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5句爱国的诗句或格言


爱国的诗句或格言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5、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 李四光

6、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7、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8、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适《塞下曲》

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0、人民时代艺术|发现艺术之美  | 追溯艺术之魂

11、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5、除了学习课内古诗词外,课外积累在日常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想告诉孩子国家的繁荣富强得来有多么不易,爱国有多么重要,最好的方式就是诵读爱国古诗!相信能背下来这5首课外必背古诗词,一定能成为人群中最爱国的孩子!

16、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17、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18、译文:一个人,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可以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

19、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20、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2、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23、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24、答案:信     信     诚者 诚之者     不精不诚     期诺 偿 期约   默写《马诗》(作者也要默)。             作者(       )                                                                                             答案: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26、               ——(清)顾炎武

27、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28、  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29、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30、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3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企业标语

3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36、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3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39、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0、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代陆游《陇头水》

4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43、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4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45、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4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

47、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4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9、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50、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51、 补充古文名句。(1)鲁迅先生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

52、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53、 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 普希金

5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