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2句尊师重教的经典诗词


尊师重教的经典诗词

1、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有“诗魔”与“诗王”的美誉。本诗中的令公,是唐朝名相裴度(765年-839年)。他为将相二十余年,辅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

2、您的自豪是桃李芬芳关于尊师重教的古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尊师重教的经典诗词)。

4、地仙中仙与天仙。认得三田月正圆。自己若能施笑面,那人未肯便兴拳。撇*弄脚虚粘地,猛烈回头合上天。若被利名牵绊住,十分失了好因。

5、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斯基

6、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7、《师蚕》教子教女,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8、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9、30句老话,说尽人生百态: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10、凡是教师缺泛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英国罗素

11、因为这样,做学问的人只好随波逐流,追随时俗,把追求利禄作为当务之急,以至于忘本逐末,像水之趋下而不知回头。

12、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

13、教育是一种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前苏联加里宁

14、后世尊师的风气逐渐败坏,现在可以说没有老师了。求学的人不尊重老师,所以往往自己轻视自己所学的道。轻视自己所学的道,就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15、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16、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____韩愈《听颖师弹琴》

17、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__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18、假定美德既知识,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尊师重教的诗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9、——《北周书》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20、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21、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22、师道立则善人多。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

23、《山海经》中的10个美丽传说,你听过几个?

2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25、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王夫之)

26、(岁月如歌,师恩难忘;光阴似箭,师情永驻。)

27、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28、释义:大家都遵从师道的话,学风自然就好了。

29、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30、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31、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

32、注:孙昊冉同学会背200多首诗,并在中国诗歌网发表诗歌86首,在北京头条发表11首诗。

33、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34、教育之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伯克)关于尊师重教的名人名言

35、(不说不表示不惦念,不见不表示不牵挂,不是吗?)

36、现在的人像你这样用心的能有几个?那么乡下的人能称作你的老师的又有谁呢?交往的朋友中能引发你的议论的又有谁呢?

37、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8、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

39、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刘商《酬问师》

4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4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元·关汉卿《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