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句读书网
读书网
1、简介: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认为自己!
2、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读书向上海市民免费发放300万份30天起点读书月卡会员,可享受海量精选作品畅读,让市民在宅家防疫抗疫期间享受阅读乐趣,从好故事中汲取力量。
3、这是4月18日拍摄的浙江杭州“麦家理想谷”书店。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读书网)。
4、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高尚者对话。”一个人阅读品位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精神境界,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读经典的书籍,就像接受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它们值得一读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柳,雨中白莲,雪中红梅,暗香浮动。它们充满诗情画意,明丽纯粹;充满叩问深思,发人深省。
5、阿基米德特别推出守“沪”居家电台,集合了上海218个街镇一线防控的实时信息播报,及时传递基层动态;同时为居家人群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白噪音电台、居家小课堂和众多的优质有声内容,纾解市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焦虑。
6、所以说,版权保护的意识先行才是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知识大国的思想保障,只有做好版权保护,才能拥抱创新,也只有做好版权保护,才能保护商业投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发展,从这一点上说,版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方向一致的。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我们又开始面对互联网著作权等版权领域、传播领域的新问题。在“读书日”当然不能忘记“版权日”,在读书的时候当然不能忘记版权,盗版和侵权,表面看似乎是便利和廉价,却扼杀着新的创造力和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在廉价面前,尊重创作者,这也绝对不是一件空话。
7、你以为学习没用,出去闯闯就知道了,学习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读书网)。
8、“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9、 在上海,实体书店“忽如一夜春风来”,经过冰冻期后活了过来。越来越多的特色书店,日渐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地标,阅读的新圣地,成为新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沙龙”。
10、当年读书时,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是最苦的那个人,十几年寒窗,没日没夜地读书学习,看看别人,过得多潇洒,可以早早地去看外面的世界,花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12、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13、看着爷孙俩渐行渐远的背影,心底涌出一丝温暖。我们拼劲全力,让孩子好好读书。有时,是不想他重复我们的老路;有时,是不想他们过得太辛苦;有时,是希望他们能更好的选择自己的生活。
14、你以为自己有天大的本事,出去碰几次壁就知道了,没有知识,简直寸步难行。
15、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日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网站2004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16、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17、书籍将历史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却常将自己的历史隐藏其中。
18、现在听书的人 全中国加起来不到一个中等的小说站上看小说的人多。
19、 刚刚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认为,现在中国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就是中小学阅读状况大有改善,“一年比一年好”。“中国要成为强大的国家,就必须从国民阅读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