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8句杜牧简介
杜牧简介
1、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压招以诗赠行》、《池州送孟迟先辈》、《题池州弄水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中更常见的则是散文似的夹叙夹议。杜牧的古诗受韩愈的影响好发议论。但有时他用比喻、形象的语言进行议论,富有抒情胜。杜牧的古诗往往别有境界,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迟先辈》。晚唐诗风,气格卑弱,多是律诗、绝句,很少有人能作长篇古诗,杜牧的古诗在中晚唐诗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这一类诗作,和以“俊爽”见称的律、绝佳作,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三个主要方面。
2、撰稿|漱清觞 主播| 风眠后期 |阿宝 编辑|凌篁
3、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4、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5、书卷上盖满了历代收藏者的印章,除了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还有那个“盖章狂魔”乾隆的玺印。
6、翻开历史大事记,用“兵荒马乱”来形容公元803年一点都不为过,不仅各地都在起兵作乱,而且那一年,刚好还赶上关中大旱。(杜牧简介)。
7、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8、随后,杜牧又拖外甥裴延翰代为整理诗文。杜牧去世后,裴延翰广泛收集舅舅的作品,编成《樊川文集》二十卷。半个世纪后,晚唐诗人崔道融评论道:
9、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10、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11、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
12、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牛,不是看你的外在条件,而是看你的实力,自己牛才是真的牛。
13、杜同学在诗人辈出的唐朝能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和前辈李白杜甫齐名,手里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14、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15、牛僧孺和杜牧的父辈是朋友,他一生都对杜牧好,甚至杜牧逛妓院他还要派保镖,但杜牧又不支持他在政治上的主张。
16、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7、说他游湖州时认识一民间美貌女子,只有十几岁,杜牧与她的母亲相约过十年来娶。
18、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19、会昌四年(844年),四十二岁的杜牧在池州(今安徽池州)担任刺史。
20、这年的考生有牛僧孺、皇甫湜和李宗闵等一群人。他们在对策中言辞激烈、针砭时弊,大为宰相李吉甫不满。于是全部流放出京,到偏远地区任县尉。而李吉甫,便是后来李d领袖李德裕之父,等到元和九年李吉甫去世,牛d的大批成员才开始在朝堂露面。紧接着,双方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
21、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22、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23、《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
24、如果你好心劝杜牧要维权,他一定会毫不在乎地给你一个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25、大老振读经典(IDdalaozhen18)
26、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27、此赋诞生之后,早已名声在外,崔郾岂会不知?当下便决定推举贤才。发榜之日,杜牧果然以第五名进第。
28、把战争中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比作惊飞四散的鸿雁,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比兴。——《诗经》里常见的手法。
29、历史上还有哪位诗人像杜牧一样活得如此矛盾?
30、结果杜牧还没有看够,这朵娇艳的红莲花就嫁给了沈传师的弟弟做妾。
31、仅剩下的十分之二交给自己的侄子,编撰成《樊川文集》。
32、诗人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晚唐著名作家,其诗风以“俊爽”名世,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亦善属文,宋人李朴在《送徐行中序》中有云:“论唐人文章,下韩退之为柳子厚,下柳子厚为刘梦得,下刘梦得为杜牧。”
33、还有更牛的,杜牧和“诗圣”杜甫同为晋代名将杜预之后,虽说这关系忒(tuī)远了些,但至少也能傍上名人,带来不少流量。
3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5、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因为杜顗眼疾加重,杜牧请了名医为其调治。诊后的结果是患了白内障。这时,李商隐历经五次考试,终于进士及第。此时杜牧早已名扬天下,从某些方面来说,他是不会关注这位小辈的。
36、杜牧既然不想整天待在图书馆里翻书,那他想干什么呢?答曰:带兵。
37、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38、欧阳修的“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是不是有杜牧“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的痕迹?
39、你说他是风流诗人,他一定会和你急:人家明明是爱国诗人好不好?
40、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
41、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
4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3、原来那时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手下做掌书记,相当于秘书。
44、你说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他一定会拿白眼翻你:人家明明是军事家好不好?
45、看来杜牧在自己的政治操守上是有洁癖的人啊!
46、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五言律诗,正是来自于杜牧,不过杜牧的这首诗更像是一个谜语,倘若不看标题,对于诗人写的什么还得想一会才能明白,但是等想明白看完标题以后不由让人竖起大拇指,杜牧之才令人钦佩。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47、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
48、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49、他说:“年十六时,见盗起圜二三千里,系戮将相,族诛刺史及其官属,尸塞城郭,山东崩坏,殷殷焉声振朝廷。当其时,使将兵行诛者,则必壮健善击刺者,卿大夫行列进退,一如常时,笑歌嬉游,辄不为辱。非当辱不辱,以为山东乱事,非我辈所宜当知。”
50、风流数年,除了留下一个薄情郎的名号,还能拥有什么。这让我不由想起清代苦吟诗人黄景仁的《杂感》:
51、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世休说。(《琵琶仙》)
52、于是杜牧有了一个外号:杜紫薇。(有没有想到大明湖畔的紫薇姑娘?)
53、因为独特的写诗风格,杜牧的诗得到了“五多”待遇:
54、因为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的萧条景象。
55、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56、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57、杜牧痛心疾首,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上书劝谏,在诗中痛骂自己是个胆小鬼(胆薄多忧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