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5句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1、〔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
2、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3、创作背景:《牡丹亭》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4、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5、(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6、两作都揭示出妓女在东西方夹缝中的生存悖论:被寓言化的身体、被族群驱逐的命运。太原师范学院的李娜对比分析《白蛇传》的不同改编:李碧华《青蛇》以女性视角展示女性的宿命轮回,李锐和蒋韵的《人间》以人性的视角展示人性百态的修罗场。
7、黄维樑教授认为,香港文学语言的特色是“四合语”。粤港澳自晚清起流行“三及第”文体,即文言、白话、粤语三合一。今有“新三及第”,即白话、粤语、外语三合一。如“U拉”,竟然是“UniversityLibrary”。而黄国彬教授则是文、白、俚、西四合再加其“新潮词语”,可谓“五行无阻”。
8、晴丝:蚕类所吐的、在空中飘荡的游丝。这里还有谐音代指“情思”之意。
9、那来时荏苒,去也迁延。非远,那雨迹云踪才一转,敢依花傍柳还重现?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阳台一座登时变。
10、〔尹令〕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个书生,哈哈生生抱咱去眠。〔品令〕他倚太湖石,立著咱玉婵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
11、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1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080);广东省特色创新项目(人文社科)(2016WTSCX015)
13、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14、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15、同样的暗示含义,亦可引申到社会型态问题上,那就是,影射贵族阶级和农业社会的没落,平民阶级和工业社会的腾起,小说结尾,窦夫人问钱夫人:“你这么久没来,可发觉台北变了些没有?”钱夫人沉吟了半晌,侧过头来答道:“变多唆。”走到房门口的时候,她又轻轻的加了一句:“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
16、爱杀这昼阴便,再得到罗浮梦边。(江儿水)偶然间人似缱,在梅村边。
17、廖伟棠《香港诗的三个我》指出:“蔡炎培、也斯和昆南分别象征了香港诗的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深度的挖掘、理性完美的自知自主、对人性乌托邦的祈求超越。”20世纪上半叶形成的学院派文人传统在大陆遭到破坏,但香港却有也斯、王良和、苇鸣等学院派诗人,有大量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思想深刻、文体较规范的都市诗。
18、蔡益怀出版评论集《本土内外》,周洁茹出版长篇小说《岛上蔷薇》,围绕这两本新书,2016年3月13日,广州学而优书店举办了一场高端文学对谈,两位香港作家与广东作家王威廉、李德南畅谈创作经验,言说心中香港,比照两地写作现状。蔡益怀认为,很难概括香港文学是种什么状态,因为太多元。接着,他又指出,周洁茹的“香港题材”系列写出了七年港漂的另一种视角,以随笔式、感悟式书写表现海归们的无根漂泊状态。周洁茹则讲述自己在美国到回香港之前断断续续的写作状态。她喜欢写各类鱼,着重思考美人鱼如何逃离龙宫,如何与自己和解。
19、惊梦原文分为:绕池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隔尾、山坡羊、山桃红、鲍老催、山桃红、绵搭絮、尾声几个部分组成。
20、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21、6月23日至7月10日,第十一届香港文学节由香港公共图书馆举办。开展“与文学碰面”研讨会,讲题有“书写城市的虚实轨迹”“文学里的原乡与他乡”“文学的女性书写”等,讲者有唐睿、张咏梅、关诗佩、梁慕玲、潘步钊、吴美筠等。专题展览有两部分,“我想文学”主题展区介绍香港作家作品,在都市吟游中见证城市变迁,体会人间情味,回归写意自然的闲适,回望纪游随想的旅程;“字游•想像”则是中学生创作展区,展示年轻一代的文学试笔。
22、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23、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一日,杜丽娘在听私塾老师讲课时,突然对感情新生向往。她背着父母、私塾老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游览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遂回房休息。
24、王德威教授探索中国科幻小说的兴起、勃发与未来,他认为:史统散,而科幻兴。当代科幻涉及历史政治语言的塑造、认识论和情动力的启动、后人类的想象,省思科幻小说人性与宇宙“幽暗意识”的能量。他提及香港文学,“董启章的《繁胜录》《梦华录》以南宋的《西湖繁胜录》和《东京梦华录》这样的遗民写作来投射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暧味的情绪反应。
