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8句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

1、Line3ArtSpacePainting Exhibitions,Guangzhou

2、Paintings,Oiloncanvas

3、此外,培根是一个同性恋者,在英国,1967年以前同性恋是非法的,抓到会逮捕入狱,所以培根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男人之间的摔跤,其实就是展现这样一种亲密和斗争的关系。当别人问起这是不是同性恋作品时,他常常会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多元杂交的情境。从小,培根跟他爸爸的关系特别差,跟他妈妈和外婆的关系比较好,因为他爸爸是一个退役军人,男性荷尔蒙爆棚,他特别想把儿子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培根是同性恋,阳刚之气没有那么足,小时候他爸爸曾经逼他骑马,他被吓的不行。(弗朗西斯培根)。

4、▲叼烟斗的凡·高头像,C1957,照片纸上油彩、色粉及铅笔,5cmx5cm

5、即使古代经验主义者所谓的“经验”,也不过是“脱箍之帚”,它是一种随心偶遇、漫无定向的经验。他所说的“经验”是用归纳法整理过的经验,这种归纳法就像蜡烛,能够照亮经验的道路。

6、培根1561年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掌玺大臣,母亲是一个颇有才学的加尔文派教徒。由于家庭的关系,培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2岁即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担任他导师的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三一学院院长怀特姬夫特博士。

7、有句拉丁格言说:一座都市便是一片荒野。因为在都市里朋友分散,所以大多数人难觅可见于小镇上的那种友谊。但笔者不妨进而更确切地断言,没有真正的朋友才是一种纯粹而可悲的孤独,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个世界只是一片荒野;而即便是在这种意义上的荒野里,若有人天性中缺乏交友的倾向,那他的天性也是来自兽类,而非来自人类。

8、战争刚刚结束,欧洲主要参战国几乎都一片废墟,阴云密布被不安的气氛笼罩,悲观、消极的情绪在欧洲扩散。而培根画作中三个半人半兽的形象“绝望”的恰如其时。“培根作品中的精神恐慌在冲击力上既是情节剧般的,又是心理上的常常看似直接来源自二战后灾难性,新闻报道和集中营、大屠杀的视觉培根用一种当代预言家式的狂暴与创新,陈述了战后欧洲的绝望。”

9、在被逐出家门后,培根在柏林呆了8周,而后,前往巴黎,在日薄西山的艺术之都参观美术馆,引发他对绘画的兴趣。

10、ChenYu’sParole:ChenYu’s OilPaintingExhibitions, Dongguan2011

11、1909年,培根生于都柏林的一个宗教保守家庭。在那个同性恋非法的年代,他是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者,以至于16岁时就被他的父亲从保守的家庭中驱逐出来。在此之后,他开始在柏林和巴黎等地漂泊,随后在伦敦站稳脚跟。

12、ÉtudepourunportraitdeJohnEdwards(StudyforaPortraitofJohnEdwards),1986

13、"我就是一台搅拌机,目力所及,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被磨碎拌在一起"

14、出生于爱尔兰的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作为一位风格怪诞、颇有争议的艺术家,培根最擅长运用粗犷强劲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恐怖、荒蛮、孤寂、兴奋和愤怒,以至于人们每每看到他的作品,都像是在经历一场最黑暗、最离奇的噩梦。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在看到他的作品后,曾评价他为“一个描绘恐怖图景的可怕男人”。

15、▲米克·贾格尔的照片,C1975,复制品照片上刮擦、油彩、色粉、铅笔及炭涂画,8x17cm

16、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7、▲弗朗西斯·培根(右)和他的爱人乔治·戴尔(1971年自杀)(图源自网络)

18、文明的孩子|诗人肖像个展——合肥大地美术馆 2024

19、Medium:Lithographincolors

20、3rdExhibitionof YouthApartment,GuangdongArtMuseum,Guangzhou

21、·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909-1992)

22、雅昌艺术网:作为身边人,您怎么看待培根的艺术面貌?

23、Etching,aquatint,drypoint

24、贝瑞·焦尔:他的画尺寸大多是高2米,宽5米,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正好可以出门的尺寸。

25、培根站在女王身边,仔细端详了自己的房舍后,耸耸肩说:“陛下,我的住宅其实并不错,只是因为陛下抬举我,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26、   1929年,他回到伦敦,在画室里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使自己成为所谓“二流的装饰画家”。同时,不断实验水彩画与素描,他的地毯设计和早期绘画、水彩,稍具立体主义的风格。早期的培根承袭了毕加索的风格,逐渐在艺术圈中产生了知名度。

