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2句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1、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2、有句歇后语,大家应该都知道,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论打仗施计布阵,张飞是一把好手。
3、要说这个张飞上战场杀敌还可以,说起张飞断案查证,还真是不能让几个人信服。(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4、 然而,由于张三精力过于旺盛,经常是白天叫卖夜间杀猪,一到晚上猪嚎声、劈砍声、叫骂声、喝酒声、摔酒坛子声此起彼伏,引发了周边邻居的强烈不满:年过七旬的黄忠天天失眠、练习飞枪的马超枪枪扎歪、喜欢雪夜读春秋的关二页页串行、好不容易劝走忠言逆耳的赵老四(赵云强烈反对小编使用赵四这个名字,说不符合他的气质)的刘大,也没了“接着奏乐接着舞”的心情……
5、(例)李锁龙凭着两手和肩膀,指挥水面配合,好容易把铁销对准了洞孔,开始穿销。但是潜水员上不着水,下不着地,中间无依靠,全凭浮力,一使劲就东晃西摇,弄得李锁龙像张飞穿针——有劲无处使。
6、师评价:看来大家都理解这些成语了。让我们再来来读读这些成语。
7、建筑行业的路走不通,张三决定转战制造业,开办工厂。说干就干,执行力极强的张三很快租好了厂房,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实业致富的行列。然而,过于心急的张三再次忽略了噪声污染的问题,在没有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和填报排污登记表的情况下就开工了。
8、任何时候,都别忽略自己的重要性,你在外可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员工,但是在家里却是家人的脊梁。
9、生:不敢惊动打动了我。刘备怕吵醒诸葛亮不敢惊动他。
10、透过这些成语故事,一个这样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
11、他在长坂坡,兵微将寡,只“引二十余骑,至长坂桥。见桥东有一带树木,飞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飞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魏将文聘“只见张飞倒竖虎发,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于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这便是无中生有之计。
12、制造业的路走不通,张三决定转战地摊行业,进了一大批五花八门的商品在繁华地段叫卖。为了吸引顾客,张三买了一整套的高音喇叭,再加上他独有的大嗓门,很快就造成了“冲天高音透成都,满城尽带防噪塞”的局面。
13、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14、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生性粗鲁,乃山野之夫,所以是个粗粗冽冽的人,而穿针是心细的活,所以粗鲁的人做心细的事,故称粗中有细。
15、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多少人因此失去了家人、朋友;丢了饭碗;甚至是丢了性命。
16、于是,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张三处五万元的罚款。
17、生:恭恭敬敬打动了我。我觉得刘备很尊敬诸葛亮。
18、真是张飞的脾气——没得说。然后,便有了“头在云阳,身在阆中”,才有了张飞庙……再然后,便有了云阳张飞的庙会,便成了“最贵的三峡大移民”(就个人来讲,张飞的待遇最高,整体搬迁,所以开支最大……)。
19、张飞与张郃在宕渠山相拒五十余日,张郃就是不下山对阵,张飞无计可施,便天天饮酒度日,不仅自己痛饮,还“令军士大开旗鼓而饮。有细作报上山来,张郃自来夹山顶观望,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郃曰:‘张飞欺我太甚!’传令今夜下山劫飞寨。令蒙头、荡石二寨,皆出马左右援。当夜张郃乘着月色微明,引军从山侧而下,迳到寨前。遥望张飞大明灯烛,正在帐中饮酒。张郃大喊一声,山前擂鼓为助,直杀入中军。但见张飞端坐不动。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郃只盼两寨来救,谁知两寨救兵已被魏延、雷铜两将杀退,就势夺了二寨。张郃不见救兵至,正没奈何,观山上火起,已被张飞后军夺了寨栅。张郃三寨俱失,只得奔瓦口关去了。”
20、生:他在考验刘备,他想看看刘备是不是真的有耐心。
21、 通过感受成语中英雄人物的形象特点及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三国时代的了解及对三国英雄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