25、香港当代诗关注城与人的身份、历史节点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如洛枫曾说:生活于历史的“跷跷板”,两头不是岸,中间亦无立足的支点。有两首诗都写北角:马朗写于1957年的《北角之夜》:“最后一列的电车落寞地驶过之后/远远交叉路口的小红灯熄灭了/但是一絮一絮濡湿了的凝固的霓虹/沾染了眼和眼之间朦胧的视觉”;也斯写于1974年的《北角汽车渡海码头》:“沿碎玻璃的痕迹/走一段冷阳的路来到这里/路牌指向锈色的空油罐/只有烟焦胶的气味/看不见熊熊的火/逼仄的天桥的庇荫下/来自各方的车子在这里待渡”。
26、〔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27、接着她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园中花神皆出护翼,一番云雨之情后二人订情而别。此时,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梦醒之后多次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28、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
29、白先勇的小说创作数量不算太多,而且多是短篇,只有《孽子》一个长篇,但都值得一读。他的作品融合了现代派方法和古典气质,十分精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渐趋完美。我认为当代作家中几乎没有人能在审美高度上和白先勇媲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经出过一套《白先勇小说全集》,题主如果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30、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31、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游园惊梦》里的名句原来是咤紫嫣红氤氲朦胧如沐春风
32、2016年,香港新品文学虽然见少,但是大陆的香港文学研究却很兴盛。中国社科院赵稀方研究员是知名的香港文学研究专家。关于香港文学的起点,过去国内学者基本认定为《循环日报》,而赵教授在2003年的论著《小说香港》中指出,香港第一份中文期刊为《遐迩贯珍》,将香港文学的起点提早到1853—1856年,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发现。
33、香港李仕芬教授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烈佬传》的回忆叙述。1998年,黄碧云与人合撰《又喊又笑——阿婆口述历史》,记录香港历史。1999年,黄碧云出版三代女性故事小说《烈女图》,而2012年出版的《烈佬传》则为弱势男性发声—数年搜集资料,用心写作,走入吸毒者的世界。
34、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书。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35、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嚲,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36、2016年7月19日,第六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文学奖颁奖,阎连科的《日熄》荣获首奖。该奖由香港浸会大学于2005年创立,两年一评,奖金30万港元。黄碧云的《烈佬传》曾获“红楼梦奖”首奖。遗憾的是,香港文学本次颗粒无收。
37、关于香港当代中文诗歌的代际情感结构与身份建构,龙扬志教授分析指出,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的集体想象受澳门黄晓峰《澳门新生代诗钞》启发,陈德锦的《香港诗坛的新生代》界定香港新生代为20世纪50—70年代生人,如胡燕青、饮江、秀实、温明、乞灵、林力安、钟伟民、王良和、洛枫、罗贵祥、黄灿然等。
38、霎时间有如活现,打方旋再得俄延,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三月海棠)怎赚骗?依稀想像人儿见。
39、那来时荏苒,去也迁延。非远,那雨迹云踪才一转,敢依花傍柳还重现?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阳台一座登时变。
40、“变”一字,就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主题。“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即比喻工商业社会之兴起。我们还注意到,今日宴会里唱《游园》的后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会”虽然还存在,“贵族阶级”却已隐逝无踪。
41、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42、(二犯么令)偏则他暗香清远,伞儿般盖的周全。他趁这、他趁这春三月红绽雨肥天,叶儿青,偏迸著苦仁儿里撒圆。
43、郭荣荣论《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独白体叙事,形成多重阐释视角和结构的二重性:显在方面,宿命,让故事在悲凉中生长;潜在方面,对抗,让惊喜在悲凉中开花。两者结合,技巧让叙事彰显魅力,职业区分导致言语误差,悲剧中有喜剧性。大陆的西西研究论著有《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凌逾认为,西西是独树一帜的跨界大师,她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跨媒介叙事。盼望十年后,此书能被学界重新发现。
