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2句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1、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d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d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2、今天,千千万万的中国知识分子正与科学岛8位哈佛博士后有着同样的选择。

3、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4、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

5、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6、  一则标题为《杨振宁遗产分割完毕,可怜的翁帆……》的消息被传的沸沸扬扬。

7、他们中的许多人,如钱学森、郭永怀等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但为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

8、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9、1954年30岁,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是年,女儿典典(邓志典)出生。

10、有播种必有收获。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中国大面积推广,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人。这项科研成果让中国人有了彻底摆脱饥饿的希望。

11、在她笔记的扉页里,有一张已经发黄的字条,上面写道:“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d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2、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3、1948年24岁,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物理系读研究生。

14、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5、新一轮病毒来袭,亲吻孩子可传播?医生:不必“亲吻恐慌”

16、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7、↑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8、邓稼先,邓石如的六世孙,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19、这些年来“翁帆不幸福”、“翁帆笑容背后的真相”、“翁帆嫁给杨振宁的目的”、“翁帆心里苦但她不说”等分析不绝于耳。

20、1985年61岁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是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1、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气氛,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22、“从1982年大学毕业至今,我已经在新疆水利工程一线工作了36年。是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养育了我、培养了我,也成就了我。我将继续发扬爱国奋斗精神,坚守在新疆水利事业第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边疆的大地上!”邓铭江说。

23、1971年47岁“文化大革命”的侵袭九院,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蒙冤被整,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正在此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此信派专人乘民航班级送到上海,在1971年8月16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振宁手中。

24、“两弹元勋”邓稼先曾说过,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

25、1952年28岁,晋升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

26、一次实验中,他不幸受到核辐射,身患癌症。在与妻子团聚后仅一年,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27、1958年8月,邓稼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0月16日,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汇集到北京,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这项秘密的工作中来。

28、  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29、↑李保国(中)在河北省阜平县槐树庄乡指导山区开发(2013年3月7日摄)。新华社发

30、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31、1964年40岁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