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2句见贤思齐的意思


见贤思齐的意思

1、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远的发展。(近义词):取法乎上、见德思齐

2、这自然是调虎离山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

3、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调虎离山的意思_调虎离山造句调虎离山(diohǔlshān)

4、这句话在《论语》中是较为著名的,主要是阐述了孔子对于自身修养的一种方法。看到贤人,我们就应该向他学习,看到不贤的人,我们就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相似的过错。贤人,指的是具有贤德的品质的人,也就是古代常说的圣贤之人。

5、知止而有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6、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的意思)。

7、词不填补:词有词牌,每阕字数、韵脚、对仗,均有一定的规律。填写时不能加减一字,任意填补,失去了规范。每填一词,必须注明词牌,韵能换押,而字数不更改,故曰“词不填补”。

8、 启功写给病危妻子的行楷诗作书法,催人泪下!

9、“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也作“见德思齐”。

10、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11、(示例):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12、(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13、为什么会觉得要先思考,再决定现阶段是否学习和看齐呢?因为身边有一位朋友,很长一段时间,常常听她分享:听到某位朋友的分享,看到对方身上的一个优点,或者听到某一个道理,然后在生活工作中去运用和践行的案例。这位朋友行动力非常强,每次做到之后,都很有能量、很欢喜。但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她经常变换见贤思齐的内容,每一个点践行两次之后,就换另一个点了。表面看做到了见贤思齐,但是那份贤能并没有真正成为她内在的品质。所以一段时间后,她并不清晰自己内在真正有哪些进步。

14、(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15、见贤思齐,意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语出《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颖达疏:“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唐骆宾王《灵泉颂》:“见贤思齐,仰圭璋而有地;挥毫兴颂,镂琬琰之无慙。”

16、(反义词):不思进取(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

17、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

18、所以我对思齐的理解是:思考后,向对方学习和看齐。

19、《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20、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2、回顾35岁的人生,找寻不到30岁之前发自内心看见他人(包括自己)德行和才能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两只眼睛视力都是0,视力很好呢。

23、杨校长说:“要育人必先育树培绿,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一个清净、洁净、美好的校园环境中安定情绪,修身养性,研究学问。”“不能树木,何以树人?为了树人,必先树木”。上师大相继获“上海市花园式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四百佳”称号。

24、译文: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5、示例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回嗔作喜。(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

26、她没有正确理解他信中的,因而误解了他的意图。

27、贤: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思:思考,心里想。齐:与......看齐。见贤思齐的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向他学习。

28、《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又名《论》。

29、见贤思齐、胸怀宽广、耐心等待、敢于亮剑,生活不会亏待“有心的人”。

30、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1、 刚踏社会不久,接触了好多的人,每当和他们交谈都让我有一种见贤思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