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3句门捷列夫坦克


门捷列夫坦克

1、就酱吧~最近更的慢因为宿舍的网总是有时传不了图...去碎了...一会儿看国家德比。┗|`O′|┛嗷~~

2、  直到今天,历史学家也无法确定履带的发明者。一些历史学家将此归功于法国人德赫尔曼。1713年,他绘制了一种“新型马车”的草图,其侧面布满了细小的滚轮。但与此同时,另一些人将这项发明归功于英国人查德·埃奇沃思(RichardEdgeworth)——它们在结构上都和履带车辆的传动系统比较接近。(门捷列夫坦克)。

3、T-35↓↓↓卧槽!完全是陆地巡洋舰啊好么!T-35从1933年开始列装,1939年停产,大概生产了六十辆左右。

4、随后,佛斯特公司(WilliamFoster’s&Co.Ltd)的另一位坦克设计师威廉·特里顿(WilliamTritton,1875-1946)爵士于1916年7月将威尔森少校的设想转化为一个实际的设计案。这个被称为“佛斯特战斗坦克”的方案设计全重接近100吨,车体长13米,装甲在原有的2英寸基础上再加挂2英寸的附加装甲板,采用两台120马力发动机提供动力。该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将2门6磅炮和5挺机枪全部安装在车头的一个装甲战斗室内,从而形成一个超强的火力堡垒。

5、这种东西大概长这样↓↓↓卧槽这特么完全是一节火车皮上加了一根长管子好么!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卧槽情不自禁唱出来了啊!

6、曾经的红色帝国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土崩瓦解,解体后的军方根本无力列装这种造价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高昂的坦克。另一方面,激光武器的实战价值其实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卧槽为啥突然好想玩红警啊!妈蛋!

7、Top10:改造后的沙皇(CzarTank)

8、不过讲真的,能在早期有这样的思路,在最优解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敢于去作出很多创新,其实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没有这些先行者,后来的发展可能也不会有那么迅速。好了,早期的事不多说了,说到二战之前。

9、1915年9月,针对样车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英国人又对车轮等部位进行了改进,终于在年底前完成了新的样车,命名为:小威廉”,它是设计者威廉?特里顿的爱称。按中国通常意译的名称,叫做“小游民”,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辆坦克。由于它外型像个巨大的水柜,为了保密,英国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tank(大水柜),汉音读作“坦克”。此后,这个古怪的名字便名扬天下,延续至今。

10、短,大家都很好理解,由于仿制的是纳粹Me1和Me163一样,它从外形上看就属于比较短的类型...但这个并不能算是一个黑点。它真正的黑点是快。卧槽?你特喵逗我呢?飞得快也算黑点?

11、毕竟这时候就连联合舰队都只能龟缩在濑户内海等着挨炸了...来来来又到了跑题的时间,上几张吴港空袭的图大家开心一下...跪了的出云,打过淞沪↓↓↓跪了的日向↓↓↓跪了的青叶↓↓↓跪了的大淀,联合舰队最后的旗舰↓↓↓伊势的图没找着。嗯,之后这个空袭还会在海上篇被提到,这里只是大家开心一下就不多讲了。总之霓虹这时候已经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空中威胁。

12、    虽然在1916年11月15日索姆河会战中英军坦克的登场给了德军极大震撼,但德国人很快发现这些薄皮大馅的“铁盒子”在自己的75毫米野战炮打击下显得脆弱不堪,布置在车体两侧的火炮也因射角有限往往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德国人制造的A7V坦克与英式菱形坦克正相反,采用了箱式结构和前主炮布局。虽然A7V坦克的防护性比起菱形坦克有了显著提升,但是过于低矮的底盘使其越野性能较差,德国也不得不回过头考虑菱形坦克设计。

13、二战期间,美国大量生产的坦克主要为中型、轻型坦克。不过,在重型坦克的研制上,美国军方也有所建树。主要是由于实战的经验表明,“谢尔曼”中型坦克在和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及“黑豹”坦克的较量中处于下风。严酷的事实,促使美军发展重型坦克。

