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3句二十四节气农民谚语


二十四节气农民谚语

1、  在黄淮平原的棉作区,农民总结出了“谷雨前,好种棉”的经验,还有“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的警示之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的时令标志,编成谚语,世代相传。在东北水稻产区,要根据温度变化,做好育秧大棚保暖工作;西北地区要趁墒播种,雨后及时划锄保墒。已栽播地区应做好田间排水,防止春播作物受浸受淹。

2、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3、寓意:惊蛰时节响雷,谷米会有一个好收成,因为谷米多了,所以才会“贱似泥”。

4、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5、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清明有霜梅雨少(苏)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6、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7、还有各地方都有一些谚语,比如四川地区传唱的《节气百子歌》,则将四川的民间风俗和节气相结合,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8、解释: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9、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

10、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11、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12、对于以农耕为依赖的古老中国而言,农人对气象气候的准确把握有多少,意味着来年的收成能有多少,二十四节气便为农人预判、把握气象气候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其实践价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