44、李鹏飞教授分析中国古代小说对现当代小说的影响:一是故事新编,日本改编中国古代故事叫“翻案小说”,台湾高阳和香港刘以鬯、陶然等也改编过古代小说;二是新笔记小说,提到汪曾祺、孙犁,以及董启章“V城系列”笔记小说集——《地图集》《梦华录》《繁盛录》《博物志》。林慧频注意到港台文学的归属情结问题:如何寻根和认同中华文化。
45、《香港文学》的动物专栏刊载世界各地作家们细描宠物猫、狗、鹧鸪、鹦鹉、花狮、鸭氏孤儿等文章,意趣纷呈,触动人心。如美籍华人施玮云:“温柔的爱是医治的良药,是调制和平的膏油。”居于美国和加拿大的陈瑞琳、陈河、张欣等都写了对宠物的缠绵相思,委实是动物带人类修行。马来西亚华人朵拉讲猫鼠大战,为了驱赶露露小姐,养了个咪咪小姐,写来诙谐幽默。瑞士籍华人朱颂瑜写《蛙声善引》,思念的是渐行渐远的岭南水乡自然。
46、花钿(diàn):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这里代指头上的饰物。
4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48、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49、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50、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51、没揣(méichuǎi):揣,古读chuāi。杂剧常见词语指不经意、没料到、蓦然间菱花:铜镜子没揣菱花:不经意间照了一下镜子迤逗(yǐdòu):迤,古读tuō。原指挑逗、勾引,借指害羞彩云:美丽发型、发式
52、难道我再到这亭园,难道我再到这庭园,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尾声)软咍咍刚扶到画栏偏,报堂上夫人稳便。少不得楼上花枝也则是照独眠。关于《牡丹亭惊梦》的介绍及其经典语录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传唱了数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词句更是脍炙人口。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等几段戏。
53、这些人在白先勇认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国人”,他们退走大陆,在台湾又不能融入和归属,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在心理情感上处于漂泊状态,所以对故国怀有强烈的眷念。白先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的认同感的,在《游园惊梦》这部小说里择取昆曲票友聚会也是有象征意义的。
54、《烈女图》是黄碧云中期小说,韩旭东分析该作如何讲香港底层女性的生存,用白描与散点透视法勾勒香港百年史,摒弃建构传统“历史—地域史”小说的宏大叙事法,揭开大历史背后的暗角,探究书写策略背后隐藏的国族政治观。
55、黄碧云小说《末日酒店》,跟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一样,都以酒店为背景。当然,两者表达的意旨有别。夏彬彬指出,这是香港作家在后殖民时代书写的澳门殖民叙事,讲述一间酒店半个世纪的兴衰,七代掌管者的更替,从开业到重新开业,酒店成为殖民政权的缩影,隐喻“权力的转移”。黄碧云打破殖民与被殖民的二元对立,采取“第三立场”,比较酒店公共空间和家庭私人空间的中葡文化混杂状态,细描卑琐苟且的洋人,再现葡人家庭内部的种种不堪,在小说中渗透英语、南欧语,省思语言的强权殖民意味,拓宽了后殖民主义的论述空间。
56、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57、凌逾教授认为,陶然《没有帆的船》呈现出独特个性:岛洋流转,见出香港的改变,熔铸香港、内地与印尼经验,广阔深邃;轮回流转,再现传统文化,古人心与今人心大战,心理透析穿心见性;世界流转,多元化合,在香港性与传统性基础上融入世界性视野。小说深具镜头感,适合拍成直击港情、穿越古今、独具港腔的佳片。
58、周洁茹,成名于20世纪末,赴美十年中断写作,回归香港重出江湖。林培源分析其短篇小说:香港故事与女性经验的双重奏,写异乡人在香港的故事有《到香港去》《旺角》《邻居》《尖东以东》等,讲究地理空间与他者视角,叙述者勾勒大陆客的彷徨;窥视香港社区邻居关系,始终觉是陌生人;设置男女情事于运动背景中,游离漠然的女主对社会政治景观的感受具有反讽意味;80后妻子与90后丈夫有代沟,因价值体系的崩裂而离婚。
59、曹霞认为,《北鸢》关注民国人物的气度风华,在家族史中寻觅隐藏于民间的侠义、诚信、忠诚、宽厚、仁爱等传统精神的流脉。赵振杰认为《北鸢》中政客、军阀、商贾、文人、名伶、禅师等人物的命运无不像风筝一般,飘浮无着却又挣脱不得,经过血与火的侵蚀,面目全非。
60、如散文《伏在你肩上的女子》写在维港高楼就餐,主菜是海景,化身为海鸥,“扇着南风用鸥目吸饮港中的碧凉”。《缩脚岁月》写香港茶餐厅三个特色:港式奶茶、茶餐厅阿婶和港式相声,尤其写阿婶叫你缩脚:“到扫帚远去,你的双脚还悬垂于空中,在现实世界中定格。因为,不管你是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还是罕见的大勇韩信张良,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发自阿婶口中的霹雳,一定会叫你震栗色变,乖乖遵命,放弃脚下小得可怜的顾客领土,让扫帚挟迅雷烈风和漂白水的气味扫过来。”
61、关于董启章研究,赵稀方教授论述董启章如何建构港人的本土意识和自我身份认同,《永盛街兴衰史》以民间的历史消解了正史的权威性;《地图集》则拆解了历史本身,混淆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时至今日,历史不再仅仅只是由正史、大史构成,也有家族史、个人史等,不仅记忆,甚至地图,也加入历史形塑的行列。殖民宗主国、母国、本土之于香港的文化建构,都需要时时反省。论者站在高处,以史与非史的诠释视角,让文学得以升华。