14、  其中最早出现的是膛线,它的问世改变了一个尴尬的现实:19世纪之前,军事工程师们普遍将炮术视为一项神秘学——他们既无法预测炮弹的飞行路径,也无法通过计算和测量,让炮火变得更加凶狠和致命。事实上,在飞向敌军的过程中,当时的炮弹不仅要受膛内受力不均等因素影响,还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偏移。但膛线的设计改变了一切:它让炮弹在发射后高速自转,进而保持了弹道的稳定。

15、1914年8月,23岁的波罗霍夫什奇科夫提出建造一辆军用越野车,他认为采用,履带结构效果最好,应该有装甲防护和武器,据说1915年1月9日图纸和原材料就已经到位,1月13日,开始施工,有趣的是,由于波罗霍夫什奇科夫的身世,沙俄陆军工程师波尔科夫尼克负责监督建造工作,建造完成后命名为“维兹德霍德”。5月18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测试持续到年底。不过结果很不乐观。

16、从长相上看几乎和你儿子与隔壁老王的关系一模一样好么!不同于夭折的独立号,这款看上去很屌的T-28曾大规模装备苏军,并且参加了著名的苏芬战争。

17、阿斯齐兹首相批准了这一报告,责成陆军具体实施。陆军于1915年2月中旬开始了以美国制造的拖拉机为基础的预备试验。由于陆军对这项计划缺乏信心,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就在这时,还是在丘吉尔的推动下,海军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开始了“陆地战舰”的研制。

18、不过既然题主问的是华而不实,这里与题目关系不大,就不多谈了...因为这些东西不实则已,华则未必。

19、很多人都觉得A-44坦克很怪异但跟下边几款没法比

20、与此同时,作为一战前机动车辆最大的保有国——沙皇俄国——的工程师们,也在一战前和一战初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设想,这里展示的工程师门捷列夫的设想,该坦克安装了一门大口径舰炮,在开火时,底盘悬挂系统会将车体放下,以保证其稳定

21、大概长这样↓↓↓卧槽!就这你还说你没抄独立号!?

22、有人将人类最早的“坦克”设计归功于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他曾经在一份手稿中写道:“我可以制造安装铁甲的车辆,它可以依靠自己的火炮进入敌人射程,并且没有任何一队士兵可以突破它,它的安全而无懈可击。步兵可以紧随其后快速前进而不受伤害。”这里展示的,就是后人还原的、达芬奇坦克的结构模型,尽管在手稿中,这位大师并没有说明,这种坦克该采用什么动力

23、这一时期,各国坦克的发展,直接与他们对坦克作用的认识和作战理论相关。法国人拘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十分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因此就制造了一些速度低、防护较强的“步兵伴随坦克”,如雷诺FT-17坦克。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让法国人大吃苦头,法国行动缓慢的坦克,根本不是德国坦克的对手。英国作为坦克的发祥地,有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富勒等一大批鼓吹集中使用坦克的军官,尽管他们的理论没有被当局采纳,但他们的机械化战争思想却对坦克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使英国人比较看重坦克的机动性能。于是英国人按照陆军分为步兵和骑兵的传统观念,同时受到坦克出生于海军的影响,别出心裁地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也称为骑兵坦克)。前者突出装甲防护,后者则突出机动性。德国人初期因不重视发展坦克,在一战战场上吃过大亏,又因为战后被禁止制造坦克,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更加重视发展坦克,对坦克的作用也认识得更加清楚。以德国装甲兵的创建者古德里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军官提出了将坦克集中编组使用,并与俯冲轰炸机相配合,实施深远突击的“闪击战”理论,被当局所采纳。因此在坦克的发展上,德国十分注重机动性同火力相结合,使他们的坦克性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古德里安后来还晋升德国陆军上将。德国30年代末期制造的A7V型坦克,就是当时坦克中的佼佼者。该坦克重20吨,火炮口径05毫米,时速达到了40千米/时。

24、以及我这个傻缺刚刚发现把之前写好的东西忘在公司电脑上了...嗯,之前说的都是现代的兵器呢。虽然有些脑洞有些大,但是还是能够看出来设计者们某方面的追求的...

