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3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②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3、新文化运动时期——斗争矛头直指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着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5、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6、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7、(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8、(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9、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10、①其思想内核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11、 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的主体形式是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汉代出了个有名的大儒董仲舒,他是搞今文经学的。汉代儒学的主要缺点是与专制政体相结合。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大变化。在秦统一之前,商周社会可以说是贵族本位,贵族是社会的主体,周天子权力范围有限,比起贵族来要小的多。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是在各级封建主手中掌握。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与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主张。汉儒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鱼网上那个大绳子,君、父、夫是“纲”,臣、子、妻是“目”,是网上那个小眼,后者受制于前者,社会不平等,而且特别突出专制君主的地位,使儒学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这是西汉儒学的主要缺点。
12、(1)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解析)A。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不是在汉代。儒家,又称儒学思想,是以奉信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各种与此相关、或声称与此相关的思想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最广泛的信仰构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六经为经典,奠定儒家的最早起源。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选项。
14、辨析:本体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需要记清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是董仲舒的思想,D项是黄宗羲的思想。
15、②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被民众广泛认同
16、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17、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
18、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19、(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20、主要思想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黄宗羲)。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无有责”(顾炎武)。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黄宗羲)。④哲学上,世界是物质的,带有唯物主义思想(王夫之)。
21、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22、(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23、王夫之: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4、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②封建社会的衰落③儒学的复兴④政治腐败、黑暗
25、①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6、近代中国西学东渐成为历史潮流,西学大量传入中国,很多思想家也认识到儒学的局限性,但是近代儒家思想仍然承担着任何西方思想都无法替代的历史角色。
27、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28、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29、汉高祖最开始只是十里亭长,最后能够建立大汉王朝。就是深知百姓疾苦,苛征暴敛不仅让百姓民不聊生,更加催化了王朝的覆灭。因此,从汉高祖时期,对儒家思想就十分提倡。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发展。汉武帝接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以仁爱为本的治国方略,从这里开始形成。汉朝时期尊崇儒家思想的最明显表现,就是对刑罚的减轻。秦朝的刑罚太过残暴,也是其失去民心的原因之一。所以,到了汉朝,对于刑罚方面一直以“恤刑”理论来量刑,意在教化罪犯,而并非以刑罚威胁百姓。比如《礼记.曲礼》中规定:“七年日悼, 九十日耄。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为特殊的犯人减轻刑罚,与孔子提出的“不教而诛是为虐”的儒家思想,完全吻合。所以,儒家思想的传播,在汉朝是起到了推进作用。
30、③思想体系有包容性,经思想家改造发挥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不断自我完善
3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32、 中国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它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
33、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语录体为主。
34、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35、②儒学是民族凝聚力的动力源泉。“大统”思想是推动近代中国人反对列强侵略和瓜分的理论动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将救亡运动视为人生价值的座右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中国人为民族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动力。
36、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37、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38、 ②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总结改造——蔚然大宗
39、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40、特别提示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强调君权的合理合法性,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41、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42、(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43、唐代韩愈提出“道统”思想,北宋形成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学,道家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44、③革命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一方面借鉴了儒家的大同思想,另一方面,又反对儒学的尊卑贵贱的等级思想,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融合的产物。
45、(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46、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
47、 直至韩愈大倡“文以载道”,后经北宋三先生之发韧,中经周张二程之努力,终以朱子为集大成者,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社会与政治生活中的主流地位。
48、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49、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0、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1、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52、 ⑧明清之际:经世致用、君主批判——发生变化
53、(1)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54、(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55、点击阅读:期末复习必看,必修三知识结构导图及复习纲要!
56、(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7、之后,又有三次对儒家思想的较大冲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草根阶层对儒学的冲击。第二次是戊戌变法时代,变法派思想家对儒学的冲击。第三次是民国成立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各类激进主义新思潮对儒学的冲击。
58、(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59、孔子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仁”就要爱护百姓。常考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60、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政治上主张改良,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章法。
61、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62、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63、②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64、②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
65、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66、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情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67、例三: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张,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68、(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69、辨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末清初的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继承,是对儒学的反思,其实质是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A、B、C三项均表达错误。本题迷惑选项是B,三位思想家均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答案为D。
70、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71、宋朝:儒学新发展即理学产生发展。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72、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进一步展开儒家的思想体系。这些儒学的奠基人提出儒学的思想框架,确立基本的理论原则,使儒学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