27、Takenfromaphotograph,1987

28、Title:TheEndoftheLine,1953

29、培根的作品里有很多不凡的文章。著名的艺评作家如席维斯特(DavidSylvester)、赖瑞斯(MichelLeiris)和高文(LawrenceGowing)等人,都曾经写过非常棒的文章讨论培根作品的内在含义。我这里所谓的「内在的」(internal),指的是他在作品中定下的条件所主导的含义。培根的作品以「人的身体」为主题。人体通常被描绘成扭曲变形的,然而人们身上的衣物和周遭的景物却是正常未变形的。你只需要比较雨衣和被覆盖在雨衣底下的躯体,手臂和雨伞,以及喷出的烟雾和嘴巴。根据画家本人的解释,脸部和身体的扭曲变形是一种由发展「直接冲击神经系统」的特殊效果而演变出来的处理方法。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画家及观赏者的神经系统,而且声称神经系统是独立的,不属于大脑管辖范围。至于那种由大脑去欣赏的写实的人像画,培根认为是图解式的,很乏味。——我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将事实直接地、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为了使作品达到这样直接刺激神经的效果,培根非常依赖于随机创作他自己所谓的「偶然」(theaccident)效果。「在我的经验,我感受到任何我不曾喜爱的事物,几乎都来自工作中偶然的结果。」发生在他画作中的「偶然」是当他在画布上「无意的挥洒」时,他的「直觉」在这些挥洒的东西中开发形像。开发的形像对神经系统而言是具体的,但亦同时是有想象空间的。——我们总是希望一件事情能够尽可能的写实,然而同时又希望它能深具暗示性或具有神秘的感受而不同于简单插画般的平铺直叙,这不也是艺术所包括的吗? 对于培根而言,「神秘」的主体,经常是人的身体,他绘画中其它的东西(椅子、鞋子、百叶窗、灯的开关、报纸)都只是插画。——我想要做的是歪曲事物的外在,但是在曲解下却呈现事物真实的面貌。我们由以下的观察来解释这个过程:身体的外貌遭受到「无意挥洒」的意外痕迹,这歪曲了的形像直接进入了观赏者或是画家的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重新发现在外加物下身体的形像。除去偶发的创作所留下的痕迹,有时也在一个身体上或是在床垫上有刻意画上去的痕迹。通常会很容易看到的是一点点的体液——像是血、精液或排泄物。当事件发生时,在画布表面的污点,就像是表面上真的接触过身体的污点。关于绘画,培根经常使用偶然、生的(rawness)、痕迹(marks)这些具有双重意义的字眼,甚至于他自己的名字都似乎变成了激情的代言词,一种溯源于他自我意识雏型时期的经验。在培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选择,也没有出路。时间的意识或改变的意识也不存在。开始作画时,培根经常取材于照片去想象。照片记录了一瞬间。在绘画的过程中,培根找寻将一瞬间转成永恒的意外。在生命中,能够驱逐先前和其后的瞬间的,经常是实质痛苦的瞬间。痛苦或许会成为培根激情渴望达到的理想。然而,他画的内容,包括它们的吸引力却与痛苦无关,一如往常,激情的散失容易,而真实的意义却需另觅。培根的作品据说是西方男性心灵极度痛苦、寂寞的表现。他的形体隔离在玻璃盒中,在纯净色彩的范围中,在无名的房间中,甚或只是在他们自身中。他们的孤绝并不能阻止他们被注视。(有一组三联画就透露出这样的征兆,在画面上每个形体都是孤独的,但又可以为其它人所见。)虽然形体是孤独的,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隐私。他们背负的痕迹、他们的痛苦,看起来是自残的结果。一种非常特殊的自残并不是藉由个人而是人类这个种族,因为在此宇宙性的孤绝情境下,个人与种族间的区别变成毫无意义。

30、KunsthalleMannheim,Mannheim

31、中心还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文化基金会、美术馆、电影节、音乐节、戏剧节、艺术博览会等建立网络化互动,并参与多极文化合作,制造和提升中国当代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32、 HewasborninLeizhou, GuangdongProvincein1975 andgraduated with amasterdegree fromtheOilPainting Department, GuangzhouCollege ofFineArtsin200

33、而大多数在观看培根的画时也会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压抑情绪,甚至被哪种咄咄逼人的情绪所影响,这种极端而强烈的负面情绪表达,是在以往的绘画传统中完全感受不到的。培根本人曾多次在采访中表明,他对照相式的写实绘画不感兴趣,想要做一些前人没有过的尝试。

34、2016年5月27日,《弗朗西斯·培根:变貌的形象—贝瑞·焦尔收藏展》在昊美术馆温州馆开幕,本次展览是继2013年南京之行后培根再次“来到”中国。场馆空间被重新规划,展墙全为糅合橙的红色(此色为培根的标志性颜色之一)覆盖,近百件展品(摄影资料、文献、实物及一系列录音和影像)经过精心策划后再次亮相。培根的大型喷绘矗立期间,5幅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先生私人收藏的培根版画同步亮相(之前它们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一幅创作于1937年培根的早期绘画作品《女子的面容》也藉此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与公众见面。此外,现场展柜中还展出了一些培根阅读的书籍、汉密尔顿等人送给培根的小礼物。“本次展览既便于普通观众更准确地认识培根的艺术形象和绘画面貌,也是当代青年艺术家了解大师最直接的机会。”策展人马珏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这是我们了解培根之所以成为‘培根’的最直接入口。”

35、▲左起:贝瑞·焦尔、马珏(策展人)、梁恒(昊美术馆温州馆馆长)

36、肖像之诗|陈雨诗人肖像作品·大连展——辽宁大连美术馆 2012

37、虽然培根一直声称从不画草图,但马厩画室里泛滥的照片、杂志、书记都被培根用笔刮擦、涂抹和叠皱,扭曲抽象的笔触掩饰了面容,裸露男体互相搏斗纠缠,这些作为草图的素材展现了培根远离初步的图像并完成头脑中形成的绘画的过程。了解大师,除了猜测性构建,来自“身边人”的讲述终究是“身外人”获取信息最直接、最重要的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