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1句刘备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刘备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1、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本写蜀国后期将才缺乏,不得不让偏将廖化担当大任。现在用来指缺乏合适人才担当重任,只得以才能不足的人充任,多用做自谦之词。还有几个歇后语。

2、首先,他面临的背后领袖,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孙权,这两个人都是一方诸侯,也都志在天下。面对关羽的行动,必定会联合起来。襄樊守将是曹仁,曹魏名将。如果襄樊守将不是曹仁,可能城池早就被攻破,那么关羽后面也不会有悲剧。

3、我们接着讲关于三国的俗语,今天要说的是,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以及另外一句跟关羽和荆州有关的俗语:“大意失荆州”。

4、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人(山东泰安),自曹操得兖州时加入曹营,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官阶最高、名望最重,官居左将军。

5、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刘备大意失荆州歇后语)。

6、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7、关羽选择了第二条路,义无反顾,走上了自己人生不归路。此时的关羽,自负、怒火、懊悔、颜面纠结一起,在决策方向上出现重大失误。

8、从大局上看,失守这件事,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

9、《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上言汉帝曰:“……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今臣群寮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今操恶直丑正,寔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寮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臣忧责碎首之负。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尽力输诚,奖厉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於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

10、“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

11、大意失荆州——本是写关羽麻痹轻敌,被东吴陆逊长途奔袭攻占了荆州。现在用来表达因麻痹大意而造成重大失误。 

12、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正宗的牛头马面

13、吃荆条屙箩筐————满肚子瞎编;肚里编;嘴能编;生编硬造

14、以关羽的性格,低估了曹仁的坚韧和东吴军队的能力,一方面自认为樊城和襄阳即将被攻破,不想看着胜利果实失落;另一方面过于相信自己报警前哨的作用和公安、江陵的城防能力,臆想先占领襄阳和樊城,如东吴来犯再及时回兵不迟。

15、首先,从曹操一方来看,荆州地盘的确危险,而且救援军队的战力不足,蒋济等人提出建议:关羽在荆州得志,孙权必定不爽,可以利诱孙权袭击关羽背后,曹操果断采取了这一措施。

16、神坛之上的关羽,性格是孤傲的。曾文正公说过“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一傲字致败”,因为关羽的高傲,也显示出关羽心胸狭隘和嫉贤妒能的倾向。

17、荆州是三国的必争之地。刘备集团失去荆州直接导致了隆中对策略的失败,致使诸葛亮只能通过崎岖的蜀道行军,且一次次消耗掉原本就虚弱的蜀汉国力。而关羽身为失荆州的第一责任人,被人所诟病,甚至是留下了“关羽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这样的歇后语。

18、吕蒙是很有能力的统帅,虽然出身低下,但经过学习和锻炼,逐渐成为孙权武将当中的核心人物。《三国志·吕蒙传》记载:(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刘虽然是同盟,但是吕蒙早就制定过“五策”,是专门为关羽设计的。

19、赵云除了一起桃园结义的关、张二人,赵云应该算得上是刘备最重要的心腹。

20、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指周瑜之计,谎说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吴蜀联姻以抗曹,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作人质以索回荆州,而刘备依着诸葛亮之计,到东吴竟然得以成婚,并连带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现在用来比喻想占便宜却没有占到,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21、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月,关羽得到了孙权意欲偷袭荆州的消息,其实这个消息是曹军故意透露的,但是关羽没有及时退兵,导致了最终被两面夹击的局面。

22、成长课堂第五期:如何培养孩子写作业的专注力?

23、为什么要绕过襄阳攻打樊城呢?因为襄阳实在难打,作为军事重镇,城池坚固异常,有评价说“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可唾手下”。南宋末年,蒙古大军进攻襄阳六年方破,而襄阳失陷后,南宋仅三年便亡国了。

24、过五关斩六将——本是写关羽从曹营中逃出,一路过关斩将与刘备会合。现在用来指经过层层选拔,淘汰众多的对手而获胜。

25、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说的是赵云为救阿斗,在曹军阵中七进七出,出生入死,救回阿斗,往地上一丢,以示爱大将胜过爱儿子。

26、但他有比他人更胜一筹的“法宝”,便是他对荆州的熟悉程度极高。

27、也不知是英雄迟暮,还是大意失荆州,总是让人扼腕长叹。

28、7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29、徐晃不愧为名将,在后续的一系列与关羽的交锋中获得全胜,曹操称赞说“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30、身在曹营心在汉——本指关羽在长板坡兵败后,被迫降曹而心念刘备(代表蜀汉)。现在指身在别的集团而不忘原来所属的集团。

31、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况为: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32、虽然诸葛亮运用他超人的智慧,成功的利用了孙、曹两大集团的矛盾,击败了曹操。但不论从实力看还是从战绩看,这一胜利果实的分配都应当由孙权集团拿大头。

33、刘备上表汉献帝主要是表忠心,顺应时势、扫贼扶汉而上位,同时将之前朝廷颁发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大印交回。

34、回看历史,刘备手下,骁勇善战的五虎之中,换做他人,结局又是否有所不同呢。

35、赤壁之战后,荆州七郡被刘、曹、孙瓜分,刘备入蜀时,留下关羽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孙权借的。刘备得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

36、多用于体育竞技,当有两个实力相近的选手出现对决时,作为观众对失败者的惋惜之情!

37、关羽在狭窄的山间小路上遇上两次伏击,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关羽一心想快点跑回成都,别的什么都顾不上了。突然一声炮响,关羽的马被绊马索绊倒,他从马上摔了下来,伏兵立刻把他捆得结结实实。

38、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39、大意失荆州,并非大意,刘备、关羽皆有责任,前因后果,失荆州是必然。

40、一条路是向西,退到上庸、房陵一带,刘封、孟达在此镇守,这样可以保命,但荆州地盘尽失,估计部队会出现溃逃。