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7句梅花的古诗词
梅花的古诗词
1、 《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清)曹雪芹
2、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
3、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清)曹雪芹
4、梅花,是最坚韧的花。“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在寒冬里傲霜斗雪,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当别的花枯萎零落,花残叶败时,梅花却昂首怒放,独树一帜,傲然挺立在这冰天雪地中。甚至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它也能“疏影横斜水浅清,暗香浮动月黄昏”,笑傲乾坤。
5、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关于梅花的诗句《梅花》
6、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宋·苏轼《赠岭上梅》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7、(王安石)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更多形容梅花的诗句:/zt/13515/关于雪的: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8、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10、“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咏梅》
12、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北宋)王安石
1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14、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15、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16、真适园梅花盛放王鏊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
17、梅花开放的时令是万花凋落的严冬,其时普天之下象征万物复苏的青绿之色都已不见踪影,更不要说鲜妍的花色芳香了。首联的“摇落”即衬托了梅花迎寒独放时朔风呼啸、凌厉肆虐的背景。而在这一片箫杀的氛围中,梅花却是一枝独秀、昂首怒放,而且是色彩鲜丽,花蕊明媚。暄,本暖和之意,这里是以色彩引发读者的春温之感——寒冷似退缩了,梅花的明丽姿色给人带来了勃勃的生气、旺盛的活力!本来,众花的“摇落”与梅花的“暄妍”已成鲜明的对照,但诗人尚嫌不足,更以“独”、“占”、“尽”三字来伸足和突现梅花气势非凡、风韵独存的“风情”。说“向小园”而不是“在小园”,可谓练字矣,“向”字更能见出梅花迎面风寒而不惧、挺枝霜雪犹傲然的风骨。
18、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19、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20、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22、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23、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24、释义: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
25、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26、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2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28、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
29、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30、畏落众。描写梅花的诗句(三首)赠范晔陆凯南朝宋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31、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墨梅》
32、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3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3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虞美人》
3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