62、译文:〔小旦(女主角杜丽娘)〕青山上到处开遍了红杜鹃,荼花外柳色如烟飘忽让人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也不能开在春归之前。〔贴(丫鬟)〕莺莺燕燕都成双成对了啊。〔合〕悠闲地凝眸,燕子清脆的叫声明快如剪,黄莺流啭的歌声明媚润圆。
63、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64、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拓展资料赏析
65、引文格式:凌逾.2016年香港文学与文评综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34(5):37-
66、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67、《香港文学》第376期刊载“穗港文学交流研讨会”,《香港文学》与《广州文艺》两大杂志是穗港代表性刊物,都是坚守几十年的名刊,暌违几十年后,两刊再次交流对话,可谓近年如火如荼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规划报道的前奏曲。
68、从心理空间来看,香港作家刻画“门、窗”符号,再现因拥挤而生的窥伺、逃离主题,重觅“我城”精神。从社会空间来看,作家们呈现挤感空间,剖析由围城走向逃城,各有方式:从西西、罗启锐、许鞍华的“乌托邦”笔调到王家卫、潘国灵、韩丽珠的“异托邦”色彩,显示出港人的内心状态。
69、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
70、2016年,香港诗歌研究比较活跃。赵稀方教授指出,中国现代诗有块被遗忘的“飞地”,即1933—1936年的“《红豆》现代诗群”——一个汇集港粤现代诗的诗群,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与20世纪30年代内地现代诗运动有密切联系,其中不少诗人是从《现代》转过来的。
71、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72、《烈佬传》一改暴烈血腥风格,采取“白头宫女话当年”式的第一人称回忆叙事,“过去是会返转头找人的”(18)10记忆的选择、叙述的落实都是个人自我追寻的历程。有点类于美国克利福特•萧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少年罪犯的自述故事》。梁文道论其早期的《沉默•暗哑•微小》时认为,读者必须首先越过艰涩的语言门槛,才能领受其中的诗意及哲理。而《烈佬传》却采用平淡有力的话语、简浅的句子,夹杂广东口语,省思以语言写沉默的方法,凸显沉重的境界。
73、第46期《文学评论》特设“2016年香港大学驻校作家严歌苓专辑”,其于2016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居港两月,专辑文章四篇:葛亮与严歌苓的访谈《无形的国土——严歌苓访谈》,濮方竹的《当代中国的“东方想象”——论严歌苓当下题材的小说创作》,陈欣欣的《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从〈陆犯焉识〉看人性的力量》,梅真的《严歌苓的“雌性主义”》。
74、译文:(我)为了(找)你这位貌美如花,流年似水的眷侣啊,把这儿都平白找遍了。
75、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
76、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77、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78、在比较《香港三部曲》与《扶桑》的妓女身体书写后,林曼曼等指出,两作都将妓女视作东方被奴役的象征,呈现颠覆或消解殖民/被殖民等权力关系的意图。但是施叔青笔下黄得云的身体强势,颠覆白人男性,暗示殖民者的没落;而严歌苓笔下扶桑的身体有宽恕性,是摒弃文明规约的隐喻,也是在省思现代欲望形态。
79、2016年,香港作家长篇小说出版没有停步,潘国灵的《写托邦与消失咒》、董启章的《心》均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经”)出版;葛亮《北鸢》的简体字版在大陆出版,一年前已有台版繁体字版问世。黄碧云《铅水风暴》由香港红出版集团出版。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编《第五届红楼梦奖评论集:黄碧云〈烈佬传〉》由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廖伟棠的《异托邦指南•阅读卷:魅与祛魅》由联经出版。《肥瘦对写:骆以军×董启章》,由INK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80、(玉交枝)似这等荒凉地面,没多半亭台靠边。敢是咱眯睎色眼寻难见?明放著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魂梦前。
81、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82、(川拨棹)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树偃?一时间望眼连天,一时间望眼连天,忽忽地伤心自怜。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前腔)为我慢归休,款留连,听、听这不如归春幕天。
83、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84、《没有帆的船》是陶然的小说自选集。袁勇麟教授指出,综观陶然四十年写作,从移民、“九七回归”到都市批判、怀旧等,关注面虽广,但其中有两个主要面向:冷酷世情与隐喻爱情。爱情小说意在言外,隐喻回归心态,隐喻老香港景观消逝的怅惘。不断改变小说形式,如经典改写、意识流、对潜意识的开掘、对梦与幻觉的书写等,以寻求商业都市压抑苦闷的异化者的精神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