引发身体有灾害,过度追求享乐,则会让肌体产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