25、西姆斯装甲车,人类历史上第一种装甲车辆,以今天的观点看,它的设计仍然非常简陋

26、  早期的加特林机枪重约1吨,像大炮一样笨重,射击时需要一群人照管。而且就像许多新出现的军事装备一样,其早期版本表现还非常拙劣,比如说,在射击时,其非常容易卡壳,让普通士兵几乎手足无措,保守派军官们也冷漠地看待这个怪物,他们宣称机枪颠覆了军队中的骑士精神,何况其火力和射程都和大炮存在差距。

27、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内燃机已经变得非常轻巧,而动力则愈发强劲,这里展示的,是一部1910年代出品的航空引擎,其尺寸不到瓦特蒸汽机的十分之却能产生至少5倍于此的动力

28、嗯,简单解释一下斯金纳箱,就是一个放入了鸽子或者耗子的箱子,箱子里面有杠杆或者按键,然后如果鸽子或者耗子触动了这个杠杆或者按键,就会有吃的掉下来。通过斯金纳箱实验,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注意!注意!注意!斯金纳在动物的学习行为这方面的发现,以及他对实验动物鸽子的兴趣,绝对不是没有作用的。

29、▐动力装置:门捷列夫设计采用一台25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为全车提供动力和所需电力(全车电气化照明)。与火炮一样,这台发动机也是从海军的潜艇上直接搬过来的。发动机位于车身的后方左侧,发动机正前方的油箱可以储存足够行进50公里所需的燃油。由于功率小、车身重,门捷列夫采用了一个前4后1的变速箱,以让坦克能缓慢的加速到8km/h的速度。虽然还不够看但总比后来的MarkI快一点。

30、比如这个↓↓↓沙皇战车,1917年。我了个大擦这是个啥!

31、  19世纪中期,火炮的另一项重大改进,是驻退设备的使用,它改变了火炮的作战方式。事实上,在诞生之初,炮兵的任务不仅仅是发射火炮,还包括在开火后,将被后坐力震远的火炮拉回发射阵地。由于这道工序,开炮的流程往往变得非常繁琐,也正是因此,从大炮发明以来,工程师和炮兵们始终在努力克服这一点。最初,炮手们选择用畜力和人力,18世纪,英国海军用一套滑轮装置来克服这种问题,到19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工程师们注意到了液压装置和弹簧——它们能吸收炮管后座的冲击,进而通过反作用力将其送回原位。1870年代末,阿姆斯特朗公司开始生产第一批带驻退装置的大炮,这些大炮在开火时几乎不会整体向后位移。这一点提高了它们的射击速度,也让炮手能够持续瞄准,更重要的是,这种武器可以固定在紧凑的空间内,这就为安装火炮的坦克出现铺平了道路。扮演同样作用的还有后膛装填,它们让火炮可以以5发/分的速度快速射击。

32、那天照大神后来只好请你亲自去见他当面告诉你这玩意不靠谱了...谁叫当初讲不听呢。╮(╯▽╰)╭嗯,虽然不知道天照大神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感觉他对小鬼砸们还是挺照顾的。

33、奥地利工程师京特·布斯廷在1911年设计的“机动大炮”,这里展示的后人根据原始蓝图完成的复原品,其灵感来自当时美国生产的一种拖拉机,该设计安装了一个可以全向旋转的炮塔,其前后伸出的金属轮杆可以帮助其翻越堑壕

34、在19世纪末,科幻作家威尔斯也曾提出了坦克的设想,在他的短篇科幻小说《陆战铁甲》里,威尔斯预言了一种“地面战舰”在战争中的运用,后来他曾长期打官司,声称是他“发明”了坦克,尽管从小说原版的插图中,我们根本看不出其细节,比如采用何种动力,或者安装了什么武器

35、受英军坦克出现的影响,德国人也开始研究自己的坦克,最终,他们制造出了一种钢铁怪物——A7V,其装备了1门火炮和6挺机枪,战斗全重为30吨,A7V坦克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世界上乘员人数最多的坦克:达到了18人

36、中型多炮塔坦克115工程差点就成为制式武器了

37、此君在装甲兵诞生的早期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门捷列夫”坦克。

38、▐武器配置:门捷列夫坦克与后来的M3“李”有相似之处,都是车体扛大炮+头顶小炮塔的设计。其所用的主要火炮就是海军的120mm凯恩加农炮,炮管从车体前部伸出,可以在左右16度的范围内瞄准。如果超越这一角度,就只能与后来的TD一样,转动车身了。此外,车顶还有一个“升降式”的机枪塔,内置一挺马克沁机枪。

