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1句赞美竹子的诗句或名言
赞美竹子的诗句或名言
1、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2、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散步。走到了路上,我们都很热。爸爸妈妈就让我去买冰糕。这对我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3、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含义: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赞美竹子的诗句或名言)。
5、A.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便去追赶他,汉王大怒,误以为萧何逃跑了,萧何回来后向汉王解释了原因,汉王认为萧何纯粹是在骗人,并责罚了萧何。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B.“村舍依稀在若耶”将诗人所居山村的风光与若耶的风光对比,突出了山村风光的美好。
8、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9、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10、赏析诗人思想情感要从意象、意境、情感几个角度考虑。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全诗,精读颈联“催风笋作低头竹,倾日葵开卫足花”,这句话描绘了竹子和向日葵的形象特点,进一步写出诗人的心情,写他的自处之道:“催风笋作低头竹,倾日葵开卫足花”,这两句从字面看,描写了初夏村舍周围的景色。暖风吹拂,竹笋一天天长大,变成了嫩竹子。嫩竹子的笋箨尚未完全脱落,顶部枝叶也没有完全散开,因此迎风作低头之状。向日葵开了,那花很大,似乎俯视根部,自护其足。诗中“卫足花”用典故,笋变成竹子,向日葵开花,诗人何独着眼于竹之“低头”,葵之“卫足”呢?这自然象征了诗人一种心态:他自从二十八岁削职还乡,心中纵有许多牢骚,这个正直的诗人愈老而愈懂得避祸全身,他从忤世、傲世转而变成避世。他在诗中欣赏那“低头竹”、“卫足花”,正是自己在生活中宁愿“低头”“卫足”以求自全的曲折体现。由于能“低头”“卫足”,才换得心态安详,才能享受那一分闲澹、翛然之乐。综上分析,本题从诗人为避祸而保全自身角度回答。
11、含义: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风仪,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风光;能够生长在您的窗门前,正是我的心愿哪!
12、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13、潇洒能医俗,檀栾看上番。我宁负此腹,忍使箨龙冤。
14、班会上,大家都是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只有他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5、这里的竹子是做笛子最好的材料。“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我虽然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用这样的竹子做成的笛子,吹出来的声音应该非常美妙,比一般的乐器更为精彩。“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竹子从来不像“蒲柳”那样,随风凋落,遇到秋风就枯萎。
16、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7、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18、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19、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20、而为老兵手折之,悲夫,以干云蔽日之势,而摧于窗户之下,以凌霜冒雪之姿,而失于俄顷之间,环步往来,凄怆良久,不能忘情,因寓之以诗。老藓墙阴夕照间,何人折我翠琅干。即之绿叶随尘化,犹有低枝带露残。
21、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2、刚直,高风亮节,这从其外形特点来看,它总是笔直向上。古人咏竹的诗如下:咏竹(齐.谢眺)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23、竹,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抢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唐·韦式《竹》关于竹子的诗句清代郑燮《竹石》
24、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的一句名言,意识是竹子在大雪时候还像箭一样笔直挺立,不被雪所压弯;而梅则朵朵盛开。诗人看见此情此景,觉得它们好像在与天地对抗,好像要把春天争回来似的。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像竹和梅一样,傲骨长存,不被外界不正之气压倒。
25、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出自《于潜僧绿筠轩》,作者苏轼,诗句意思是: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
26、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唐.令狐楚)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27、爸爸这两天打牌运气坏透了,每次都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8、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29、读了《匆匆》,我想借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莫让时间“(匆匆而逝)”。
30、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31、风,轻悠悠地吹拂着竹林,竹叶在微微地颤动着,真像一张张细长的嘴巴在喃喃细语。
32、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33、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34、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字面上没有提到“情”字,但是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这两句诗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5、这竹子一根根都一般粗细,一样长短,好像同年生的姐妹,修长、挺拔而又窈窕俊美。
36、 家乡有一片茂密的竹林,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苍苍,层层叠叠,好似大海中的波涛起伏不断,又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蓝天的边缘闪烁不已。走进竹林,风儿轻轻在耳朵边掠过,拍拍竹子们的“脑袋”,一首首动听的“沙沙”歌便欢快响起,像是他们欢快玩耍发出的笑声。此时,只要你细细观察,就会发现竹子儿们真是千姿百态。你瞧,那株一枝独秀,俊俏挺拔,好似一个威武的岗哨;那株看起来才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韵;而那些密密麻麻的挤在了一起的,就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
3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38、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39、 名人名言的话,多是诗词,很少见白话,诗词也是名言啊,名家咏竹的诗词就是关于竹子的名言。
40、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初食笋呈座中(唐.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41、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42、急竹繁丝咏竹子的诗句有哪些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3、妈妈辛辛苦苦的把东东养大,可东东却一点也不争气,妈妈真是(瞎子打蚊子---白费力气)。
44、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45、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6、竹子有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苏轼是宁瘦不俗了。由此看竹子实在是高雅之物。
47、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8、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的《江南缝李龟年》写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送别》写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9、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咏东湖新竹(宋.陆游)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50、严寒的冬季,寒风劲吹,雪花飞舞,大地上的植物大多被风雪肆虐意摧残,而竹子却是那样的坚韧、坦然。竹子虽然不能和婀娜多姿的杨柳相提并论,不能与枝繁叶茂得梧桐树比较,也不能与高大挺拔的枫树相比,但它有着旺盛的生命,有顽强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