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5句耳濡目染是什么意思


耳濡目染是什么意思

1、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耳濡目染是什么意思)。

2、汉字的楷化,尽可能的把每一个汉字标准化,古人是经过认真推敲,而不是随便定型。楷化后的耳朵的“耳”外面是耳朵和人脸一边的形象,中间则是一二的“二”,读音也取“二(èr)”谐音。二在这里即表了是读音,也表了数量,两个耳朵。

3、  “不好好吃饭就要饿到明天”,然后宝宝任性就是不吃,最后你乖乖给他买了冰激凌,买了玩具车,在他饿了的时候带他去了你本不想让他多接触的快餐店,买了油炸鸡块、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

4、出处:宋· 朱熹《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5、(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强调因为亲自看到、听到而受到影响。常与“潜移默化”、“熟能生巧”连用。

6、因为母亲是音乐家,她从小耳濡目染,所以音乐底子不错。

7、我从小只有一件嘴馋的事情,就是在一些黄昏甚至黑天了之后,站在屋后的村台边上,等着父亲赶着驴车回来,他那是赶着车去城里货场或者工地上给人拉东西赚些钱,晚上回来的时候,总会留下一根油条或者一两个小包子分给我和弟弟吃。

8、(耳濡目染的近义词):耳习目染、潜移默化、耳闻目睹、耳熏目染、耳熟能详;

9、两个都是受外界影响的意思,不过,耳濡目染通常指好的方面,比如父亲是天文学家,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对天文也很感兴趣。潜移默化,可以指好的也可以指坏的,比如经常跟粗鲁的朋友在一起,潜移默化中,自己说话也带脏字。

10、造句:入住其中,耳濡目染,无不是浓浓的文化馨香气息。

11、知道这一点后,只要你真的有求知欲,就一定能传承给孩子。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更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的无知。如果假装无所不知,这点虚荣与自大,孩子感觉得到,也能默默学会。

12、其实家长没必要恐慌,影响孩子的,不是你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求知欲。能传递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求知欲是无限的。一个人哪怕了解再多知识,也可以说是无知。知识总在不停地迭代,你如果没有求知欲,很快就会坠入无知的深谷。

13、我在供电公司工作,几乎每个得知的同事都说,老爷子捡了一条命,那个电压等级触电,还有命,没被在屋顶打下来,也没二次触电,是奇迹。

14、  他会觉得说的做不到没关系,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任性也并不会真的有惩罚,有时候反而有糖果;爸爸妈妈的话也不必太当真,很多也并不是真的。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孩子的意识,你再说什么乖孩子说到就要做到,孩子也没那么听得进去,因为大人都做不到。再说给妈妈讲讲学校的事,孩子也不会积极乐意地讲了,因为说了好几次妈妈都没有给自己讲过几个故事。

15、茅塞顿开: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16、教育是由有生以来,耳濡目染影响的,形成我们人一生的行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7、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文不加点。

18、因为母亲是音乐家,她从小耳濡目染,所以音乐底子不错。

19、老谢首次:拆解自己过去创业的十五年,分享赔钱的教训和经验

20、换句话说,对于新鲜观念,人们需要在耳濡目染后才会作出改变。

21、古人打仗先是部落之间的冲突,把敌人打死以后要带回首级以示英武,证明杀了几个敌人。之后,部落战争演化为国家战争,长途奔袭背着人头实在不便,于是古人就统一将敌人的左耳朵割下来以便携带和报功。

22、我家不压面条后,父亲投资打了三眼深井,筹钱自费拉了一段高压线,上了个变压器,给村北的几百亩地浇水,我上大学的钱还有后来考试、又拖了一两年学完两个专业的钱基本来自那三眼井。

23、释义: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24、由于妈妈是个厨师,从小耳濡目染啲他也非常喜欢炸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