39、但是,当全国发明家协会的家伙们收到了这份“鸽子炸弹”的计划之后,大家的状况是这样的↓↓↓于是大家婉拒了斯金纳。

40、更适合说它是一个概念坦克,1923年坦克最终被拆除报废,并未在战场使用。

41、早在沙俄末期苏俄早期,北极熊就出现了一位富有创(shen)造(jing)力(bing)的设计师即著名的装甲兵设计师门捷列夫。嗯,和做梦梦到元素周期表的那个门捷列夫不是同一个人。

42、很多民族企业,抗战后,沦陷到日占区,结果日本投降后,直接被国府以日产的名义没收瓜分···

43、那就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时之间美帝社会风向就变天了啊!啥!鸽子炸弹?打仗能用不?能用?那整!整!往死里整!斯金纳这次不但得到了支持,还拿到了一笔5万美刀的项目资金。不仅如此,通用公司也被斯金纳所说服,开始给予斯金纳支持。

44、1944年3月和4月,德国潜艇U-1224(总是记成1024╮(╯▽╰)╭)和日本潜艇伊29从欧洲返回日本,艇上携带纳粹黑科技Me163火箭式战机和Me262喷气式战机的资料。

45、纽科门蒸汽机的结构图,它在当时也被称为“矿工的救星”

46、这款车糟糕的防御、糟糕的机动性、糟糕的悬挂系统注定它完美地契合了题主“华而不实”四个字的定义。

47、我估计沙皇童鞋当时的内心是这样的↓↓↓嗯,不过早期的奇葩其实各国都不少...也不只是毛子而已。

48、与此同时,法国人也开发出了自己的坦克,这里展示的就是施耐德CA1型,它安装了一门75毫米野战炮,2挺8毫米机枪,战斗全重14吨,6名乘员,速度5千米/时法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用于作战的坦克,共生产了400辆左右。1916年9月第一辆生产型施奈德坦克交付法国军队使用,1917年4月16日,它们首次出现在马恩河战役的战场上,但是表现不佳,糟糕的通风性能使乘员苦不堪言,薄弱的装甲和内部油箱设计严重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最终,法国军队决定放弃这种坦克

49、英国“科尔斯”(Coles)型炮塔的结构图,这种装置的存在,使得舰船和车辆可以向四周投射火力

50、1916年,有了“好货”的门捷列夫正式开始了“叫卖”之旅。但尽管他带上了全套的图纸,介绍的严谨而详实,沙俄高层却并未认可他的设计。一来是因为坦克太重,而来是军方觉的费钱。当年秋天英国的MarkI亮相之后,觉着机会来了的门捷列夫又开始重新“叫卖”,并针对上次的经验改进了设计(削弱了装甲、加强了火力)。但这一设计还是成本过高,不是实力孱弱的沙俄军工所能负担的起的。

51、总的来说,独立号算是多炮塔坦克里面比较成功的...因为也没有实战经验所以也不好说是不是真的华而不实。这家伙最后被废弃是因为财政上的原因而不是性能上。╮(╯▽╰)╭不重要,反正这货最后夭折了。但是你们也知道,这么暴力美学的东西,怎么会不引起毛子的注意...

52、老爷子曾经在一战的时候打跑了利维坦,地位上就狠狠的压了利维坦一把,战绩也是有目共睹。

53、坦克世界-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wikipedia.org)

54、下面提到的布里亚蒙特,在欧洲要塞建筑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因为在他设计和指导下建造的要塞几乎遍布整个欧洲,其中一些在二战期间仍在发挥作用。在这些要塞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安装了这种椭球型的炮塔,这里展示的,是位于沙皇俄国境内的、几座炮塔的结构图

55、(⊙o⊙)…听上去像是卖鞋的...好吧,其实是因为OrganicControl啦。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无疾而终。什么?你问我这个计划为什么最后没有投入使用?很简单啊...

56、“门捷列夫”坦克的武器布置比较合理。它将主要武器布置任车体内,而不是炮塔上,这在当时可能更合理些。而辅助武器——62毫米重机桅则布置在旋转机枪塔上,这也许更适合一战时期的交战对象。

57、在鸽子面前是一片银幕,银幕上投影出军舰、房屋等各种军事目标的影像。在目标影像那里,斯金纳放上了一堆谷物。如果鸽子的头部能够始终指向目标的方向,银幕的画面就会不断向着目标靠近,最终如果“抵达”目标,鸽子就能够获得食物。

58、很多人以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但是诺贝尔奖真的能准确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吗?一个门捷列夫难道抵不上十个普通诺贝尔奖获得者吗?一个列夫·托尔斯泰难道抵不上十个文学上的丘吉尔吗?

59、Top5:门捷列夫(Mendeleevtank)

60、不要小瞧这款动画,也有很多大男孩对它痴迷,还有人专门研究了这个动画中的几款坦克性能,连排名单都有。

61、包括大名鼎鼎的荣家,其实企业股份早就被四大家族给盘剥了····

62、一门铸造于1880年代的火炮的炮尾特写,尾栓和火炮内膛间用螺纹实现密合,到一战期间,这种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比如法军装备的75毫米野战炮,其最高射速甚至接近了15发/分

63、但是下面,我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巨作。对,你没猜错,又是毛子产的...

64、1890年代,沙俄境内巴库地区的一个油田,钻探技术的进步和大型油田的发现,使得柴油和汽油逐渐成了人类最重要的燃料

65、在19世纪中后期,炼钢技术的进步提升了大炮的威力和射程,还让它们变得更加安全和耐用,这里展示的,就是俄国奥布霍夫兵工厂使用新式钢材生产的、第一门大炮上的铭文,上面提到,该炮发射了超过4000发炮弹,但并没有出现事故

66、哇哦!那么这款看上去威风凛凛炮塔一堆开起来一定无比拉风的坦克在弱小的芬兰军队面前表现得到底怎样呢?答:被吊打了。对,T-28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完全就是一坨翔...不!我收回我刚刚说过的话!说它表现的是翔都抬举它了...

67、  这种突破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摸索期。提到动力革命,人们总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瓦特,但他在被跳动的茶壶盖吸引注意力之前1000多年,人们便发现了蒸汽的秘密。在公元前1世纪,亚历山大的希罗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蒸汽动力装置——汽转球。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空心小球固定在支架上,在两侧各安装一个方向相反的弯曲喷口。只要把球内的水加热,蒸汽就会从两个喷嘴涌出,进而带动小球高速转动。

68、主要任务是供人拍照和给笑的很好看的人当拍照背景。就是这样。

69、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除了新型火炮之外,早期坦克还安装了机枪。它颠覆了几百年来的战争形态,具体历史可以写成一本书。总的来说,机枪的故事始于一百多年前,其中充当先知角色的是美国人加特林,他在1862年的发明,首次给各国军队提供了一种可靠、而且威力巨大的速射武器,并给坦克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外界诱因。

70、据说这玩意前装甲150mm,侧装甲100mm...这个数据是度娘告诉我的,真不真年代久远我也不太记得了...反正大家就知道这货好像很难啃得动就是了。所以说它很硬。

71、装甲列车在进入到二战后期,由于机动性受到铁路的极大限制,同时目标过大,在空军面前完全是渣渣,逐渐从一种实用武器变成了一种看上去很美的华而不实的家伙。在二战过后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这种东西在现代战争中毫无价值,但你想想看,广袤的平原上,蒸汽机车吞吐着漫天蒸汽呼啸而来,烟雾开处,一列重甲巨炮。卧槽想想就燃。----------------------------------20中午小更---------------------------------嗯,看到评论里大家有提到古斯塔夫和原子安妮,嗯,这两个家伙在楼下几位童鞋的答案里都有提到哦,大家翻他们哒就好啦。么么哒。我就不重复了惹_(:з」∠)_

72、然后有童鞋提到了一些飞机→_→这不是还在陆上篇嘛,之后灰机篇会说到了啦!喵!好,言归正传...其实毛子对于陆上兵器的追求也并不全是暴力美学的,俗话说得好,张飞偶尔会绣花,毛子也有舞蹈家,高大上的东西白熊家其实也搞过。比如这个↓↓↓对!你没有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